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世界杯开幕以来,

随着足球热点的飙升,

三支在世界杯期间反复播放的广告,

竟也成为大家讨论的焦点——

BOSS直聘

简单直接的广告语——

找工作!

直接跟!

老板谈!

找工作!

上!BOSS直聘!

升职!加薪!升职!加薪!升职!加薪!

找工作!直接!跟老板谈!

找工作!上!BOSS直聘!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boss直聘把广告搬上了球场看台

“模仿”球迷为球队加油的场面

一群求职者扯着横幅,敲着鼓

像打了鸡血般声嘶力竭地

反复地喊着口号

马蜂窝

黄轩拿着手机说:

“旅游之前要先上马蜂窝”

旁边唐僧扮相的演员

不停打断他的话,问道:

“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

“为什么要先上马蜂窝”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知乎

小鲜肉刘昊然连续发问——

你知道吗?

你真的知道吗?

你确定你知道吗?

你真的确定你知道吗?

有问题上知乎。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这三家广告最大的特点就是——

用重复“卖点/品牌点”的方式,

粗暴的传播,

给人造成不好的观看感受。

因此,

这三则广告自然很快在社交媒体上收到广泛的批评——

微博大V有主动发起讨论的话题:#抵制BOSS直聘世界杯低俗广告#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其他网友的批评——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包括自媒体上,

自然也是大多数的口诛笔伐——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普遍的共识是——

这三支广告完全不顾观众观看感受,

用“脑白金”式洗脑的方式强行灌输给用户,

着实让人讨厌!

从专业的角度讨论,

批评的观点认为——

这三支恶俗广告虽然容易让人记住但严重的损失了美誉度,

反而容易造成用户流失,

看完感觉Boss直聘像传销、马蜂窝直接卸载、知乎再也不上了......

而少部分赞成的观点认为——

恶俗广告有效,

因为脑白金、恒源祥、优信他们之前也都是这样的套路,

但不妨碍他们最终被人记住,

并且收到不错的营销的效果,

所以,

这三则广告有了之前的标杆,

因此也是成功的。

但真的是这样吗?

有句俗话,叫“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从传播学上解释:好的、正向的内容天然的,并且远远得不如“恶”的、负向的内容有传播力。传播力在这里,可以被理解成两个方面:1)容易被关注/兴趣;2)容易引发讨论和再次传播。

很多人都爱看“今日说法”这样的内容,今日说法的内容构成是90%的案件报道+10%的专家分析及主持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制教育。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但相信绝大多数看过类似节目的观众,看这类内容的主要目的是看强奸凶杀抢劫诈骗这样负向内容,而到最后主持人和专家在谈论正向内容时不是走神就是换台,后期,如果还有记忆点的话也只是对犯罪分子的凶残和狡诈留有印象,而普法主持人和专家苦口婆心的谆谆教导早已不知西东了。这类负向内容的传播力体现在容易被关注、和引发兴趣。但因为内容不适合出现在朋友圈,因此,激发转发的再传播上没有优势。

而广告,天生就肩负着说自己好的正向内容表达的使命(要直截了当的说出自己的卖点、品牌点)。王婆卖瓜,自卖必须自夸(如果王婆卖瓜,自己不夸别人夸,那是公关,不展开说了)。但自夸式的正向内容很难进入观众心智,并且用户心理天然也容易排斥这类内容,因此,反过来,用负向的内容来表达,传播力无疑会更强——更容易被关注/兴趣。比如,神州专车的Beat U,就是负向内容的表达,更容易被关注/兴趣。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当负向的力度达到甚至引起用户吐槽的程度,传播力会进一步加强。这方面,比如今天我们讨论的三支广告,以及其他的一些社交圈中经常被喷的“恶俗广告”。

但负向内容的设计,如果控制不好,也会较大的伤害自身品牌,但没有负向内容,传播力又不好,该如何平衡这中间的“度”呢?

通常的做法:品牌方设计的负向内容不是品牌的产品或服务(这类负向内容是品牌最大的致命伤,一般品牌方当然不会傻到如此的不知轻重,特殊的除外,后面会说),而是表达的形式——比如重复三遍的说卖点,这样,无疑能最大限度的利用到负向内容的强大的传播力,而同时将对品牌的负向影响只是控制在非常有限的范畴。

另一方面,因为通常人们会产生两种记忆:一种是情绪记忆;另一种是事实记忆;人们的情绪记忆比事实记忆更快消失。刚开始,情绪记忆的印象很强烈,人们会因此产生情绪反弹。但情绪记忆的消退速度远远快于事实记忆。一段时间后,人们的负面情绪就会消失淡化,留下事实记忆。所以,尽管脑白金的广告让人讨厌,但在商超买保健品时,讨厌的情绪已经几乎消退,事实记忆仍然被有效唤起——送礼只送脑白金啊。

这个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睡眠者效应”(Sleeper Effect)。

一些心机女明星也是最擅长驾驭这类传播之道的典范,常见的方式就是“摔红毯”。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无疑,摔红毯这样负向的内容,对明星的品牌价值影响最小(如果是出轨、吸毒等,则是负向内容的硬伤),而负向内容带来的传播力却是数十倍的回报。

当然,摔红毯的招式也在进步,比如,现在流行的是“赖红毯”了......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聪明如我们的吃瓜群众,一边骂着女星红毯摔的套路陈旧,一边取笑Boss直聘像传销式传播的洗脑,但不知不觉中,我们在朋友圈、微博的社交媒体中,又一次帮他们做了传播。

下一次女星因为持续影响力的发酵拿到你心爱品牌的代言,虽然,你心理有些略有不爽,但管她呢,我买的是我钟爱品牌的产品,女星其实不重要,你会自然不自然的完成一次心理说服,心安理得的为女星的红毯摔带来的效用买了单。

同样,因为Boss直聘能持续引流,吸引求职者,你作为老板或HRD的决策,会因为它打了一个曾经有些恶心你的广告而拒绝吗?

另外,像传销式口号的画面冲击、重复卖点、唐僧的无厘头追问、刘昊然的重复三遍提问,都是容易产生记忆(15秒的广告连说三遍,当然容易记忆)、引发吐槽的负向内容,却没有丝毫涉及到产品或服务品质的负向内容关联,因此,从传播力放大、品牌记忆、社交媒体的讨论上都做得相对不错。

并且,Boss直聘还心机的做起来“骂自家恶俗广告,送3000份鸭脖”的微博活动,将恶俗广告的影响力进一步推波助澜,可以说,深谙红毯摔女星之道啊。。。

“恶”,才能传千里,你真的知道吗?

只是,相对Boss直聘和马蜂窝“恶俗”广告的成功,知乎的恶俗广告能否算得上成功,就不太好说了,毕竟,去知乎的都是些中高人士,知乎本来就是他们自我标识、标榜的信息服务品牌,知乎的品牌自带高大上信息服务的品牌内涵,如此的恶俗的广告方式虽然换取了知名度的提升,但却实实在在、扎扎实实的伤害了自己品牌格调,而知乎的品牌格调本来就是知乎产品的一部分——想象一下一些用户为上知乎而上知乎是一件多么有逼格的事,现在知乎的广告都这么恶俗了,那么,上知乎还是一件装逼的事吗?

到底应该怎么打广告,

知乎,

你真的知道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