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曲名句鑑賞:“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3則

詩詞曲名句鑑賞:“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3則

(一)

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唐敬宗寶曆二年(820),詩人劉禹錫和白居易在揚州初次見面。白居易寫了一首詩贈給口語西,對他長期被貶的遭遇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劉禹錫也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七律詩酬答,這是這首詩中的兩句。兩句的意思是:沉船的旁邊,有千帆競渡,急速駛過;枯樹的前面,是萬木爭春,欣欣向榮。詩人借眼前揚州內外的景物,隱喻自己雖然像“沉舟”、“病樹”一樣,長期被沉滯、埋沒了,但世界總還是要向前發展的,新事物終究要代替舊事物。這兩句詩,表現了詩人開闊的胸襟,樂觀的精神和寄希望於未來的堅定信念。

借景物以表明哲理,寓哲理於景物之中,是劉禹錫詩歌的一個特點。這兩句詩,比喻新穎,意境壯美,寓意深刻。它們以生動鮮明的形象,道出了新陳代謝、推陳出新、後來居上的真理。蘊含著樸素的辯證法思想。具有很強的概括力和啟示力。讀了使人胸襟開闊,精神奮發,直到今天,人們還常常引用,並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詩詞曲名句鑑賞:“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3則

(二)

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

這是陸游《臨安春雨初霽》一詩中的名句。兩句的意思是:在小樓上,聽到春雨一夜的滴響;清早小巷深處,就有人在叫賣杏花。

陸游很善於細緻地描寫日常生活中的景物和情趣。這兩句,非常真親切、典型地表現了江南二月的都市之春。小樓、深巷、賣花聲,是道地的臨安(南宋行都,即今浙江杭州)風光。如絲春雨,可以使人想見杏花的繁麗。一個“聽”字,又暗示出詩人對春事的關懷和惜花傷春的感情。這十四個字,清麗疏朗,對偶工整,卻又自然圓轉,一氣貫注。更妙的是,十四個字裡,先後展現出“小樓聽雨”、

“春雨如絲”、“杏花繁麗”、“清曉雨霽”、“深巷賣花”等五個層次、五個畫面、五個詩境,使人獲得豐富的美感。

詩詞曲名句鑑賞:“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3則

(三)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這兩句曲辭見於馬致遠的散曲[越調·天淨沙]《秋思》,是此散曲的最後兩句。馬致遠生當蒙古統治下的元朝前期,沉抑下僚,前景晦暗,不免生出滿腹沉淪、絕望、孤獨、哀傷的情感,這便是這段曲辭的思想基調。

作為千古傳誦的佳句,馬致遠這兩句曲辭確有其高妙之處,這高妙恐怕就在於善於把作者的主觀情感熔鑄於具體的形象之中。讀這兩句曲辭,反映在人們頭腦中的首先不是抽象的情與理,而是一幅生動的畫面:夕照殘存的暮色當中,一位孤獨的遊子,艱難地跋涉在崎嶇的山路之上,他似乎沒有目標,也不知何為歸宿,前面等待他的,唯有如漆的夜暮。雖然,這裡沒有明言孤獨,直說絕望,而這孤獨和絕望卻通過畫面強有力地外溢出來,較之直接的抒情更具感染力。所以,後來的羈旅之人,每當孤獨絕望之時,往往想起馬致遠的這兩句曲辭,是不無道理的。

詩詞曲名句鑑賞:“沉舟側伴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等3則

(文中圖片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