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提起“社会救助”

你想到的是什么

医疗救助?就业救助?

还是城乡低保……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其实它涵盖非常多的范围

也在改革中进步

今天我们就大家

普遍关心的问题

进行简单解读

让我们好好了解一下吧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城乡最低生活保障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一、申请条件

相城区户籍且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人均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条件的家庭,均可提出申请。

二、办理程序

1、户主向户籍地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2、申请人按要求填写《苏州市相城区最低生活保障审批表》;

3、镇(街道、区)根据《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实施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开展民主评议,在申请人居住地或所在村(社区)公告栏进行公示7天;

4、区民政部门全面审查镇(街道、区)上报的申请材料、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根据审核意见和公示情况,作出审批决定。

三、呈交材料

1、申请书;

3、居民身份证、户口簿(复印件);

4、本人及家庭成员收入情况证明;

5、残疾、就业培训、疾病等其他相关证明;

6、其他按规定需要提供的材料。

四、保障待遇

低保金额按照被保障家庭人均收入低于低保标准之间的差额确定。

低保家庭中的特定对象,其本人可以增发一定数额的保障金,同时符合两项以上救助条件和标准的对象,按照就高原则计算,不重复享受。

低保家庭成员可享受医疗、教育、就业、住房、法律等专项救助。

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救助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一、申请条件

二、办理程序

1、患者或户主向户籍地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并按要求提交相关材料;

2、申请人按要求填写《苏州市相城区低保边缘救助申请审批表》;

3、镇(街道、区)参照《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实施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开展民主评议,在申请人居住地或所在村(社区)公告栏进行公示7天;

5、残疾、疾病等其他相关证明;

享受低保边缘救助的对象本人,生活上按照低保标准的120%实施差额救助。

低保边缘重病困难对象本人可享受医疗救助。

困难残疾人员生活补贴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一、申请条件

1、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具有本区户籍,固定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和低保边缘救助的一、二级智力、肢体、精神、视力残疾人;

2、无业精神智力残疾人:具有本区户籍,未纳入其他救助或补贴,且固定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劳动年龄段(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无业(指未在用人单位就业)三、四级精神、智力残疾人;

3、特殊困难残疾人员(一户多残、依老养残):具有本区户籍,家庭共同生活成员人均月收入在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倍以内,有2名(含)以上残疾人,或残疾人由父母供养且父母有一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依法由祖父母、外祖父母、其他亲属供养且供养人有一方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家庭残疾人。

二、办理程序

1、本人或监护人、亲属,到户籍所在地村(社区)提交书面申请,领取并填写《苏州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申请审批表》;

2、镇(街道、区)参照《苏州市最低生活保障实施细则》相关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查、实施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开展民主评议,在申请人居住地或所在村(社区)公告栏进行公示7天;

3、区民政部门全面审查镇(街道、区)上报的申请材料、调查材料和审核意见,根据审核意见和公示情况,作出审批决定。

2、居民身份证、残疾人证、户口簿(复印件);

3、本人及家庭成员信息和收入相关材料;

5、其他按规定需要提供的材料。

四、保障待遇

无固定收入重度残疾人:生活补贴按照低保标准实施差额救助;

无业精神智力残疾人:生活补贴按照低保标准的60%实施救助;

特殊困难残疾人(一户多残、依老养残):生活补贴按照低保标准的60%实施救助。

特困人员救助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一、申请条件

具有本区户籍的城乡老年人、残疾人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

1、无劳动能力;

2、无生活来源;

3、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

二、办理程序

1、本人向户籍所在地村(社区)提出书面申请。本人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社区)或者其他人代为提出申请,并填写《苏州市特困人员认定审批表》;

2、镇(街道、区)通过入户调查、邻里访问、信函索证、民主评议、信息核对等方式,对申请人的经济状况、实际生活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提出审核意见,并在申请人居住地或所在村(社区)公告栏进行公示7天;

4、本人劳动能力、生活来源、财产状况以及赡养、抚养、扶养情况的书面申明;

5、残疾人提供第二代《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证》;

批准为特困人员,按照本人收入低于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的差额发放生活救助供养资金。其中,集中供养对象直接拨付到供养服务机构,分散供养对象通过银行等金融机构拨付到供养对象个人账户;

特困供养对象享受实时医疗救助。

元和老百姓遇到这种问题,可获救助!快告诉你身边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