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中國國家博物館珍藏著一枚莊重的國璽,即"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這枚新中國第一大印為方形圓柄, 印面邊長9、章體厚2.5、柄長10.9釐米,銅胎鑄字。整字的宋體印文搭配對稱、嚴謹,印痕字跡雋秀清晰、美觀大氣。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與金鑄玉製、炫耀家天下威權的封建王朝的御璽相比,這方材質普通的印章彰顯了共和國權力歸於人民的現代國家信念,它的設計、鍥刻者是當時名震京城的篆刻大師張樾丞先生。

幾十年過去,當年被稱為“鐵筆聖手”的篆刻大家張樾丞先生雖已仙逝,但他的精妙技藝仍然薪火相傳,

他的嫡孫,當代著名篆刻家張國維先生曾在2003年為國際奧委會原主席羅格,篆刻過“羅格之印”,還為一些國家領導人,以及劉海粟、黃永玉、沈鵬、吳祖光、新鳳霞、冰心、季羨林、史樹青、吳清源、舒乙等名家大師,篆刻名章、閒章或藏書章上千方。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鐵筆聖手”的篆刻大家張樾丞先生

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領導國家政權”。中央人民政府印是國家主席或中央人民政府頒發各種法令、命令、指示和行使其他權力時鈐印公文的憑證信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當年,這是國家秘密,鮮為人知,還是讓我們從當代著名學者,史學家、文物鑑定家史樹青及其他文史研究者和政協披露的資料中復原當時的情景吧。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考古大家史樹青先生

史樹青先生與啟功、徐邦達、楊仁愷並稱為中國四大權威鑑定專家,老人訪古鑑古幾十年,經他鑑定的各種文物多達百萬件。一件文物,到了他手中,過目即知真偽,他被稱為鑑定國寶的“國寶”。據他當年撰寫的回憶文章記載:新中國建立初期,實行集體元首制,即由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對外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內領導國家政權”。刻制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大印是籌建新中國過程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在周恩來的主持下,設計、鍥刻國印的工作最後交給了具有傳奇色彩的張樾丞先生。

1949年6月,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期間,籌備會副秘書長齊燕銘拜會了張樾丞。之後,張忙著翻閱資料,找印譜。幾天後,他以隸、宋、漢篆、秦篆4種字體分別精心設計了4個印樣,每個上面的文字都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送到了北京飯店。4個樣稿被送呈中央有關領導及政協籌委們初步審定後,又經周恩來轉呈毛澤東主席,毛澤東最終選定了宋體字的印稿。

不久,政協籌委會常務委員會副秘書長齊燕銘來到同古堂,告知張樾丞毛澤東主席親自選定了宋體字的印樣。送走客人後,張樾丞激動地對家人說:“毛澤東這個人真了不起,歷朝歷代的國印都是篆書字體,他卻定為宋體。宋體字好哇,老百姓都能看得懂,容易認。共產黨的心裡果然是念著老百姓的。”隨後,張樾丞在兒子張少丞、張幼丞以及刻銅藝人王景華的幫助下,連夜下料化銅、澆鑄、磨光,進行粗加工。這些做完後,張樾丞把自己反鎖在屋中,吩咐家人除送吃喝外,任何時候不能打擾。他開始用鑿子鑿,刻刀修,精心為之。沒兩天的工夫,開國大印就做好了。

大印刻制完成後,他破例在四角留下四個小柱腳,以避免在正式使用前被試蓋印樣。待到正式交印時,當面磨平四個小柱腳,即可啟用。這枚長寬各三寸半的“ 中央人民政府 ” 印是用宋體字刻制的,與歷史上的國璽使用篆字不同,標誌著人民政權區別於傳統的政權性質。選材不用玉石而採用銅料,也表明人民政府的務實而摒棄奢華的作風。

此後,張樾丞先生還給周恩來、朱德等國家領導人刻過印章,北京市人民政府的大印也出自他手。如今,這枚新中國開國大印已被作為國家一級保護文物陳列在中國國家博物館。

誰刻制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