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薛宝钗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何还被讨厌说她虚伪?

君笺雅侃红楼

宝钗送物有意为之。以薛家条件虽比寻常人家富足,然而也是江湖日下,日子过得不如起初。薛蟠不事经营,嫖赌不乐业,花钱如流水,家里打点生意之人做手脚也未必知。买卖不如以前。从香菱因为与人斗草弄脏了石榴裙,宝玉让她换袭人一样的,怕她挨薛姨妈骂。这不是富贵人家的行事做派。内里什么样,薛姨妈与宝钗知道。

宝钗来贾府送湘云螃蟹实为讨好贾府人,为什么湘云做菊花诗不做河岸上正开的桂花诗?反感宝钗此举,好心不得不接受,回绝卷她面子。湘云被宝玉接来参加海棠诗社并做了诗,高兴说回情。宝钗以你哪有条件,那么多银子劝慰,宽慰,自告奋勇好心助湘云蟹。同是女孩子,都是客。湘云说请那就请得起,别问人什么家世?这一来湘云说出口了请是她出的蟹,湘云想卖人情被宝钗抢先。湘云不会开心又自惭形秽,送蟹不讨好。宝钗真是这么好心么?引人怀疑。让人不确定,不能一下相信即是真伪其中。宝钗拉笼湘云,因为宝玉拿金麒麟,而湘云也有一个。你有金麒麟是假,没金是真,她有金为真。挫人风光,后来湘云正大光明的戴金麒麟就是反对宝钗的金玉良缘,戳穿她伪。又公开说宝琴佩穿那件衣服。宝钗为母,为家,为己的过程中对别人做手脚引人厌烦。成熟有代价!

又送他哥哥从南回带来的物产,到处送,贾府主人不落过,连姨娘处也送。送几个姑娘与宝玉别人不多想,这样处处殷勤难免人想多。而且之前林如海死林黛玉回家葬父返回后也送人礼物,不像她。送了伴她回去的贾琏器物,笔墨送人。宝钗送东西也比黛玉多。

又送黛玉燕窝。说其病。虽说好心,难免黛玉伤神又觉自不如人,身体不健康有自卑之心,在宝玉婚事上,又落宝钗后头。宝钗还送金钏旧衣服,金钏为王夫人丫头,处处使好。送袭人好消息,被王夫人内定姨娘。送王夫人两套衣服葬金钏。王夫人要她衣服也是让她事事做在别人前头,比别人做得好。别人没话说。又送药膏给宝玉,比别人有心。

金玉良缘已传于外,宝钗又各处送物,黛玉与她好前也说原认为她藏奸。其实黛玉说出她人之质,性情。对她并不确信,听她教导读书一日只低头听着不语。心自有明,只不与她言。黛玉在容忍她与她和谐相处,接纳她。宝钗提送黛玉燕窝,黛玉说难为你多情如此。为谁多情?为了金玉之缘,四处拉人脉,让人买好。使金玉良缘成,别人不与之争。她的心黛玉明白。

面对同一个宝玉,如此下功夫,用心。四处与人结交意图明显。对宝琴以我哪不如你?处处想占比人强之先。想得所要有的,不惜一切代价。宝钗这么投资的一个目的金玉良缘成。用做生意谋利益的手段谋划这一切。她比贾府几个姑娘强于此。为了利益用做事的手段去获得。成熟在此。懂事与孝母背后用心,对利己的终身大事有谋。别人非能。贾母也看出了,所以发出宝丫头比我们几个姑娘强。


圃香

宝钗做了那么多好事,为什么还讨厌她,说她虚伪?这是很正常的,因为她做的那些好事,虽然是她很认真的做的好事,而且在那个时代来说,是被人说她善解人意的,但是换了现代人的眼光和角度,来看这些问题就都不同了,因为她泯灭了自我,一味的奉承他人,所以这样的行为叫人反感。


我先说一件不相干的,如贾母给她做生日,原是热闹,是带着姑娘们玩的。问她喜欢吃什么,她挑甜烂的老人喜欢的吃物,这就算了,叫她点戏,她又点老太太喜欢的热闹戏,不说一屋子的姑娘不喜欢看,单是宝玉都不喜欢了。这个事情上在两派来说,一边认为她懂事,敬老。一边就有说她闷,不好玩的,分明和她十五岁的年纪不相称。


她做的好事,有一件是金钏儿跳井死了,她违心的说不可惜。本来处在她的地位,毕竟一个是丫头,一个是小姐,糊涂的丫头跳井死了,当然是不可惜的。但是需要想想,那是一条活生生的命啊!所以看书的人,看到她那样去赶着安慰她的姨娘,又是劝解,又是送衣服,看着就觉得虚伪了。

再说她给凤姐找人参,找人参也就罢了,还非要说一句话,意思是老太太把上好的人参留着,老朽无用了,却不知道人参是有时效性的,白白的糟蹋了好东西。所以虽然她很用心的叫自己家的铺子里送了上好的人参来,但是这情分却不全是为了凤姐的病,而是讨好她的姨娘了。


再说她送螃蟹给湘云做诗社,完全可以拿钱给湘云,叫她去置办酒席瓜果打赏。偏偏是叫自己家的上好的大螃蟹拿来给湘云开社,这样,大伙都是吃的她家的东西,又有几个记得是要感谢湘云?分明是喧宾夺主的事情了。

当然有两件事,我觉得还是要谢她的,她到黛玉处,看到她吃的药方有问题,就说起叫黛玉吃燕窝,这一处我倒觉得她是真的很细心的,可能是她博览群书,看出了方子的不当,而且非常贴心的给黛玉送了燕窝,如果不说有人分析她燕窝有毒的话,我倒是觉得她是很真诚的。


而且在岫烟当衣服的事件处理上也是非常好的,照顾了岫烟的面子。所以我只能说,她是一个好女孩儿,只可惜身在那样一个家庭里,过早的担当起了家务,把一个少女的可爱天性全磨没了,让她变得世故虚伪,让人对她是恨也不是,爱也不是。总之,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优点,也有缺点,也唯有这样,就让爱她的人爱她,包容她的缺点,让不爱她的人,也看不到她的好,只看到了她的缺点。


荷唯洛之恋

好人也会虚伪世故!虚伪世故的人也有善心也会做好事!虚伪世故和有善心做善事,本来就不冲突!

宝钗为何虚伪世故?第一,父亲早逝,薛家的生意无人打理,薛姨妈薛蟠都靠不住,宝钗小小年纪,便不得不接触成人世界,努力操持家里经济。这样,便难免经历各种世故人情。“我七八岁上,也是个淘气的”。这种孩子式的“淘气”,在成人的世界里,肯定是屡屡碰壁。生存的本能,也迫使她迅速同化出世俗的虚伪世故!这就是生存之道吧!成人世界里的任何一个耕耘者,都带着或多或少的虚伪世故!

第二,尽管宝钗尽力操持了,但薛家经济仍然是“一时比不得一时”。或许这种衰败,从薛父在世时,便开始了!薛父都不曾使薛家“更上一层楼”,宝钗更是无力回天!薛家的生意,书上交待的明白“1不过赖祖父之旧情分,户部挂虚职”,(诸位请看,赖的是祖父,不是父亲)2其余事体,自有伙计老家人等措办!(忠心的伙计老家人,是薛父的功劳)!

薛蟠是指望不上了,薛家要“更进一步”,唯有靠嫡女宝钗的婚姻。攀一个“青云”婚配,是唯一的办法!高于薛家的候门,为什么要联姻薛家呢?宝钗也算是“孀母弱弟”啊!除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的家财,宝钗唯有靠自身的出色,才能入得“贵人眼”吧!怎样才算出色呢?一是把封建礼教做到极致,二是“人情练达”。要做到人情练达,肯定先要世故虚伪吧!“珍重芳姿昼掩门”,这是宝钗遵从封建礼教;一个“时”字,点出了宝钗的人情练达,即世故虚伪吧!

“每日贾母王夫人处省候两次,不免又承色陪坐……各姊妹处也要度时去……”,这“承色”“度时”无疑是宝钗的世故;对小红的了解,令莺儿认干娘……种种世故虚伪,不必多说了!

即便是做好事,也是透着精明的世故的!红楼梦里可怜的女儿太多了,宝钗绝不是滥好人。提供物质帮助岫烟湘云黛玉,因为帮她们绝不会给自己招来麻烦,大多还能带来好名声!但最可怜的“二木头”迎春,在宝钗那里却是“有气的死人”,就算可能心里知道她可怜,也是绝不能帮什么忙的!

但是,虚伪世故只是宝钗积极处世的手段!“人之初”的内心里,也是有着花一样的美好品质!或许宝钗整日忙的脚不沾地,自己都顾不上审视一下自己的心!但内心的善意,却不会时时受脑子的支配,总会不经意的流出来!就像那偶尔一次扑蝶的放纵!那一对玉蝶的美丽,诱惑的宝钗完全忘记了封建礼教的要求!端庄掩饰下的活泼本性跃然纸上!

比如湘云岫烟的困窘,一是宝钗有了生活的经历,知道银子的重要性!第二还要宝钗有善心,才能体会到两人的艰难之处,且本能的伸手相助!

黛玉也是一样!洞悉她看杂书,宝钗是由己渡人的去劝导,不是趁机“拿错”。或许洞悉的那一瞬间,宝钗是情不自禁的感慨吧!就像我们遇到一个相同爱好的,这爱好还是秘密的偷偷的!我们会是什么情绪呢?但这爱好曾让宝钗吃尽了苦头——“一旦移了性情,就不可救了”“倒不如不读书的好”。这是宝钗拿自己受过的苦楚来警戒黛玉,并不惜坦白自己及薛家一众兄弟姊妹“羞于见人”的过错——“他们背着我们看,我们也背着他们看”!这份用心,我觉得是纯粹的善良,由不得黛玉不“心下暗伏”。

黛玉说“我原来只当你心里‘藏奸’”。宝钗不是心里藏奸,她是努力迎合世俗营造“好风”时,很是虚伪世故!但内心里,却还是花一般的美好,善良就是这份美好的一部分!也许因为冷,花失了本该有的香气。但没有香气的花,虽有遗憾,却也是不失动人的,何况是牡丹之姿!



悠然庐


玛丽艺术好音乐

没有黛玉随和接地气。和这样有心计的人做夫妻实际上是最累。宝钗是商人之女,商人无利不起早,宝钗所做的好事都是为达自己的目的而经营,所以说她虚伪。


快乐人生40206654

是否真心做善事我觉得只可用一个标准衡量,就是做这件事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自己还是主要为了别人。

可惜,薛大姑娘做每一件好事都掺杂了自己的私心。薛宝钗做好事的主要原则是:自己不吃亏,又不得罪人,然后大家有趣。

首先为了金玉良缘压过木石姻缘,她拉拢对宝玉曾有好感,而现今订了婚的史湘云,因为她是贾母的娘家人。在她的操持下,原本只要办几个果碟就可以解决的东道变成了宴请贾府上下的螃蟹宴,史湘云从此在贾府上下到处宣扬宝姐姐的贤德,但她却不知道,都住在一起,贾府的人都明知是薛家送的螃蟹,而她的婶母却为她大手大脚花钱生气。然后是宝姑娘责备袭人,说史湘云的婶母让她做很多针线活,不要把宝玉的针线活交给史湘云做了,她主动承担起来,这样又收拢了袭人的心,在王夫人那里大讲宝姑娘的好话,也切断了史湘云和贾宝玉的联系的一条渠道。

宝姑娘在贾探春改革大观园的的时候,替贾府的仆人谋了一项福利,就是将大观园划块承包,可是她替宝玉身边第一得用的小厮茗姻的娘争取了一项福利,并让她的大丫环莺儿认了干亲,这比王熙凤手段高多了,她要做了宝二奶奶,宝玉的一举一动尽在她掌握之中。

宝姑娘对另两个人做的好事和金玉良缘无关,一个是把香菱从夏金桂手里救了出来,但是把她做一个丫环救出来的,将来既对她忠心,又挽救了薛家名声,邢岫烟是她未来的堂弟媳,她给予关心无非是薛蟠太不争气,收拢薛蝌好帮她哥哥一把。

就这么多了吧?其它是送金钏装裏,还是在花园里听到小红的私语陷害林黛玉,大概都不是好事吧?

噢,还有她对林黛玉示好,收伏了黛玉,呵呵,那也是为她另寻贵女婿做准备的。


旁观者岚

在今年的中国诗词大会上,蒙曼老师与郦波老师说起《红楼梦》里猜灯谜的事,12岁的钱子昂虽然没有看过《红楼梦》,但是对于那个谜底为爆竹的灯谜还是一猜就猜出来了,而《红楼梦》中那么聪慧的薛宝钗当时面对这个灯谜的时候却连说了两遍难猜!难猜!

为什么薛宝钗要说难猜?是当真这个谜难猜吗?12岁的小朋友都能一下子说出来呢!是因为这个谜是元妃出的,薛宝钗如果一下子猜出来,不是显得元妃出的谜太没有深度和水平了吗?所以藏愚守拙的薛宝钗,是无论如何也要过垫一下子的。我甚至想,当宝钗在说难猜的时候,黛玉和凤姐会不会对她投去鄙视的目光?

所以,蒙曼老师说这就是人性。她没有再往下说去,说得更直白一点,就是人性的虚伪。这就是薛宝钗,而她的这一点恰恰跟黛玉的率真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如果你是钗粉,也可以不认为她是虚伪,而是出去对元妃的敬重,那我也无话可说。

一向对下人都很好的薛宝钗,为什么抄捡大观园后要将亲如姐妹的湘云赶出蘅芜院以至于湘云后来说出“可恶的宝姐姐”?自己的堂妹薛宝琴为什么迷的是黛玉而非宝钗?香菱学诗为什么宝钗却不肯教她说她“得陇望蜀”?

虚伪的人最终总是会在各个方面表现出来的,虽然她刚进贾府时博得众人喜欢,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这并不能表明永远如此。


苏小妮

谢题主之邀。这是个大题目。文学即人学,从古至今,始终在研究、探讨着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人性的善恶、本源、性本善与性本恶的争论,等等,实际上已经远远地超出了文学的范畴。就本题而言,书中也说了宝钗所做的几件好事,比如,为邢岫烟赎衣;为黛玉送燕窝,等等。这都是经红楼梦作者点明了的事儿,假如是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可能会有更多的。尽管如此,恐怕也不能从根本上来定论宝钗的为人。周公恐惧流言后,王莽谦恭未篡时。什么什么三日满,什么什么十年期的?所以,评价一个人大约真的要盖棺方可论定的。




溯路

读《红楼梦》,最初我是喜欢宝钗的,喜欢她的安分随时,自觉自愿的接受和遵从一切社会礼法对女性的约束,一次次把自己纯真、火热的少女心用“冷香丸”来冷却。其实,宝钗是一个过于自我约束的女子。

人性是复杂的。

也正是因为宝钗深谙这一点,所以她很善于明哲保身,凡事不出头,如果不是出于个人利益,她更不会去得罪人。相反,为了不给自己招惹那些小人的算计和戕害,她处处事事尽力做到周全。在自己的能力之内,慷慨解囊资助别人。这也是她作为一个少女善良的一面。

凡事都有两面。因为宝钗的周全不得罪人,也使她遇事很少发表个人的看法,不明确的支持哪个,反对哪个,也从来没有真正站在谁的立场公开发表过个人见解,看上去就像一个“老好人”。

如果我们身边有这样一个老好人,我们会不会也觉得她虚伪呢?

况且,萝卜青菜各有所爱。

宝钗做了很多好事,有出于真心的关怀,也有出于面子的功夫,她就是不管自己是不是愿意,只要需要,就会去做的人。所以说宝钗活的也很辛苦。她不像黛玉,只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有自己的真性情,是个“真”人。后来。也只有黛玉真正和宝钗结了“金兰契”。湘云后来也是疏远了宝钗,而和黛玉更贴心了。湘云的直爽,黛玉的敏感通透,两个同病相怜的女儿最终成为好朋友。

同一件事情,每个人看法不同。同一个人,站的角度不同,认识的也一定不一样。这不只是读红楼故事和人物,现实生活中也是一样的。


永芳1325

做好事跟虚伪矛盾?严格的讲做坏事才不虚伪呢,出于私欲做的好事不叫虚伪,你告诉我叫啥?聊斋里有句话说得好,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古代对人跟现代人不同,儒家道德对内心的要求很高,做好事也要看目的,为了自己的私心做好事也不算,这就叫诛心。再说了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蟒谦恭未篡时,大观园里的人除了贾母、凤姐和宝玉出于自己的目的看不上宝钗以外,其他人不都让宝钗收服了吗?你作为一个读者如果认真看过红楼梦,用上帝视角还看不出宝钗的用心未免有点装傻充愣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