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坚挺城市:被誉为钢铁铸就,蒙古人围攻几十年打不进去!

说到古代打仗大家可能就会首先想到那高高的城墙,想到那攻城惨烈的状况。在南宋时期,蒙古大军南下,虽然最终拿下,并一鼓作气灭了南宋,但自身也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那为什么非要攻打城池呢,绕过去不行吗?

中国最坚挺城市:被誉为钢铁铸就,蒙古人围攻几十年打不进去!

理论上讲是可以绕过城池而攻打其他地方,但如果真这样干风险超大。因为一旦绕过去后,就等于腹背受敌,身后的守城军队随时可能发生偷袭,形成前后夹击之势。再说了古代国家统治的中坚力量就在城池里,把大量资源对城池倾斜,所以一旦攻占了城池,既可以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又可以获得补给以及战利品,此地就可以为军队输送粮草。若选择绕行,那么补给线就拉长了,这会进一步增加补给负担,还面临着补给线被身后敌军截断的风险。 古代不是现在有各种高速公路四通八达,那时候的交通烂的很,城池都是修建在咽喉要道之上,修建之时就充分考虑到周边的交通情况,往往避无可避,绕不可去。

比如山海关,雁门关、剑阁,这些地方根本绕不过去。尤其是在交通完全靠两条腿或者四条腿的古代,原始森林、沼泽密布,更是难以实现战略迂回。而且很多城市都靠河流而建,攻下城池就可以利用码头水运,中转物资,在古代水运的运力和效率比陆地运输高的多,所以就有秦国为攻打百越修灵渠保障后勤运输的例子。

中国最坚挺城市:被誉为钢铁铸就,蒙古人围攻几十年打不进去!

表面上看一个城池不过弹丸之地,实际上城池是控制周边广大区域的关键。城市不仅可以屯驻大量军队,而且城市是商人、财富、情报和资源最集中的地方,想要什么都可以通过城市的各种渠道获得。也就是说城市可以整合、集结周边大范围的资源,为后方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绕过去显然不是明智的选择,就像在自己身后给敌人留下一把尖刀,任人宰割。所以只要攻破主要城池,其他地方的敌军从心理上就会被震慑,甚至很可能会望风而逃,或者是直接开城投降。

当然了,机动性强的军队可以不要补给线,自身携带短时间的补给物资,快速奔袭,快打快撤,那是可以绕过去的。这在古代战争中,只有骑兵可以做到。游牧民族对中原几千年来不断的袭扰,大都也是绕过城池,袭掠后方,但都不能在后方活动多久,否则补给跟不上,也容易被包饺子。至于说沿途劫掠补给物资,小规模军队或许可行,但是大规模军队是不可能的。因为前锋已经劫掠光了,老百姓不是傻瓜,听说敌军来了,早就把粮食等有价值的物资藏起来了,而且守军也会坚壁清野,抢得了一时抢不了一世,这个想法不靠谱。

中国最坚挺城市:被誉为钢铁铸就,蒙古人围攻几十年打不进去!

说到攻城器械和方法,真可谓千姿百态。

首先是最常用的弓箭,小号的杀敌,大号的还可以成为爬城墙的工具,比如我国的三弓床弩,这玩意发射的时候颇为壮观,近距离可直接钉到城墙里面。齐射的时候,数以百计的“标枪”钉入城墙,攻城兵士可借此攀缘而上。

还有冲车,也叫“对楼”。以冲撞的力量破坏城墙、城门。这玩意说白了就是以硬碰硬,靠自身重量加速度撞击土夯城墙和木质城门。

中国最坚挺城市:被誉为钢铁铸就,蒙古人围攻几十年打不进去!

还有临车,造的比城墙还高,装载士兵从上往下射箭,杀伤城墙守军,也可用来直接登上城墙进攻。类似的还有垒土山,堆的比城墙还高,从土山用强弩、石炮等重武器,射击城内守军,掩护己方攻城部队。

当然最考验士兵勇气的就是云梯了,云梯可直接跨越屏障,登上城墙。为保障推梯人的安全,从宋代开始云梯吸取了唐末云梯的改进经验,将云梯底部设计为四面有屏蔽的车型,用生牛皮加固外面,人员在棚内推车,可有效抵御敌人从城墙上投下来的石块弓箭等。看过《指环王》系列的朋友应该对云梯攻城的一幕,记忆颇深。

中国最坚挺城市:被誉为钢铁铸就,蒙古人围攻几十年打不进去!

还有就是挖地道,或钻过城墙直接攻入城中,或埋炸药炸塌城墙;

要说最古老的方法还是投石车,春秋时期就已开始使用,隋唐以后成为攻守城的重要兵器。

总的来说,在古代攻城作战中,攻城一方往往占据着绝对优势,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撤,守城方要想守住,必须外有援军策应,否则被攻破是迟早的事,襄阳城最初几十年没被攻破就是有宋军不断支援,后来支援被蒙军阻断,5年后就被拿下了。作为攻城的一方,遇到顽强抵抗时也要做长期准备,否则往往会失败。如蒙哥攻打钓鱼城,没有充分的长期准备,急于求成,最终失败,还搭上性命。努尔哈赤打宁远,也没有做长期准备,想很快拿下,也失败了,当近代火炮出现后,城墙就渐渐淡出了战争,成为供人瞻仰的遗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