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的高級境界是信任,而非監督

管理的高级境界是信任,而非监督

✎ 編 者 按

“人的問題”才是本次混改的核心問題,否則所有改革或許都只是資本的集體狂歡,最後一地雞毛,為之買單的只能是裹挾其中的企業員工。

這是我恢復「日更」的第四十五篇文章,聊一下“管理的境界”。

這是一個宏大的話題,不過我今天要講的觀點其實非常簡單——管理的高級境界是信任,而非監督。

本週二晚,我在故事書第一期互動問答裡提到了這個話題,無論大國企還是互聯網公司,無論初創企業還是成熟企業,無論政府部門還是事業單位,有人的地方就有組織,有組織的地方就需要管理。但是管理的方法各有千秋,管理的幅度大相徑庭,管理者的風格五花八門,管理的目標也有所不同。你認為「最有效的」管理方式是什麼?原因是什麼?

我的答案是:與團隊成員建立互信互惠的協作關係。原因很簡單,只有當管理的主體與客體之間相互信任,並且可以互相成就的時候,這種協作關係才是健康、有效的。否則,一切規章、制度、流程只能是“表面功夫”,員工心中不服氣、不理解就會表現到行動上的不配合,即便假裝配合執行也會走樣。

一個值得管理者反思的現象是,不知道從何時起,員工之間、主管之間、員工與上司之間變得不再“親密無間”,取而代之的是大量的流程與規則。原先一句話就能辦的事現在要走流程,從前一個電話可以解決的問題現在要先界定規則,不再有人主動承擔責任,幾乎所有事都指向一個詞——“程序正義”

誠然,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勢必會經歷效率到規範的轉型,然而我們似乎忽略了“規範”的初心。如果制定的規範會限制企業的發展、挫傷員工的積極性,這種規範不但需要整治,還應當追究制定規範的人的責任。

或許,規範本身就是“本位主義”導向下的副產品。

另一個副作用是這種前提就是“互不信任”的規則是會“傳染”的,上行下效。上級單位之間的互不信任,導致各種明爭暗鬥,會讓下級單位看輕、逆反乃至效仿。主管間的“與人鬥爭”會耗費掉他們大量精力,下屬們也只能被動跟隨,最終導致企業的衰退和不景氣。

近年來,有一個提法叫做“樹立問題意識、堅持問題導向”。它的本意是指實踐發展永無止境,舊的問題解決了,又會產生新的問題。問題是時代的聲音,只有樹立強烈的問題意識,才能實事求是地對待問題,才能找到引領時代進步的路標。

一些單位卻錯將“問題意識”理解為“懷疑一切、否定一切”,看看員工工作中有沒有漏洞、下發的管理辦法中有沒有尋租空間、合作伙伴管理上是不是有管理真空……

隨後來一句“不能讓信任代替監督”。聽上去似乎還挺有道理,員工的一切行為似乎都進入了“被監督”、“被管理”的範疇,真正將權力關進了制度的牢籠。

可是等等,這樣真的有效嗎?可以杜絕企業的經營風險?員工的行為就規範可控了?

竊以為答案是否定的,至少並非完全肯定。當組織對員工採取“問題導向”的時候,員工會產生“防備心理”,如果本身沒有問題,就會盡可能地降低承擔責任的可能性;如果本身有“非分之想”,就會想盡辦法提升鑽空子的水平。要知道,從專業角度來看,管理者未必比經辦人更懂業務,很多規則表面上看沒有問題,但從經辦的角度來看就是漏洞百出。一旦真的出現問題,只會變得更加隱蔽。

管理的高级境界是信任,而非监督

而且,員工在心理上是有不信任感和挫敗感的,這種情緒顯然十分不利於企業發展。

我並不是反對任何形式的監督,只是對“窮兵黷武”式的風險防範手段保留意見。

德魯克曾經說過,管理的本質不再是建立在強權上,而是建立在組織的信任上。企業的經營發展出了問題,其實都是信任出了問題。員工不再相信組織,組織也不再相信員工,雙方的關係剩下的只是戒備與防衛,缺少了愛與規則。

在“海底撈”遭遇的這次危機中,企業的回覆就表現出了足夠的“寬容與信任”。上午淪陷,下午逆襲,有人將海底撈的反應歸納為:這鍋我背、這錯我改、員工我養。在那份刷屏的海底撈“處理通報”中寫道——涉事停業的兩家門店的幹部和職工無需恐慌,你們只需按照制度要求進行整改並承擔相應的責任。該類事件的發生,更多是公司深層的管理問題,主要責任由公司董事會承擔。

我們不談這件事本身的是非對錯,但僅此一點,至少表現出了企業管理層的態度:

不讓臨時工頂包、不讓基層員工扛雷。這不是寵溺,這是教育和信任。

反觀有些企業,任何問題和危機都會先將員工頂出去,該開除的開除、該降級的降級,立馬劃清界限,井水不犯河水,恨不得從來沒招過這個員工。

我們不妨站在當事人的角度思考一下,這種處理方式會讓自己“真心悔改”嗎?還是會激起數不盡的怨氣和惡意,帶著罪惡感離開呢?

我還是相信“人性本善”的,大家在一起上班起碼應當營造一個和諧快樂的氛圍,而當員工相信你的時候,當你相信員工的時候,或許就是“上下同心,其利斷金”。

不久前看到過一段讓我醍醐灌頂的話:“培養員工,讓他強大到可以離開;對員工號,好到讓他不捨得走”,這大概就是我對於有效管理的最佳詮釋了。

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日更內容,祝你每日精進。

優秀留言選登

參與者:冬晨

淺談“九零後”員工的管理。特徵:蔑視經驗,理解能力非常強,敢於表達。首先,他們剛剛成年,特別反感倚老賣老的管理者,“想當初”和“經驗之談”是忌諱。 不需要反覆強調任務的內容,即使他們理解錯誤,也不會修正,會按著自己的理解先處理,需要做好跟蹤和事後處理。他們表達的內容,非常直接,也不會過多考慮。有錯誤也不會當下承認。當下不要試圖說教和解釋。用一句“再議”就好。他如果成熟的想法會找你繼續談,不談就是意識到自己錯了。 最後,並非真正的“九零後“都是“九零後員工”的屬性,需要識別。

在走向自由的時候,不可能把對人的愛和關心拋棄在一旁。

——高爾基

故事書入駐平臺

一點資訊 | 第一觀點 | 智能幫 | 砍柴網

移動Labs | C114 | 通信世界網

……

2016年度通信行業最具影響力自媒體

2015年度騰訊科技新銳自媒體

2014年度最佳作者

有態度 有深度 有溫度

GFM1983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故事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