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連信念都沒有,焦慮還有什麼價值

要是连信念都没有,焦虑还有什么价值

上個月,公司來了一位新同事,

家裡有個快三歲的孩子,

一直由孩子的姥姥、姥爺幫忙照看。

自從老爸、老媽幫她帶孩子以來,

因為孩子的教育問題,她沒少跟父母產生分歧。

如今孩子入了託班,本以為可以省點心了,

卻沒想到,問題比以前更加劇了。

就在上週,孩子姥姥給這位同事打了個電話,

說孩子在託班哭得很厲害,

老師建議讓家長去陪一陪,

她還沒問清楚是怎麼回事,

就聽她媽說要去陪孩子午睡。

她一聽就有點火了,心想多大點事兒呀,就去陪孩子睡?

見過陪讀、陪玩、陪上課的,

這陪睡還是第一次聽說,

所以堅決不讓老媽去,感覺還不夠丟人的,

但是老媽執意要去,還說孩子再這麼哭下去,

指不定心中會留下永遠無法抹去的陰影。

她實在不知道該怎麼說服老媽,

不要總是慣著孩子,

就跟我們說了她的焦慮,

希望我們幾個老師幫忙想想辦法。

這讓我想起一年前,也有一位新同事剛剛入職,

也是因為孩子的問題和爸媽鬧矛盾,

老人總是有自己的主張,怎麼勸都不管用,

她也曾經有段時間感到無比的焦慮,

既離不開爸媽的幫助,又不能改變父母的觀念。

當時我們給她提出了一些建議,

有的當場就被她否掉了,因為她覺得那些方案對她目前的情況,

簡直就是扯淡,沒有半毛錢的作用;

有的建議她倒是去實踐了,

但最終也沒什麼效果,

即使有的一開始有點效果,但最後也終因自己控制不住情緒而宣告失敗。

再後來,我們再聊起她的焦慮,

就只給她一條建議,那就是信念。

如果她自己沒有解決好問題的信念,再多的方法和道理也不能湊效。

她一開始覺得我們跟她開玩笑,感覺信念這東西虛得不能再虛了,

但經過這一年多來我們無數次地講,

她漸漸地開始改變了,之前總說:

“我真是一點辦法都沒有”,

現在最常說的一句話卻是:

“我一定能想辦法處理好這個問題”。

她不得不承認,是信念改變了自己的心態,

改變了她的語言模式和行為方式,

自從堅定了信念以後,之前大家給她的建議都開始有效果了,

她終於相信了我們當初說的信念的力量。

再回過頭來說開頭提到的那位新同事,

她的情況跟一年前的這位同事非常相似,

起初,我們也是就她遇到的問題,

給出了一些建議,

她倒是很虛心地就接受了,但我心裡很清楚,

一開始效果不會太好的,因為她內心還沒有堅定的信念。

上週末,因為老人給孩子餵飯的事,

她又和爸媽激烈辯論了一番,

結果依然是輸得很慘,

爸媽不惜以回老家讓她自己帶孩子威脅她,迫使她就範。

幾位搞教育的同事給她做了半天的思想工作,

建議她改變一下跟父母溝通的方式,

她聽了我們的建議後,覺得輕鬆多了,

然後就說:“太感謝你們了,我回去一定用這些辦法,好好對付我爸媽。”

我一聽她說“對付”這個詞,

就知道她其實沒有解決問題的信念,

在她內心深處,她還是把自己放到了父母的對立面看待,

而不是要真正地從自身做起,

通過自己的改變和努力解決問題,

雖然她也意識到了她自己的這個問題,

隨後改口說要好好溝通,

但她的言語出賣了他的內心,

如果內心沒有真正的改變,沒有堅定的信念,

她依然會再次說出類似的話,作出不利於問題解決的行為。

俗話說,心裡怎麼想就會怎麼做,

信念這東西雖然摸不著,看不見,

但她卻決定著我們會有什麼樣的行為

而我們的行為和語言,

又影響著事情的走向和結果。

所以,信念是我們解決一切問題的根本,

如果沒有必勝的信念,

我們的焦慮就只能是焦慮,

不會對我們解決問題有任何幫助。

而當我們有了信念作支撐後,

取得最後的成功,就只是時間問題了。

如果你有家庭教育的困惑和經驗

歡迎和我們共同交流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