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孔氏嶽雪樓號稱藏書33萬卷 家道中落藏書盡佚

清末孔氏岳雪楼号称藏书33万卷 家道中落藏书尽佚

清末廣州藏書家有“南孔北方”之說,北方指方功惠的碧琳琅館,南孔則指孔廣陶的“三十三萬卷樓”。三十三萬卷樓又稱嶽雪樓,建於南海南莊羅格,即今天廣州市北京路太平沙一帶。可惜現在樓已不存,而雪嶽樓舊藏有不少歸於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令人稍感欣慰。孔廣陶之子孔昭鋆另建有南園別業,又稱煙滸樓,也是藏書之所。孔家敗落後,煙滸樓改為南園酒家。

鹽業起家詩書繼之

唐朝時孔子第三十八代孫孔戣曾任嶺南節度使,四十一代孫孔昌弼始南遷廣東,至五十三代孫孔阜林遷居南海羅格。清代孔氏以經營鹽業起家,歷數代而積為鉅富,到孔廣陶時達至鼎盛,孔氏藏書也由此興盛。

孔廣陶之父孔繼勳是嘉慶二十三年(1818)舉人,道光十三年(1833)進士,入選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鴉片戰爭爆發後,孔繼勳與林則徐、鄧廷楨等留辦軍務,積勞而疾。孔繼勳性喜讀書、藏書,於古人書法名畫尤其珍愛,每見精品即購以歸,孔繼勳曾踏雪登南嶽,引以為傲,因將其藏書畫圖籍之所名為嶽雪樓。

孔廣陶(1832—1890),字鴻昌,一字懷民,號少唐,別稱少唐居士。少為諸生,入國子監為太學生,後納貲分刑部郎中。孔廣陶在嶽雪樓的藏書處號稱三十三萬卷書樓,可見其藏書在父親的基礎上,又有大幅增加。孔氏藏書,以清殿本(皇家刻本)、名人校抄本為特色,其中不乏宋元精槧。孔廣陶編有《三十三萬卷書堂目錄》,但所收者均屬通常閱覽之書,其善本應未列入。

孔廣陶精書畫鑑賞,收藏有唐吳道子《送天王圖卷》、唐貞觀年間《藏經墨跡冊》和五代張戡、貫休,北宋董北苑、岳飛,南宋文徵明,元代趙孟頫、倪瓚,明代唐寅、董其昌等著名畫家作品。他也喜歡收藏古錢幣、古璽印,曾將所藏錢幣拓成《泉譜》自賞,隨後編有《清淑軒錢譜》,敘述詳備。著有《明清畫家印鑑》、《嶽雪樓書畫錄》、《嶽雪樓書鑑真法帖》等作。其中《嶽雪樓書畫錄》內收錄有陳其鏞序,為咸豐十一年(1861)成書。

家道中落藏書盡佚

光緒三十四年(1908)後,清政府鹽法改制,易商辦為官辦,孔家由此中落,其藏書亦漸次散出。宣統元年(1909),廣東優級師範學校開辦時,羅振玉偕日人滕田封八到粵,嶽雪樓精本首被其選擇售往東瀛;其後陸續散出的,廣東按察使蔣式芬、提學使沈曾桐,按察使王秉恩均有搜採;繼之,上海、北平書賈輦載而去。

1908年,倫明從桂林到廣州,其後四五年間,每月必有數次登嶽雪樓。他在《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中稱,此時嶽雪樓“菁華漸盡,剩者惟巨帙及習見本而已”。1912年,嶽雪樓剩餘精品盡歸康有為,成為萬木草堂藏書。其中最巨者為殿本《古今圖書集成》,據說本是孔廣陶斥巨資買通宮中太監秘運出來。

孔廣陶次子孔昭鋆,字季修,出中嗣於別房,得遺產數十萬元。孔昭鋆是光緒年間舉人,遺傳了父親嗜書的秉性,他家中有南園別業,園林優美,花木繁盛,倫明曾數度在此參與雅集,歌詠流連。在嶽雪樓藏書未散出時,孔昭鋆先取其宋、元精良刻本,藏於南園別業煙滸樓。幾年以後,孔昭鋆的家業也迅速敗落,鬱鬱而終,煙滸樓藏書散盡,南園易主而成為酒家。1918年,倫明在廣州麥欄街邱某家中,見到宋槧王維、孟浩然、韋應物詩集,舊抄《宋二十家文集》,以及畢沅、錢竹汀等人校《資治通鑑》等書,另有宋拓蘭亭書畫多種,皆為孔昭鋆抵債之物,輾轉數易其主而到了邱家。倫明唏噓不已,賦詩感嘆:“珍本分來嶽雪遺,南園觴詠可勝思。他家玉貌驚初見,卻是悲秋含怨時。”

欲求不朽莫如刊書

嶽雪樓不僅是藏書之所,而且也是文化名流雅集之地。據說孔氏除在此宴請名流酬唱之外,還收養了一些歌女及瞽僮,使嶽雪樓成為曲館,培養出廣東南音一代宗師鍾德等人。孔繼勳還編寫過《今夢曲》,據稱是唯一的南音曲集。

孔廣陶藏書之外,還喜好刻書。他延聘曾任學海堂學長、廣雅書局分校的番禺林國賡代為編校,所刻圖籍除《嶽雪樓鑑真法帖》、《復古香齋五種》等之外,最為著名的便是《北堂書鈔》。

該《北堂書鈔》本來也在歸安姚彥侍計劃之列,但他得知孔廣陶正刻此書後,便主動放棄。倫明稱孔氏“所刻書,惟《北堂書鈔》有功藝林”,他在《辛亥以來藏書紀事詩》中寫道:“五年訪古百登樓,不汝瑕疵任取求。賸灸殘羹搬拾淨,名存惟賴北堂抄。”張之洞曾作《勸刻書說》,極言欲求不朽者,莫如刊佈古書,但刻書必須不惜重金,延聘通人,選擇秘籍,詳校精雕,其書終古不廢,刻書之人終古不泯。倫明認為,孔廣陶與廣州伍氏粵雅堂、潘氏海山仙館“並足當之”。

學習古籍版本,離不開查看實物、進入圈子、瞭解市場價格!網拍是無成本、最方便的學習方法:

長按圖片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關注點滴拍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