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介紹一些奇葩的魚類朋友給你認識


吻鱸,野生魚體長20-33釐米,又叫接吻魚。吻鱸遊動起來十分緩慢,顯得雍容大方,平時性情極為溫順、活潑,以魚喜相互“接吻”而聞名。不僅異性魚即使同性魚也有“接吻”動作,實際上,接吻魚的“接吻”並不是友情表示,而是一種爭鬥。原產於東南亞地區的泰國、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婆羅洲和爪哇。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葉海龍,體長平均30釐米,身體由骨質板組成。身體有用於抵禦掠食者的硬刺,善於偽裝,依靠海藻狀附肢進行擬態。其性格孤僻,喜獨居,游泳能力弱,方向感較強。主食為糠蝦,也吃其他小型甲殼類,浮游生物等。壽命為7-10年,主要分佈於澳大利亞西部及南部。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翻車魚,又稱翻車魨、曼波魚、頭魚,分佈於棲息於各熱帶、亞熱帶海洋,是大型大洋性魚類,小個體魚較活潑,常躍出水面,大個體魚行動遲緩,常側臥於水面,或背鰭露出水面,也能潛入百餘米深水中。懷卵量極多,可達3億粒,是魚類中懷卵數最多者。幼魚被瘤狀棘突,隨年齡增長而漸消失,身體變為卵圓形。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箱魨,英文名boxfish.箱魨身體為硬鱗所披覆,只有鰭、口和眼睛可以動,所以游泳完全依靠背鰭和臀鰭慢慢地上下、前後、左右擺動,尾部具有舵的作用。此外,其身體也不能像其它的魨類,能脹大或彎曲。由於鰓蓋無法活動,只能隨時張開口部讓水從口腔流入鰓部。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躄魚,別名叫青蛙魚,體稍側扁,腹部膨大 。鰓孔為一小圓孔,位於胸鰭基部下方或後方。頭、體和尾部裸露或被小鱗,或被絨毛狀小棘,還常具肉質須狀突起,要產於印度-西太平洋。躄魚有偽裝的本領,會根據周圍的環境改變形狀。捕食時,它們會舞動長在頭部像蠕蟲一樣的餌球,引誘獵物。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神仙魚,又名燕魚、天使魚、小神仙魚、小鰭帆魚等,原產南美洲的圭亞那、巴西。神仙魚背鰭和臀鰭很長並且大,挺拔如三角帆,故有小鰭帆魚之稱。從側面看神仙魚遊動,如同燕子翱翔,故神仙魚又稱燕魚。神仙魚性格文靜、泳姿瀟灑,被譽為“熱帶魚皇后”。 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裂唇魚,棲息在珊瑚礁區,會從其他魚身上啄食寄生蟲、甲殼類,故有“魚醫生”的稱號。裂唇魚分佈於西太平洋印度尼西亞至斐濟的海域,其生態行為非常獨特,會幫助其他大型魚類清理寄生蟲,可作為海洋觀賞魚系統中的“醫生魚”。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六角龍魚,無額鱗弧,椎體雙凹型。多數種類成體以陸棲為主,穴居於土洞內。六角龍魚鈍口螈屬頭寬,眼較小,舌大,僅兩側遊離。犁骨齒多橫置,有的間距較遠,有的成"M"形。分佈範圍廣,北達阿拉斯加東南部,南至墨西哥高原。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魔幻蹦蹦魚,通常被稱作迷幻襞魚,屬於襞魚科魚類,是一種具有視覺欺騙性,卻沒有毒性的魚類,它的進化方式是模擬美麗多彩的有毒動物。最新報道說,這種魚的身子呈金色捲曲狀,皮膚上嵌著桃色的斑馬紋,看上去很迷幻,活像個酒後駕車的醉鬼。圖片來源:高品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