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巨头西太平洋银行抢注保护Westpac国际金融域名

Westpac(西太平洋银行)是澳大利亚的第一家银行和第一家公司,在协助客户达成其财务目标方面,拥有192年的丰富经验。作为澳大利亚的最大银行之一,Westpac 集团拥有 2,800 多台自动取款机(ATM)和近1,200 家分支行,遍布澳大利亚的主要城镇。在亚洲和澳大利亚,有专门的团队通晓不同文化、不同语言及当地市场,同时也提供多种语言服务,协助新移民和新企业满足其银行服务需求。

银行业巨头西太平洋银行抢注保护Westpac国际金融域名

西太平洋银行的域名是Westpac.com.au,现在抢注保护了国际金融域名Westpac.com.fi和Wp.com.fi,目前这两个域名均在其名下。WP是Westpac的缩写,在域名界来说缩写也非常重要,所以一起就保护了起来,并且Westpac不仅仅是从事银行业务,其它金融业务如保险、互联网金融、支付、基金、股票都有涉猎,所以保护国际金融域名也变得顺理成章。

银行业巨头西太平洋银行抢注保护Westpac国际金融域名

其官网的风格还是延续了西太平洋银行一贯以来热情洋溢的红色风格,保护国际金融域名了,西太平洋银行未做明确的书面通知,也未说明原因,可能是因为国际上的其它大型金融企业(美国房利美、法国兴业银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意大利EXOR集团等)都启用或者保护了国际金融域名,不紧不慢的西太平洋银行就随流逐流了。

银行业巨头西太平洋银行抢注保护Westpac国际金融域名

那么什么是国际金融域名呢?

一般来说国际金融域名.com.fi是金融机构的专属域名,由com(商业Commerce)和fi(金融Financial)组成,不同于一般的通用域名(gTLD)和地区域名(ccTLD),这个域名只能应用于金融财经行业(如:支付、基金、理财、保险、银行、征信、众筹、贷款、证券等)。并且注册政策明文规定了个人是无法注册的,只有符合资质的金融财经类型的企业才能注册,可以说是特定行业的专属域名。那么直接使用fm.com不是更短更好吗?如果在国内大家可能会这么想,但在西方国家,使用域名的思维跟中国人有点不一样,主要有下面几个原因:

一、使用习惯上与国内不同。国内喜欢用导航站作为上网入口,像hao123这种,不用记网址。但西方国家一般都是直接输入网址,并且很多网址都是英文单词或者缩写,本身就是他们的母语,所以他们记下来不费劲,输入自然也非常方便。

二、西方国家不喜欢用域名来显摆,只追求意义符合企业经营文化的域名,这跟国内有很大不同,因为我们追求域名是短,更喜欢数字,我们经常看到不动就价值上亿的域名,像JD、360之类的。再看西方著名企业的域名都不短,Google、Facebook、Youtube都比JD、baidu长。

三、并不是所有的企业都使用通用域名com和net的,专业领域,特定行业在西方国家更喜欢启用对应行业属性的专业域名,这跟国内大大的不同,国内只要是个网站都用com,做证券的跟按摩店启用的域名都是com。西方国家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好,不同的人穿不同的鞋子,一双鞋子怎么可能全世界的人都能穿呢?启用专业域名的企业有:

谷歌母公司Alphabet启用abc.xyz

麻省理工学院启用Engine.xyz

英特尔(Intel)推出insight.tech

思科(Cisco)推出pirl.tech

(以上网址经笔者验证是对应企业所属,可以正常访问)

四、域名后缀也并非越短越好,决定因素首先是要合适,COM诞生之初的定义就是Commerce“商业”的缩写。所以只要是从事商业活动的企业,理应都包含com,这样才能跟其它后缀org、mil、gov区分开来,如下:

sina.com.cn(中国新浪)

bbc.co.uk(英国BBC新闻)

Google.com.br(巴西Google)

yahoo.co.jp(日本雅虎)

uol.com.br(巴西UOL)

(以上网址经笔者验证是对应企业之官网,可以正常访问)

五、西方国家的金融行业一般启用专业域名。金融行业因为有特定的属性,如果启用通用域名就不容易跟其它行业区分开来,这样更无法体现金融行业特有的严谨、精确、高端的形象风格。试问一家银行跟一家洗脚店都使用同样的com后缀,会不会引起用户的反感呢?更不要说体现金融行业高大上的形象了。一般来说西方各国甚至是非洲大多金融企业都启用国际金融域名,特别是从事国际金融业务的企业,几乎全是。国内使用的比较少,一方面是因为域名注册费用很高,不符合国内米农炒作域名的习惯,另一方面是因为引进的时间短,还有可能是因为国内金融企业喜欢使用山寨版的金融语汇(比如JR拼音代表金融的含义),而国际通用的金融缩写是Fi。所以国内跟国际上有文化背景的不同。列举一些金融企业网址(启用或保护)供大家参考:

美洲开发银行(www.idb.com.fi)

欧洲复兴开发银行(www.eb.com.fi)

英国法通保险公司(www.lg.com.fi)

法国兴业银行(www.sg.com.fi)

澳大利亚西太平洋银行(www.wp.com.fi)

日本国际信用卡公司(www.jcb.com.fi)

日本三井住友金融集团(www.sm.com.fi)

意大利EXOR集团(隶属菲亚特集团)(www.exor.com.fi)

日本第一生命保険株式会社(www.di.com.fi)

(以上网址经笔者验证是对应企业之官网,可以正常访问)

综合上述五大因素,我们就不难分析出美国房利美启用FM两字母国际金融域名的原由,以及国际金融域名在国内的现状,供大家参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