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價漲破700 “電老虎”卻差評:煤電10年 “頂牛”何時了?

文/財經雜壇

煤價漲破700 “電老虎”卻差評:煤電10年 “頂牛”何時了?

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好像一直在坐著蹺蹺板:當一家繁榮時,另一家就會叫苦連天,這種神秘巧合就好似它們的宿命一般。

近日,中國煤炭資源網數據顯示,6月8日最新一期CCI5500綜合指數報573元/噸,較5月4日上調4元/噸,漲幅為0.7%。CCI5500動力煤價格報701元/噸,較5月同期上調89元/噸,漲幅為14.5%。這是該價格自今年3月煤市進入淡季以來首次突破700元/噸大關。此價格已經遠超國家發改委早前設定的煤價紅色預警線。

與此同時,受工業用電需求增加和高溫天氣影響,5月份全社會發電量繼續呈現較快增長,5月份全社會發電量同比增加9.8%,增速較上月上升2.9個pct,1-5月累計同比增速8.5%,較1-4月上升0.8個pct。5月份火電產量同比增加10.3%,較上月加快3.0個pct,創2017年8月以來最高增速,1-5月累計同比增速8.1%,較1-4月上升1.0個pct,電煤需求繼續保持良好勢頭。

煤價漲破700 “電老虎”卻差評:煤電10年 “頂牛”何時了?

這就又形成了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的尷尬處境:煤炭企業大呼“過癮”時,電力企業或已不堪高煤價重負。

據中國證券報報道,中電聯常務副理事長楊昆表示,2016年,煤電企業利潤出現斷崖式下跌,五大發電集團煤電利潤同比下降68.6%;2017年,煤電產能過剩風險顯現,燃煤發電企業或面臨全面虧損。

煤炭企業與電力企業的矛盾已非什麼秘密。早在2008年底召開的2009年煤炭產運需銜接合同彙總會(由“煤炭訂貨會”改名而來)上,煤炭企業與五大電力企業針鋒相對,前後130元/噸的價差成為雙方難以跨越的鴻溝。2008年,煤電談判首次出現了談崩的局面。數據顯示,2008年火電行業首次出現全行業虧損,利潤總額為-392億元。

煤價漲破700 “電老虎”卻差評:煤電10年 “頂牛”何時了?

此後相關部門在煤炭和電力企業斡旋,最終,從2009年開始終結了“煤炭訂貨會”,並鼓勵簽訂長期合同。

但意外的是,剛剛過去的2017年,四大發電集團煤電板塊虧損402億元,虧損面達60%左右,這相比十年前的全行業虧損有過之而無不及。

煤炭和電力企業之間的這種蹺蹺板效應難道就無解藥?

事實上,國家相關部門對此早有動作只是收效難說明顯。最被業界公認的是煤電聯動。2004年,發改委發佈《關於建立煤電價格聯動機制的意見的通知》,在煤電價格聯動機制下,原則上以不少於6個月為一個煤電價格聯動週期。若週期內平均煤價比前一週期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相應調整電價,其中煤價漲幅的70%由電價來補償,其餘30%由發電企業通過降低成本來承擔;如變化幅度不到5%,則下一週期累計計算,直到累計變化幅度達到或超過5%,進行電價調整。

煤價漲破700 “電老虎”卻差評:煤電10年 “頂牛”何時了?

在煤電聯動政策誕生之後的2005年5月,首次煤電聯動便被觸發,電價上調了0.0252元。但在接下來的2005年11月,儘管煤價滿足了聯動條件,但最終電價卻沒有做出調整。第二次煤電聯動則是2006年6月,電價上調0.0249元。

但是在執行過程中,煤電聯動卻存在聯動不及時和聯動幅度不到位等問題,在煤價高企時電力企業時時陷入虧損困境。資料顯示,2008-2011年,彼時的五大發電集團火電業務分別實現利潤總額-400億元、-63億元、-137億元、-312億元,直到2012年煤炭價格下行,其火電業務才開始實現盈利。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李錦表示,煤電聯動是機制,改變煤電兩大行業間長期頂牛的根本辦法,是煤電聯營和一體化重組,這是深入體制層面的改革。

最新一輪對煤電頂牛的解決方法是煤電聯營——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之間相互參股、併購重組。比如,2017年8月28日,國資委宣佈中國國電集團與神華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合併重組為國家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煤價漲破700 “電老虎”卻差評:煤電10年 “頂牛”何時了?

理論上,煤電聯營可以降低煤炭企業和電力企業各自的風險,實現兩者之間的互保。對於電力企業來說,可以更好地抵抗市場風險,獲得比較穩定的煤炭供應;而對於煤炭企業來說,此舉同樣可以獲得可靠的煤炭銷路。

但實際效果到底有多明顯,會不會產生新的角力?這些問題都尚待時間來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