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坪縣實施“三變”改革促進脫貧

佛坪縣實施“三變”改革促進脫貧

一樣的山水 不一樣的生活

佛坪縣實施“三變”改革促進脫貧

佛坪縣地處秦嶺南麓腹地,受自然條件限制,可耕種土地少,林地、房屋等生產要素也分佈零散,農業發展慢、農民增收難。如何讓“一潭死水”變為“活水”?該縣瞄準短板、對症下藥,科學融合生產要素,把農村土地、林地、房屋、人力等重新整合、科學優化,由村黨支部、村民委員會召開群眾代表大會,在徵得群眾支持同意的基礎上,由村委會牽頭與生產要素使用者簽訂協議,統籌規劃土地、林地等生產資料,統一管理、優化配置、流轉開發、集約發展,提高農業規模化經營水平,培育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帶動包括貧困戶在內的農戶增收。

西岔河鎮耖家莊村70多歲的於忠瑞一家,2017年被確認為貧困戶,一家四口想要依靠自身力量脫貧,實在是難。

耖家莊村以土地流轉的方式,融合90多戶村民的300畝土地,建設高山水稻公園,開發種植“五彩水稻”和大熊貓等“秦嶺四寶”圖案,成為青山綠水間一道亮麗的風景,年吸引、接待遊客約5萬人次,生產的有機大米一斤最低賣到15元供不應求,不但優先吸納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增收,還帶動了農家樂、農土特產銷售。

在村上動員、幫助下,於忠瑞家以3畝多土地為資本,入股到高山水稻公園,他和大兒子參與水稻公園的耕種、收穫、管理等農事,去年務工收入1萬多元,流轉土地還有3700多元的年收入,加上小兒子務工收入等,全家人均純收入1.5萬元,成功甩掉了“貧困帽”。

“流轉土地、開發產業,既盤活了資源、壯大了產業,也讓貧困戶增收脫貧有了多重保障!”耖家莊村“第一書記”梁東說。村上出租土地的農戶,每年戶均有2000元左右的土地流轉收益,在水稻公園務工每人年均最低有1萬多元的工資。去年,耖家莊村35戶貧困戶實現了貧困退出,完成了脫貧任務。

長角壩鎮沙窩村、龍草坪村利用毗鄰熊貓谷景區和納入全縣旅遊環線等優勢,整合村集體用房、農戶閒置房屋等55間,改造為農家樂、漁家樂、特色賓館,實現閒置資源變資產,吸納20多戶村民就業創業。僅沙窩村就發展農家樂、漁家樂、農家旅館7戶,村民段茂峰利用閒置的房屋開辦了蜜源農家樂,一年四季都有遊客到他家吃住。“我們一家人忙不過來,就請鄉親們幫忙,我給他們發工資!”段冒峰說。

嶽壩鎮草林村整合35戶農戶的104畝閒散古梯田,整修尼姑坪水庫,引來高山礦物泉水開發高山冷水稻,既是旅遊看點,又是生態觀光農業,去年秋收實現產值60多萬元;在栗子壩村,57戶村民以山林為資產自願入股,建成1800畝的慶豐板栗園,村民入園務工掙工資,還可根據產業成效享受分紅,一年至少戶均收入6000多元……

截至目前,佛坪縣7個村組、287戶農戶流轉土地1402畝,入股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實現土地入股收益97萬元,畝均分紅1000元;289戶農民成功轉變身份,參與鄉村旅遊、生態觀光、特色種養等產業;流轉房屋102間,新開設農家樂、農家賓館、鄉村旅遊觀光園、小型採摘園35個。通過實施“三變”改革,佛坪縣全面完成1052戶2562人貧困人口、35個貧困村脫貧退出任務,美麗山鄉煥發出生機和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