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若改回古道由江蘇入海,利大還是弊大?

影媒咖

我們來看這幾張圖,看完你就知道黃河改道將輸入還是利大還是弊大了!

此圖為2010年之前時根據衛星地圖成圖的,先看此圖中的藍線和紅箭頭的指向部分,圖中註明是黃河於1855年改道後造就的陸地,約6000平方公里,由於1942年花園口決堤事件,之後有十年時間黃河水是從淮河入海的,1952年之後才又改回從山東東營入海,在不到150年的時間中,黃河竟然在這裡創造了五六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得不說是速度驚人呀!


可能有的朋友說了,黃河在大海中造陸地難道不好嗎?造了陸地,我們可以開發房地產呀,那麼大面積的陸地被造出來,蓋上房子能賣多少錢呀!其實照這樣的速度下去,黃河等河流的確可以在渤海中造出大面積的土地,有水利和地質學家認為200年之後黃河等河流甚至能填平渤海,因為由於黃河等沿岸河流長時間的泥沙注入,如今渤海的海水已經足夠淺了,平均海深大約只有16米左右,黃河每年會帶來16億噸的泥沙,再加上海河,遼河等等河流,導致渤海海底以每十年變淺一米的速度抬升著。

我們在看下面這張圖,可以發現,3000多年來,黃河等河流帶來的泥沙已經導致渤海的面積縮小了1/3多,可見渤海的消失並非痴人說夢。


可能又有朋友說了,填平渤海不好嗎?渤海那麼大面積填平了,等於我國又多出一個省的土地呢!這麼想的話,當然填平是好事,然而渤海7萬多平方公里的水域,對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如果渤海消失了,那麼環渤海地區乃至整個華北平原,甚至內蒙古地區,都將變得更加乾旱,山東河北,天津,北京,遼寧等地降雨將明顯減少,大片土地的沙漠化現象可能將不可遏制,所以如果黃河等河流填平了渤海,那麼雖然我們得到了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差不多的土地面積,然而整個華北平原,乃至內蒙古以及遼寧等地區的氣候將會發生根本性改變,也就是大陸性乾旱氣候進一步加劇,降雨稀少,植被減少,土地進一步沙漠化,可以對照下圖想象。


這無疑是我們不願意看到的,那麼能不能讓黃河改道別的地方去填海呢?當然可以,這就是讓黃河改道向南,重新從江蘇入海了。

江蘇的東面是黃海,黃海是公海,如果黃河從這裡入海造出大量陸地的話,那麼不單會給江蘇省造出大面積的陸地,還會不斷擴大我國的海洋權益範圍,這樣既避免了渤海的消失和北方地區氣候的改變,又增加了江蘇的土地和國家的海洋權益,而且這江蘇的同緯度地區與我國並不缺水,所以,從這裡入海的話將會有諸多的利好效應。


可能有的朋友會擔心,這樣會給江蘇省帶來洪澇災害,其實已經完全不用這樣擔心,如今的時代已經不同於以往,以前黃河從江蘇入海,基本上都是因為黃河自行決口改道造成的,如果現在我們想將黃河改道江蘇入海的話,那肯定會有科學合理的計劃,不可能會讓它氾濫成災,我國號稱“基建狂魔”,南水北調工程都已經很好的完成,將黃河改向江蘇入海並非難事,也不會造成黃河氾濫等災害。

但是黃河南下改道的話,會造成另外一個問題就是現有的黃河下游山東沿線的工農業和居民用水將失去來源,所以黃河或需要進行分流,將一部分清水流向山東,含沙量較大的水流衝向黃海,這樣就兩全其美了。

不過由於現今黃河的水量還不夠大,進行這樣的分流或許有些勉為其難,期待將來能在黃河上游調水增加黃河的水量,比如紅旗河或者朔天大運河將計劃調一部分水入黃河,該方案或許就可以進行了。


減少黃河泥沙入海量目前的辦法只能是用植被進行水土流失保護,但是這樣做也只是權宜之計,雖然黃河的某些區段可以變清水,但是由於地域、環境和黃河本身的原因,我們幾乎不可能把整條黃河都變成清水,特別是黃河中下游地區,因此從總體上來說,黃河仍然是世界上泥沙含量最大的河流,只要不改道的話,他填平渤海的趨勢也是不可遏制的。


科普大世界

首先必須說一句,這在將來很可能是不得不實行的事情。就是說在未來,黃河很可能不得不重新改回江蘇入海,為什麼這麼說呢?下面簡略講一下原因。

黃河現在由山東北部進入渤海灣,在我國的四個海域中,渤海是最小的一個海,不單是面積很小,而且渤海的海水非常淺,目前平均深度可能不足18米(上世紀90年代數據)深,個人預估在16米左右,要知道深水碼頭都需要30米深的港口,所以不愛玩,顯然不具備這樣的條件,而且目前沿海的碼頭每年都需要有清淤活動。


黃河注入渤海,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平均每年向渤海灣內推進數公里,但可怕的其實並不只是它的推進,而是他正在很快讓渤海變淺,這樣下去的結果是什麼呢,很顯然,時間長了,黃河將會填平渤海,這不是聳人聽聞,很多水利學家,地質學家都認為,如果任由黃河注入渤海,這一趨勢或不可遏制,最多200年中,渤海灣將徹底消失。

如果渤海灣消失了,對我國北方地區很多方面和領域都是損失巨大的,不單是渤海灣內的港口以及所有與海洋產業相關的事物將紛紛消失,更可怕的是我國北方地區的氣候也將大大改變,華北平原乃至以北地區降水量將減少,空氣變得更加乾燥,就連北京以及河北一帶氣候都會變得像內蒙古沙漠地區那樣乾燥寒冷,土地也會由於乾旱而變得沙漠化,而內蒙古的降水無疑會更加減少,變得更加沙漠化,所以雖然渤海灣填平,可以增加很多土地,然而這在氣候等方面無疑是得不償失的。



但是,由於黃河等河流注入渤海,填平渤海灣的舉動卻是在時刻進行著,以前有人說雖然黃河的河流帶來了大量泥沙,但是由於渤海灣一帶的地殼在沉降,所以渤海灣的變化不大,但其實這種說法沒有什麼根據,而且從現有的測量數據上就能反駁,渤海的平均深度在20世紀70年代為20米,但到了90年代已變為18米(據大港油田),20年中變淺兩米,不得不說這個變化是很大的,如今渤海的平均水深我在網上沒有搜索到,但基本可以肯定應該是不到18米的,有研究者說渤海變淺的速度大概每十年就會增加近一米,那麼如今很可能會在16米左右了,環渤海的許多港口年年都需要清淤,也是就是因為泥沙的沉積太快了。


在注入渤海灣的諸多河流中,黃河是帶來泥沙量最大的一條河流,因為它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如果任由他這樣注入渤海的話,渤海的消失將不可避免,所以改變的方法就是重新使它注入黃海,其實歷史上黃河大多數時間也都是注入黃海的,黃海也正是因為黃河的注入使得海水變黃才得名的,而且它也曾在江蘇東部不斷的填海造地,但是由於黃海的面積足夠大,同時淮河流域的降水量也足夠豐沛,所以黃海並不擔心黃河的泥沙注入。

我相信將來黃河改道江蘇注入黃海必將會上升為一項國家行動,因為黃河從淮河入海好處太多,既可以避免渤海被填平,又可以向南連接京杭運河,找出一條新的經濟與水道,雖然這可能會給江蘇省帶來一些移民拆遷活動,但是黃河卻能在江蘇省東部大面積製造陸地,所以江蘇省應該也不會不滿意。

不過我建議這項工程最好保留現有的注入渤海的黃河河道,因為沿線的工農業和人民生活用水很多都是從黃河中汲取的,所以最好想一個辦法,從小浪底水庫將清水引入這條河道,只夠沿線使用即可,其他的水量則南下江蘇入黃海,黃河目前的水量還是足夠這樣分配的,即便不夠的話,我國的一些西線調水工程,將來也會往黃河河道中注水,所以將來黃河的水量還會增加。總之,黃河改道江蘇進入黃海,雖然需要一些人力物力上的耗費,但是長遠來看,好處還是遠遠大於弊端的,你說呢朋友?我是很期待這一工程能早日實施!


人類的方向

黃海之所以叫黃海,就是因為黃河曾在此入海,把海水染黃了。

黃河下游河道若改道,從現在的山東入渤海,改為走安徽和江蘇,從黃海入海,有利有弊。

因黃河巨大的含沙量,加上黃河中下游都是平原,水流比較緩慢,河水中的泥沙沉降,把河道填平,抬高。黃河不得決口,尋找新地勢低窪地,作為河道。

在古代。不管人們如何治理黃河,都無法改變這個規律,只能延緩。

黃河改道,決口的地方,形成鹽鹼地,黃泛區,留下一地雞毛。

但黃河入海的地方,攜帶的泥沙,每年都建造大量的陸地。

渤海是內海,黃海是部分屬於公海,從這一點來看,黃河從黃海入海,除了可以增加陸地面積外,還可以增加海洋權益面積。

但黃河改道,現有流域的城鄉的工農業用水和城市用水,會是個巨大的問題。或者說,他們的利益是受損的。

而新流經的區域,人們放棄自己的家園和土地,也是個巨大問題。

就像淮河,自從入海口被黃河侵佔後,到現在,都還沒有一個完整的入海口,還需要走運河,走長江入海。


開封懸河

黃河不同時期河道


殷地安書院

假設黃河改回古道由江蘇入海,利與弊是大是小?

我覺得這個問題從現在的科學技術來講,是利大於弊的!為什麼呢?

一,若黃河改道從蘭考縣經民權,商丘故道東流從江蘇入黃海,河道限寬限深固定後,毀田佔地不多,那將是又一條從江蘇入海口,直達徐州,商丘,開封,鄭州,洛陽萬頓巨輪的黃金大通道。

二,從蘭考以下到東營在的黃河道可造萬頃良田,渤海從此少沙,少淤,安然萬年。

三,綠化黃土高原,千秋偉業,水土不再流失。改變黃河攜沙入海。

四,引藏水入黃,入甘,入疆,徹底改變我國西北缺水面貌!

不過這都是假設,但也不是不能作到的。現在的科技正在突飛猛進,沒有想不到的,只有作不到的。人們偉大的創造力是不可想像的!如果能夠實現這種設想是多麼好啊?但願網友們別罵我是神經病!痴人說夢話就好!歡迎大家討論,不妨各舒已見,可以關注我啊!



大亨永德

如果是黃河自然改道,那一定是黃河又氾濫了自然不利。如果是人為把黃河改道,且不說改道後的利弊,凡是不遵循自然規律的行為必定受到大自然的懲罰。

黃河歷史上歷經多次自然改道,經過她自己的多次調整,終於選擇了目前我們看到的水流路線。

我們知道,水都是由高處向低處流。從黃河歷史上的河道流域看,從南到北有多條不同路線,黃河每次改道,都是在原來基礎上,自動修正調整路線,選擇最佳自然水流彎折點,形成目前流路。說明目前的河道必定有其合理性。且經過一定的時間檢驗。

黃河的每次改道,一定是要麼有阻擾點,要麼是有更加的低點路線。即使以後黃河再次自然改道,那也一定是因為有更好的流經路線,而在目前基礎上的再次適應性修正和調整。人類不應該對其施加革命性的干預手段,且人為干預的路線會有諸多人類無法預測的未知因素存在。

更何況,目前黃河水流量已經銳減,在下游地區,除了發揮不多的灌溉作用,幾乎很難發揮河運等其他作用,且北方普遍比南方缺水。從這一層面講,也沒必要把黃河向南改道。。


強行天下QU960

根本原因就是黃河含沙量太大!降低黃河的含沙量才是關鍵,要不然黃河流經下游的任何地方都會帶來巨大的問題。以前黃河從江蘇走,把蘇北地區原有的河道系統全部破壞了,淮河失去了原有的入海水道轉到長江,由於黃河奪淮,阻塞下游河道,從而形成洪澤湖,由於其河道不穩定,造成面積巨大的黃泛區,江蘇的徐州宿遷淮安鹽城飽受其苦。目前,通過治理,江蘇北部已形成相對完善合理的河流體系,如果黃河再從江蘇入海,勢必打破現有的平衡,江蘇人民肯定是不會答應的!另外黃河給下游山東多個城市提供水源,如果轉到江蘇,將會加劇用水緊張的局面!


阿布氌孜

肯定是弊大於利啊。

黃河要從江蘇入海,就得有河道來裝的下黃河水,但江蘇的廢黃河的河道早就淤積了,而且兩邊的房屋不斷侵佔河道,導致廢黃河河道狹窄,無法流通這麼多的黃河水,那就得開闢新河道,江蘇經濟發達,這得多少搬遷成本呢?

而且華北缺水,都要南水北調,現在黃河從江蘇入海,等於是北水南調了,你讓缺少的華北人怎麼辦啊?江蘇可不缺少啊,要這黃河也沒用啊,只能白白流進大海。

至於說淤積渤海,是個問題。但如果淤積了黃海,大連造的航母怎麼出去啊,遼寧號的母港是青島,以後怎麼出去啊,潛艇又怎麼出去啊,所以就算淤積,也是淤積渤海損失小一點。


上丞工作室

本人以為目前還不必急著這樣幹。黃河之所以含泥沙量巨大,根本原因在於黃河在流經黃土高原的時候,將大量黃土沖刷進河道造成的。黃土高原上的黃土土質疏鬆,一場暴雨過後,就會有大量泥沙隨雨水衝進河道,造成水土流失,在黃土高原上形成了千溝萬壑的景象。雖然也有人為的原因,比如濫砍濫伐等過度的人類活動,但我認為這不是根本原因。地理上講,華北平原是由黃河攜帶大量泥沙形成的沖積平原,泥沙從哪裡來的?毫無疑問就是黃土高原,這是幾百萬年前的事,那時候人類還是原始社會,還過著刀耕火種的生活,不可能對環境的破壞力那麼大。所以不可能說人類活動終止了,黃河就沒有泥沙了。但是我們可以善於利用黃河的泥沙,讓它為我們造福。渤海的黃河口向海洋傾瀉大量泥沙,每年可以造陸好幾百畝,是中國陸地唯一增長的地方,現在渤海的平均水深只有十幾米,而且還在變淺,我想,多少年後渤海最終會被填平,這是很遙遠的事情,但是渤海水深變淺是不爭的事實,尤其是臨近黃河口的地區,我們可以利用黃河口經常改道的特點,進行一些人為的干預,讓水朝著一些特定的地方流動,讓泥沙沉積在合適的地方,可以人為地改變某些地區的水深,甚至造陸,比如說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之間的水深,假如用一個適當的方法,可以先沿著山東半島的北部的海岸線修建一條河道,將黃河水引至蓬萊市,也就是說將黃河口人為的定在這裡,然後向北流入大海,到那時黃河中的大量泥沙就會向北沉積,山東半島北部的幾個島就會因泥沙的作用連成一片,然後修建一座連接山東半島與遼東半島的跨海大橋就會容易的多,大橋修建好後,東北與中原地區聯繫更加緊密,經濟重現活力,這實在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啊!這就是善於利用大自然的力量為人類造福。


水之長清

從中國的地理位置來看,黃河改道是不可能的事,也不需要改道。因為在黃河以南,水系流量大的河流多的是。象長江水系,淮河水系以及中國的五大湖泊有三大在此。而每年的降水量也非常的充沛,流向東海的水平流量是飽和度。如果再把黃河的水改道到此,豈不是成年成災嗎?大禹治水還懂得疏導分流,難道今天還不如大禹嗎?況且北方的水資源本來就是匱乏,再讓黃河改道豈不是雪上加霜嗎?其他資源的分佈缺乏是可以彌補的,而水資源的缺乏既使能彌補,也要付出相當大的代價。如今的南水北調工程不就是典型的例子嗎?自然條件決定的一般不會做很大的更改,只有在原來的基礎上做改進罷了。那種耗費人力財力的,吃飽了撐的事也只有那些吃飽沒事幹的人想入非非而已,真正辦實事的人是不會異想天開,或不實事求是的想法的。由於黃河是北方水系的生命線,除了加大維護和治理以外,是絕對不可能讓它移戀別地的。水資源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就象人沒飯吃兩三天不會出問題,要是兩三天沒水喝那可就危在旦夕了。水的資源分配既是天然的也是有部分是人為的,這些都是考慮到生靈的生存原則問題。以前說京杭大運河是皇帝為了遊山玩水而為,現在看來他的眼光看得遠,為當代人做了件好事。南水北調工程至少縮短了好多年,其資金節約也是巨大的。黃河的使命就是為了北方的水資給養,首先為北方的工農業提供了一個有利的保障。那些不切事實的事就不要再去討論了,無原則的問題也就無故的消逝吧!


碧野28

肯定弊大於利,回顧歷史可以看出,自從黃河奪淮入海,淮河因與黃河水交匯而無法及時通過出海口而引起蘇北內澇,逐漸形成洪澤湖,轉而南下與長江匯合經上海而出海,致使整個江淮水系紊亂,每年一到汛期便要抗洪搶險,現在好不容易把黃河調到山東出海,淮河也重新挖了一條河出海,這幾年也沒什麼大的洪澇災害,又在開始瞎折騰了。至於黃河入渤海而造成渤海未來消失的問題,就是黃河不走山東,渤海未來也會消失,渤海周邊都在圍海造陸,天津的濱海新區以前都是海,渤海在未來50年就會消失,非黃河之罪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