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期金字節科技報道獎作品公佈,5篇佳作獲獎

第十期金字節科技報道獎作品公佈,5篇佳作獲獎

5月26日,今日頭條公佈了金字節科技報道獎第十期5篇獲獎作品,每篇文章獲得2萬元獎金。獲獎者由21人組成的專業評委團,從4月產生的優質科技報道中遴選。

《裁員傳聞中的華為》

第十期金字節科技報道獎作品公佈,5篇佳作獲獎

34歲,這是一個今年年初以來讓華為員工分外敏感的年齡。34歲以上員工將被辭退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作者將筆墨聚焦於傳聞中的華為員工,揭開他們眼中的華為與華為外面的世界。

金字節評委屈運栩(財新網商業主編)評價:

“華為的公司文化和管理方法論長久以來備受市場關注,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相關報道。這一次《人物》雜誌的報道以華為34歲員工裁員傳聞切入,從個案到群體再次深入描繪華為的用人機制和企業文化,將較為抽象的企業價值觀議題落地於人,剋制地描述華為的成功和爭議,體現雜誌在特寫報道領域一貫的高水平。”

《共享單車:資本局中局》

第十期金字節科技報道獎作品公佈,5篇佳作獲獎

極短的時間、極高的估值、極多的資本參與,這是當下共享單車的故事。作者憑藉豐富的採訪,娓娓道來今天的中國互聯網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資本故事。

“共享單車有其書寫的意義:這是資本市場蕭瑟之時的近乎唯一的一個抓手。儘管姍姍來遲,但在這麼多寫共享單車熱潮的文章中,惟獨這篇報道清晰而近距離還原了多箇中國最主流的投資機構及投資人參投的細節和內幕,並且將之串聯為故事——這一點對於寫作者是不容易的,意味著巨大的採訪和確認工作;我的另一個推薦原因在於文章並沒有一味跟進,而是有了類似“人造風口”、創新精神反面這樣的思考——這是媒體應有的價值。”

《賣給BAT要趁早》

第十期金字節科技報道獎作品公佈,5篇佳作獲獎

由周佳陽創作的 發佈於老道消息。

手遊行業的集體膨脹與下行,移動電商的光環與黯然失色,作者對近年來互聯網的沉浮信手拈來。沉浮之間,作者引發思考,賣給BAT到底該不該趁早?

金字節評委季藝(《人物》副主編)評價:

看的時候是被“有的時候這個互聯網公司真的像一個國家一樣,你看它好不好,就看清華畢業的人往不往那裡跑”這句話迷住。前面通過對移動互聯網大潮的生生死死覆盤了某種生存智慧,筆法真奢侈,信息量真大,最後一句又反諷了這種生存智慧,提醒讀者當今互聯網的一種侷促,最後這凌空一跳的超越一筆恰是很多一味沉溺在堆積成功學奇觀寫作快感的商業文章無法達到的。在“成功”面前,作者剎住了閘。

《索粉的微笑:拜物教與少年的青春燥熱》

第十期金字節科技報道獎作品公佈,5篇佳作獲獎

金字節評委王波(《博客天下》主編)評價:

“寫人物很大程度上就是寫關係,人與自身、與外部的關係。鐵粉這種狂熱的群體與世界發生關係的方式,很難讓外人有耐心去關注和理解。雖然信源有限,但在這篇娓娓道來的故事裡,作者在構建自己的言說邏輯時也試圖通過蛛絲馬跡尋找人物身上的邏輯自洽。初讀此文,誤以為是合作稿件;繼續讀後,覺得應該並非如此;讀完後,覺得即便如此,也心甘情願吃了這顆細膩生動的安利。這正是此文的可取之處。而能讓一群人去了解甚至理解另一群人,也是人物稿件的應有之義。”

《一個風口的興衰轉瞬,現金貸的“百日生死劫”》

第十期金字節科技報道獎作品公佈,5篇佳作獲獎

“遠在天邊,借你一千”的現金貸本是今年的新“風口”,然而在被冠以高利貸惡名、被騙貸所困、被監管快速管控的重重壓力下,這個迅速遭遇劫難的風口還剩下多大機會?

金字節評委何伊凡(今日排行榜聯合創始人)評價:

“從一個細分領域切入,足夠敏銳觀察到行業方向變化,事實紮實專業,有細節支撐。”

金字節科技報道獎

董力瀚,博望志創始人

何伊凡,今日排行榜聯合創始人

何 瑫,《智族GQ》總主筆

季 藝,《人物》副主編

靳繼磊,獵雲網創始人

李 婷,《離線》雜誌創始人

劉成城,36氪創始人

駱軼航,PingWest品玩創始人

林 軍,雷鋒網創始人

闌 夕,逐鹿網創始人

馬 克,《財經》雜誌副主編

牛文文,創業黑馬創始人

屈運栩,財新網主編(商業)

王 波,《博客天下》主編

謝靈寧,界面合夥人

姚名揚,金字節發起人

張 鵬,極客公園創始人

曾 鳴,《智族GQ》報道總監

趙 添,今日頭條高級副總裁

金字節科技報道獎分為月度獎項和年度獎項。月度獎項面向上月發佈的優質科技內容,評選流程分為自由提名、評委評審兩個環節(行業自由提名作品,評委團從中票選得出獲獎作品)。

目前,金字節獎已舉辦十期月度評選,獲獎作品既有來自《財經》、《智族GQ》、《財新週刊》、36氪等媒體的深度稿件,也有獨立創作者的優秀作品。

第十一期(限5月發佈作品)評獎將於6月1日啟動提名,關注金字節獎,屆時為你喜歡的佳作提名。

金字節往期佳作回顧(部分)

  1. 由周掌櫃創作的 一文發佈於FT中文網,文章通過對印尼、越南和緬甸等國家十幾個城市的考察和調研,呈現了比國內市場更加殘酷的智能手機競賽,尤其是OPPO在東南亞對三星發出的強有力挑戰,剖析了OPPO打法的立體架構,以及支撐OPPO快速突破的戰略戰術細節。

  2. 由姚胤米、金赫創作的 一文發表於每日人物。凱文·凱利在中國曾被奉為“世界互聯網教父”,如今卻又飽受爭議。

  3. 由李潮文創作的 一文發表於界面。中國的資本急於在硅谷尋找獵物,硅谷初創公司對中國市場抱有憧憬,雙方各有所求,一批掌握資源的“中間人”活躍其中。文章以“中間人”為圓心,部分勾勒了過去幾年中美兩大科技中心間的競合態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