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撼“三農”: 36度高溫、烈日、農民、芒種、汗水!


“芒種”忙,天下一派好風光,糧食盛滿糧囤倉,又播新種撒希望,新村農民變了樣。展示出芒種時節一片其樂融融的面貌。 改革開放三十年,現在的農村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山東、河南、河北,這個時間正是小麥收穫季節,一輛輛收割機呼嘯而過,大大節省了人力,農民可以在家裡等著小麥入倉。

但是對於小塊田地,或者河溝池邊、丘陵地區收割機進不去,只能用人力收割,在現在近35攝氏度的高溫下,農民伯伯在田地中揮汗如雨,喝5L水,不用去一趟廁所。真是“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麥收割完後,要進行玉米種植,現在還沒有特別成熟的“玉米種植機械”,很多地區都是人工進行,三個人一組,很辛苦!城裡人幹一天就變成“黑人”

這個季節也是大蒜收穫的季節,2018年大蒜跌至10年最低價,鮮蒜0.5元/斤還沒有人收購,很多地區農民一畝地賠近3000元,緊隨“炒蒜”資本的推出,最苦的就剩廣大“蒜農”了。

北方第一季水稻收割的季節,全家齊動員,不亦樂乎,有空還能在稻田旁的小河裡摸蝦逮魚。

山東也是甜瓜的主要種植區,在甜瓜之鄉喻屯鎮,甜瓜正在收穫。還好今年甜瓜價格還可以,最低2.5元/斤,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

芒種季節,外出務工的農民大都回鄉成為夏收的主力,對於他們來說,也許種地掙的錢遠遠不如在外打工掙得多,但對於長時間在外的他們來說,這是一個可以回家與父母、妻子、孩子團聚的正當“藉口”。一般半個月後,他們將重新回到他鄉踏上“打工之路”。 農民工為我們的城市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也請身處城市的人,對他們多些尊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