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銀 銅幣欣賞之二 天佑通寶背叄銀、銅錢價值上千元

歷史銀 銅幣欣賞之二 天佑通寶背叄銀、銅錢價值上千元

元末起義軍張士誠據高郵為都城,建元天佑(公元1354———1357年)鑄天佑錢,國號稱大周。後遷都平江,改稱吳王。舊譜注:錢分小平、折二、折三、折五四等。幣質白銅、紅銅。天佑通寶錢文楷書,書體勁美,幕皆作篆文紀值(目前亦發現光背者)。製作多規整,為泉家所鍾愛。今發天佑通寶背叄銀、銅兩枚為同版同模,通字及通與佑之間外郭處缺陷相同,可見範模缺陷。

天佑錢由於系地方政權鑄幣,流用範圍有限,總體上鑄量亦因此而低,然各式至今存量有多有少,皆不為普見。其中,背一、背貳錢相對更為稀罕珍貴,反倒是背五大錢,所出相對較多,價值相對低於其它紀值錢。此表明,張士誠天佑年間鑄背五大錢反而更多,延伸而論,則其似乎喜鑄大錢矣。

歷史銀 銅幣欣賞之二 天佑通寶背叄銀、銅錢價值上千元

歷史銀 銅幣欣賞之二 天佑通寶背叄銀、銅錢價值上千元

儘管如此,亦今之前,我們未見記載和公展天佑通寶超製出號大錢。依照歷代鑄錢之習,往往在正用錢之外另鑄鎮庫、開爐、紀念等等超製出號大錢。故以此推論,張士誠恐怕也難不承此習。無非,我們得看後世有無相關大錢出現,若有,並且經得起審視考證,則便能以錢反證當時有鑄之史實。有鑑於此,今日帳中再點其將,將一枚天佑通寶背五出號大錢遣上博來,公亮其相,並請諸君賞之鑑別。

審視此錢,辯鏽為先。但見此錢,鏽色較為特別,其上鏽漿包裹,似有層層水印漣漪,其鏽緊實,所形成之皮殼堅硬有加,並層層覆蓋於錢體,其鏽色包漿,廉頗黃忠,滄桑自然,一眼看去,其天成之相實在難以讓人生疑。因此,辯鏽不虛,其實乃大開門之鏽是也。

歷史銀 銅幣欣賞之二 天佑通寶背叄銀、銅錢價值上千元

復鑑此錢,觀鑄為要。入眼可見,此大錢直徑達64毫米,其鑄體精整,邊圓廓正,地章平坦,穿口乾淨,輪邊修整。其正背字廓,皆較為深凸,錢文佈局協調,筆劃清晰有加,無粘無連。值得一提的是,此錢厚實,尤其手感沉重,稱其重量竟達108克,從此重量和鏽色來看,此錢是否含鉛錫量較高,亦有可能。由此可斷,其具備官爐精鑄品之貌相,鑄體開門,並無疑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