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腹瀉,你只給他吃藥?聰明的媽媽都在做推拿……

遇到天氣忽冷忽熱,寶寶小肚子容易受涼,加上過量喝冷飲、貪吃冰激凌等十分容易導致腹瀉。

小兒腹瀉是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瀉為主要症狀的常見兒科疾病。患兒主要臨床症狀為大便次數增多和性狀改變,可伴有發熱、嘔吐、腹痛等症狀以及不同程度水、電解質、酸鹼平衡紊亂。食物過敏、餵養不當、身體受涼、病毒感染、乳糖不耐受等都可以引起小兒腹瀉。

長期腹瀉易導致小兒營養不良,影響發育

從中醫角度說,小兒先天脾常不足,無論內傷乳食或感受外邪均可影響脾胃的運化功能而發生腹瀉。一方面,小兒具有“稚陰稚陽”的體質特點,身體發育未完全(先天腎氣未充,後天脾胃薄弱,筋骨未堅,氣血尚不充足);另一方面,小兒具有“純陽”的體質特點,小兒身體陽氣充足,發育迅速,生長髮育需要大量營養物質,而消化系統尚未發育完善,這就加重了胃腸道的負擔。腹瀉是一種信號,預示小兒脾胃已經受到了傷害。

《幼科發揮》:“胃者主納受,脾者主運化,脾胃壯實,四肢安寧;脾胃虛弱,百病蜂起。故調理脾胃者,醫中之王道也,節戒飲食者,卻病之良方也。”

試試綠色療法——推拿

推拿可刺激患兒體表的穴位或部位,調和氣血,疏通經絡,調整臟腑功能,從而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通過推拿,可疏通其經絡,刺激末梢神經,促進血液、淋巴循環及組織間的代謝過程,提高新陳代謝能力,提高免疫力,促進小兒生長髮育,這是許多藥物不可及的。而且,小兒推拿方法簡單,經濟實用,效果顯著,不用服藥和打針,不會給孩子帶來恐懼感及藥物的副作用,孩子也比較容易接受,是值得推崇和重視的綠色療法。

《幼幼集成• 洩瀉證治》:“夫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蓋胃為水穀之海,而脾主運化,使脾健胃和,則水谷腐化而為氣血以行榮衛。若飲食失節, 寒溫不調,以致脾胃受傷,則水反為溼, 谷反為滯,精華之氣不能輸化,乃致合汙下降,而洩瀉作矣。”

小兒推拿療法堅持運脾化溼的原則,針對不同分型,分別採用溫中散寒、清熱利溼、消食導滯、健脾益氣、溫陽補腎等治法。

在做小兒推拿時,患兒取坐位,施治者立於患兒左側, 左手握其左手,右手補脾經3分鐘,補大腸2分鐘,順運內八卦2分鐘,推上七節骨2分鐘,逆時針摩腹4分鐘,按揉足三里1分鐘。

孩子腹瀉,你只給他吃藥?聰明的媽媽都在做推拿……

補脾經

補脾經

部位:拇指末節羅紋面或拇指橈側緣從指端至指根。

手法:將患兒拇指屈曲,以拇指羅紋面循患兒拇指橈側緣向指根方向直推,稱補脾經。

時間:3分鐘。

功效:健脾胃、補氣血。

孩子腹瀉,你只給他吃藥?聰明的媽媽都在做推拿……

補大腸

補大腸

部位:示指橈側緣,自示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線。

手法:從示指尖直推向虎口稱補大腸。

時間:2分鐘。

功效:澀腸固脫、溫中止瀉。

順運內八卦

部位:掌心周圍,通常以內勞宮為圓心,以內勞宮至中指根距離的2/3為半徑所作之圓周。

手法:拇指在圓周順時針運轉,為順運內八卦。

時間:2分鐘。

功效

:理氣化痰、寬胸理膈、行滯消食。

孩子腹瀉,你只給他吃藥?聰明的媽媽都在做推拿……

推上七節骨

推上七節骨

部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線。

手法:用拇指指面或示、中二指指面自下向上作直推,稱為推上七節骨。

時間:2分鐘。

功效:理腸止瀉。

孩子腹瀉,你只給他吃藥?聰明的媽媽都在做推拿……

按揉足三里

按揉足三里

部位:外膝眼下3寸,脛骨旁開1寸。

手法:按揉。

時間:1分鐘。

功效:補益脾胃,和胃化積。

孩子腹瀉,你只給他吃藥?聰明的媽媽都在做推拿……

逆時針摩腹

逆時針摩腹

部位:整個腹部。

手法:逆時針以掌或四指摩之。

時間:4分鐘。

功效:健脾止瀉。

據症狀靈活加減:大便稀,加清小腸(沿小指外緣,由指根推向指尖)3分鐘,揉丹田2分鐘;伴有腹痛,加揉一窩風(點按手腕背側腕橫紋中央處)2分鐘、拿肚角5次;大便臭味明顯,去掉補大腸,加清天河水(沿小臂內側正中從腕橫紋推到肘橫紋)2分鐘、清小腸3分鐘;腹脹,加分推腹陰陽50次,掐揉四橫紋各7遍。

小兒腹瀉的中藥內服方

方藥:炒白朮15克,茯苓15克,薏苡仁30克,山藥30克,白扁豆30克,萆薢10克,枳殼15克,共7劑,水煎服,每日一劑,分早晚2次服下,可根據患兒的年齡酌減用藥量。

科學餵養配合臀部護理

此外,患兒還應避免:油炸、燒烤等加工食品,會導致難以消化,造成腹瀉;芹菜、菠菜、筍類等含粗纖維素較多,能加速腸蠕動,也可加重腹瀉。

吐瀉嚴重者,可暫禁食4小時~ 6小時,及時補充水分及口服補液鹽,待吐瀉好轉後逐步增加飲食。家長還應做好小兒臀部護理,小兒大便後應沖洗乾淨並揩乾,保持臀部皮膚乾燥,要勤換尿布,防止發生紅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