本土溃败?除了低价换来的占有率,国产农机几乎一无是处!

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国产农机竞争力在最近四年下降巨大。农机黑看过报告认为,如果我们再不改变,本土农机企业将很快溃败。因为,我们除了低价换来的占有率,其他方面简直是一无是处!

文丨农机黑

这是一份连续4年选取农机行业最有代表性的50款产品,以及最有影响力的10个配套供应商,根据技术创新、市场占有以及应用贡献等指标,量化后得出的报告。

先不说这份报告有多权威,单从报告选取以产品角度分析,就可见科学性。而作为第三方,用持续积累的产品表现来分析得出的结论,农机黑都心服口服。如果你不服,咱们可以先看看报告具体内容。

本土溃败?除了低价换来的占有率,国产农机几乎一无是处!

综合排名H类2个产品,每个得4分;三项指标M类每项3个产品,每个产品2分;三项指标L类每项13个产品,每个产品1分。共计50个产品,总65分。

总体差距越来越大

研究从2012年到2015年共4年的产品发展状况,每年50个产品,按照H、M和L分三类选择,共200个产品。在这200个产品中,外资或合资企业产品总数为59个,占比为29.5%。

而如果换算成加权得分,外资或合资的59个产品总得分为83,占总得分260分的31.9%。也就是说,外资或者合资用不到30%的产品份额,占取了超过30%的得分,得分效率要比国产农机高。

而从每年的得分情况来看,外资或合资产品得分呈逐渐上升态势,而且上升速度明显。2012年和2013年外资或合资产品入围分别为13个和12个,分别占入围总数的26%和24%,但得分占比都是26.2%;而到了2014年和2015年,外资或合资产品入围均为17个,占入围产品总数的34%,但得分却占比分别为36.9%和38.5%。

这一组数据,不但验证了外资或者合资产品得分效率高,还很明显地看出增长幅度很大,且是有节奏地增长(两年一个台阶)。这也和我们来自市场的感受相似,即外资或合资产品,他们的新产品不多、市场占有率不高、对薄弱环节的贡献不大,但利润丰厚、活得很好。

之前我们引以为豪地是我们国产农机市场占有率还很大,有人甚至抛出国产占90%以上的论调。如果单从台数上来说,可能90%的论点也不能成立,而从综合指标来看,国产农机的市场优势已经堪忧,外资或合资产品综合力量已经来到了接近4成。

注意,这些数据只考察当年情况,而且这些数据都是在切换到国三之前的。

2012—2015年外资或合资产品综合得分趋势

技术创新全面溃败

在这一组数据里,细分到技术创新领域,外资或合资产品的竞争力增长和占比更是十分惊人。2012年当年入选的产品还只有3个,到2015年入选产品已经接近40%,而得分更是超过40%。

从2012年到2015年,外资或合资产品共17个产品入围,占入围产品总数的35.4%,其中M类6个,L类11个,得分共计23,占总得分比例为40.3%。

逐年来看,外资或合资产品2012年入选M类0个,L类3个,得分占比为15.8%;2013年M类1个,L类2个,得分占比为21.1%;2014年M类3个,L类2个;2015年M类2个,L类4个。2014年和2015年得分相同,占比均为2013年的2倍,达到42.2%。

如果考虑到外资或合资仅有10余家企业,来和我国本土1万多家企业挑出的产品对比,从这个角度来看,高下立判。也就是说,我们1万多家企业的创新能力,也只比外资10余家企业的水平高出10几个点。

这几年外资蚕食本土企业市场很大,和技术创新产品密不可分。也能看出,外资在加大在中国新产品的投放力度,如果再不努力,我们在技术创新领域全面溃败,也并非危言耸听。

本土溃败?除了低价换来的占有率,国产农机几乎一无是处!

2012—2015年外资或合资产品技术创新得分趋势

低价换占有率变难

再细分到市场占有能力方面,外资或合资产品可能是受新产品推出速度和政策影响,出现很大的不稳定性,这和我国农机市场大年小年或许有关。

在研究的这4年里,入围市场领先指标的外资或合资企业产品数量分别为6个、4个、8个和5个,而这4年里入选市场领先M类的分别为1个、0个、1个和0个。可见,外资或合资产品在市场占有方面是弱项。

外资或合资产品从2012年起,每隔一年会出现调整或波动。如2012年入围产品数量占比为37.5%,得分占比为36.8%,到2013年这两项数据分别为25%和21.1%。而且,在这4年里考察的数据,这也是唯一一组外资或合资产品入围数量占比大于得分占比的数据。

这说明,外资或合资企业,更看重单个产品的表现,不太注重总体市场占有率。但即便如此,在考察的4年数据里,外资或合资产品市场占有率入围数量占比没有低于30%的,得分占比也没有低于20%的,可见国内产品市场占有并非轻松事。

考虑到国内产品价格和外资或合资企业之间的差距,我们的竞争优势太过单一和低端,如不能尽快改变,恐怕连市场占有率这一指标也难保持。

本土溃败?除了低价换来的占有率,国产农机几乎一无是处!

2012—2015年外资或合资产品市场领先得分趋势

蓝海领域或将全失

应用贡献是考察农机产品在薄弱环节的应用情况,这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产品的强项,毕竟国内企业更了解本土市场需求情况。然而,在考察数据的前3年里,外资或合资产品在薄弱环节的产品入围和总得分都不甚理想,但2015年突然爆发。

或许是因为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产能过剩和市场饱和,外资或合资企业更加注重向薄弱环节机械化进军。外资或合资企业在这方面的入围产品数,从2012年的占比不足20%,到2015年突然剧增到31.3%;得分占比更是从2012年的不足16%,一跃增加到42.2%。

从外资或合资农具企业的快速增多来看,我国农具等薄弱环节机械面临江山全失的局面。

本土溃败?除了低价换来的占有率,国产农机几乎一无是处!

2012—2015年外资或合资产品应用贡献得分趋势

供应体系腐蚀殆尽

如果说从产品总体,或者从技术、市场和应用三个层面,只是看表象的话,即便这个表象已经足够可怕,更何况,这个可怕表象背后,还有更加可怕的深层次原因。没错,就是配套供应体系。

2012年的时候,考察的配套体系占比还只有20%,此后几乎每年一个台阶,到2015年占比竟然高达70%。可以说,大部分优质配套供应商,都是外资或合资企业来。

很多国内还算不错的配套供应企业,实际上已经感受到来自外资或合资供应体系的压力,不少外资或合资企业,带着自己的优质供应商来到中国,给自身配套的同时,也在向本土优质主机企业侵蚀。

本土溃败?除了低价换来的占有率,国产农机几乎一无是处!

2012—2015年外资或合资产品供应配套得分趋势

当我们逐步丧失在市场占有上的优势,没有抓住在薄弱环节上的本土优势,被外资或合资产品技术优势打压,很显然,本土农机企业堪忧。中国农机自主体系何去何从?我们有没有可能弯道超车?农机黑觉得,我们有必要好好探讨探讨这个问题。

(本文转自农业机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