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錢不如存房,這個說法對嗎?

存錢不如存房,這個說法對嗎?

長期以來,一直有這樣的說法,就是養兒防老。而這些年來,卻慢慢發現,又多了買房養老的說法。原因是,房價的價格漲得太快,凡是早買房的人,大多因為房子有了保障。而沒買房的人,則失去了保障。手裡拿的錢,也根本沒有辦法再買房。曾經的保障——兒女,也都被房價逼得自身難保。於是,有很多人在說,養兒不如養房、存錢不如存房。

存錢不如存房,這個說法對嗎?

那麼,這樣的觀點對嗎?存錢真的不旭存房嗎?

顯然,這是一個比較複雜的問題,但又是一個客觀存在的問題。如果放在前兩年,應當毫不猶豫地說,這是對的。但是,現在則需要認真思考和分析一下了。基本的觀點是,存錢沒有風險,但可能會貶值;存房有可能會升值,但有風險。

事實也是,這些年來,沒有買房的人,把錢存在銀行,或購買一些正規的理財產品,可能沒有很高的回報,但總體上沒有承擔任何風險。在低通脹下,也基本跟過了物價上漲水平。除非完全存放在銀行的居民,可能沒有跑得過物價上漲。當然,如果考慮經濟增長和收入增長情況,這些錢在客觀上是貶值的,但貶值的幅度不是很大。

存錢不如存房,這個說法對嗎?

相反,購買了房子的人,雖然因為支付房貸利息等,可能掏出去的錢數量也不少。但是,房價的快速上漲,讓這部分人的錢有了比較大的升值。所以,很多人認為,存房要比存錢有利得多。存房的人發了財,存錢的人破了財。

問題的在於,按照目前房價的變動情況以及中央對住房問題的態度,如果再存房,特別是舉債存房,是否也能象過去一樣,賺得缽滿盆溢呢?顯然,是一個需要重新評價和分析的問題。從總體上講,現在存房,風險是比較大的。如果還有一部分是槓桿資金,那麼,風險將更大。而從存錢的角度來看,由於資管新規的出臺,各種理財產品會大幅減少,尤其是高收益率的理財產品,會得到有效遏制。那麼,存錢的升值空間就要比現在小多了。沒有升值空間,錢生錢的概率也會大大減少。那麼,這是否意味著存房還是好於存錢呢?

存錢不如存房,這個說法對嗎?

也不是,而是要看一個人的經濟條件、心理承受能力,看是否能夠賠得起。如果賠得起,不妨可以存一下房。反之,則還是以不貶值為第一要務,把錢存起來,而不要去冒存房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