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名堪輿大師考狀元,三僚廖文政被皇帝欽點第一名,成為風水狀元

被世人譽為“堪輿文化的發祥地”、“中國風水第一村”的江西省贛州市興國縣梅窖鎮三僚村曾出過一個風水狀元——廖文政。

興國縣的地方誌對廖文政有一個簡單介紹,可惜只有36個字:“廖文政,三僚人,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奉朝庭詔命,遷造仁宗朱高熾墓——獻陵有功,授欽天監博士”(《興國縣人物錄》第31頁)。這段文字遺失了廖文政一個最重要的史蹟,他是明朝通過對堪輿術士專門舉行的科舉考試選拔出來的“狀元”!

廖文政從三僚出山入朝是很偶然的。明代嘉靖15年3月26日,嘉靖皇帝巡視了昌平的天壽山(今十三陵所在地)後,下詔禮部說:“朕觀天壽山五建陵矣,若又拘此山,恐非所以為萬世之計。卿宣訪求精通地理之人,於畿近地或與天壽山相近之處,博選吉壤,以備後用。欽此欽遵。”禮部尚書夏言奉旨,遣使各州訪求精通地理的人才,幾經篩選,最後選入朝庭的堪輿大師共8名。誰是8人中“狀元”呢,夏尚書想出了一個最直接的辦法——考試。

考試方法用的是從進士中選狀元用的“庭試”,參加應試的堪輿大師有:廖文政、曾邦旻、廖勝概、曾鶴賓、曾老三、廖才超、劉善山、楊繼志等八位,其中前四位均來自三僚村。由夏尚書親自坐堂主考,禮部的司中郎員外主事監考。

8名堪輿大師考狀元,三僚廖文政被皇帝欽點第一名,成為風水狀元

考題是:“蓋穴有三吉,葬有六兇,有山五不葬者,何曰吉?何曰兇?辨之果皆合於理而不足憑乎?抑多居其畜會貴之。望而不信地理之家書多,必本注大要,試悉言之,以觀汝術。”

廖文政把他當時做的八股文內容謄錄了一份,留以後代學習,我們今天還可以看到這篇堪輿“狀元”的大作:贛州府興國縣衣錦六十三都廖文政,年四十四歲。破題曰:夫穴有三吉,葬有六兇。天光下臨者,乃日月星辰也,天光一照,此地加豪。藏神合朔,神迎鬼避,一吉也,陰陽沖和,五土四備,二吉也,目力之巧,功力之具,趨全避缺,增高益下,三吉也。蓋六兇:陰陽差錯為一兇,歲時不乖為二兇,力小圖大為三兇,憑福恃勢為四凶,僭上逼下為五兇,變應怪見為六兇。經雲:“穴吉葬兇與棄屍同”。夫山有五不葬者,乃童、斷、石、過、獨也,童山,乃草木不生,土脈枯槁,無法生中和之氣,純陽之地,故不葬也;斷山,無接續之山,生氣隔越;石山,嵯峨剛硬,無氣之處;過山,乃性情不止,挽之不住,迢迢而去;獨山,四圍不顧,八風搖動。故不葬也。經曰:“童斷石過獨,生新兇而消己福。”夫地理者,若伏若連,其原自天,如懷萬寶而燕息,若具萬善而潔齋。龍穴有情,陰陽相配,藏風聚氣,脈近水界,四山拱顧,朝案端明,此乃風水之全美也。地理之妙,陰陽所鍾,玄機玉衡,義齊七政,金涵寶照,炫天機地軸之玲瓏;玉髓玄明,識陰靜陽動之造理。三臺應金馬玉堂之宿,六甲出瓊樓寶殿之龍。胎伏三十六傳,高齊雲而低近水;劫煞一十二路,居後座而應前宮。原夫溝分弧角度蹤,峽出崩洪勢。看體勢證應之若何,次察貴財鬼劫之殊異。雖有大小橫斜之落,恐虛輕倡雜之偽。若能明牝牡交媾之情,方識陰陽融結之義。蓋三陽從地聚而升,三陰自天生而降。是以有陽噓陰吸之道,究陰靜陽動之理。陽以陰為性,陰以陽為體,故陽一噓,萬物生焉;陰一吸,萬物成之。陰強陽弱,弱就強而成物;陽柔陰剛,剛就柔而濟生。大抵氣脈弱者秀而隱,來強者粗而浮。脈短遲而正求迎接,逆脈雄急而架折安排;生脈活動而生來死受,死脈漉蠢而棄死挨生。急脈露逼太浮,饒讓架粘而作;緩脈腦平偏斜,正求迎鬥而收。氣息衝背,臂無義小人之輩,氣從頂入,喻忠厚君子之流。外看急緩,內枕死生,名曰合腳臨頭、臨腦合腳。且穴按玄機、圖分妙訣。定二十四山倒影之落頭;法三十六穴情之指節明。明格局之正斜,認名字之區別。蓋粘倚撞吞吐、浮重挨並斜插、斬鉤截墜架折。鋪氈展席,微茫細認交襟;灰線草蛇,沉穩須看生死。生龜尾死鱉背,皆餘氣上生來;仰乘息俯成胎,盡生氣中裁剪。窟息氣皮珠乳,陽弱正求,突金硬塊節包,陰強架折。況夫氣有聚散斷續之別;脈有貫墜崩斬之非。作用必當饒減,可以究其精微。分界限立標準,淺深自見,用倒杖定向座,真假皆知。老嫩同行,雌雄相感以為奇;單雌單雄,無入首宜須避矣;股明股暗認到頭,即結處枕之。信乎氣脈行乎地中。經曰:“氣乘風則散,界遇水則止。”牝安於穴,內方以安,外圓內應,以應左右透漏,而莫全其精血;內外包成,方能盡其性情。蓋穴取有端者,單脈取實,長脈取短;曲脈取直,直脈取橫;散脈取聚,聚脈取全;側脈取斜,斜脈取正;左來挨右,右來挨左。八路詳觀,方宜下手。正求架折認急緩,龍虎如屏從饒減。無情者氣從腦散,有意者脈秀下完。來龍穴法本自天然,砂水明堂合成吉凶。砂避逼凸、尖直、衝破、斜飛,水忌仰返、牽潛、激割、撞射。愛之如唱喏,顧主聽直,穴正砂水,自然合卦。龍讓虎,虎讓龍,端停坐穴不動八風;砂關水,水關砂,廣闊明堂而容萬馬。信乎表正,而影自隨,主坐天心從拱位。

8名堪輿大師考狀元,三僚廖文政被皇帝欽點第一名,成為風水狀元

廖文政的文章被嘉靖皇帝欽點為第一名,即授欽天監署博士官職,一舉成為皇家御用堪輿師。

廖文政的事蹟,在明朝海瑞任興國縣令時,其後裔就刊印了一本有“海青天”題辭的《文政公實錄》。海瑞題的是廖文政像贊,內容如下:德容怡怡,冠服堂堂;獄瀆明監,星斗胸藏。上既克鐘鳴鼎食之光,下肇蒞任佈政之祥。榮膺國師以流芳,何必拘拘林儒郎。公之有慶,悠久無疆。——瓊州海瑞題贈

海瑞是中國歷史上剛直不阿的清官,被他推崇的“國師”廖文政,自然是一位不同凡響的堪輿大師!

廖文政的墓地

8名堪輿大師考狀元,三僚廖文政被皇帝欽點第一名,成為風水狀元

東山墓,是明朝國師廖文政的墓地,位於梅窖鎮店山村老爺山眠犬形,三僚村一嶺之隔。老爺山並不高,但很寬闊,來龍雄偉,山上長著稀疏的松樹,墓藏在一個小山窩內,整個地形象一隻臥地狗,所以地名就叫眠犬形。墓在犬形的腹部。站在墓前,犬頭和犬腿正好成為墓的左右砂手,墓前水口是二個小溪匯合,迎面來水。墓地的望口是遠山橫亙,重重拔起。整個東山公墓格局並不很大,但很精緻。

東山墓是明代隆慶四年建,清代康熙55年和同治6年重修,乾山巽向。墓面、石柱和橫樑均為大理石,碑上的字剝落,橫樑上還能依稀看見“太史世家”四個大字,墓為三拱,只有中間那拱碑上有字。

廖文政兄弟仨人,他居中。作為一個風水國師,他很費心地為自己兄弟選定了三塊風水寶地,分別是馬形、眠犬形、白蛇吐珠形。相約誰先落葬,誰即按次序挑選風水寶地。他弟弟為了能夠葬個好地方,後代子孫發達,不惜吞金自盡,先葬在最吉的馬形。現在他們兄弟三房,馬形的後代最多,是其他二房人口的總和。廖文政後代有七八百人丁。

東山公墓和廖均卿墓在同一條山谷內,相距不過數華里。廖均卿墓相傳是天葬,找不到墓穴,屬下山虎形,望碑在虎形的頭頂,七個土堆正好是虎嘴的位置,很象虎牙。虎形還有二個前爪,而虎形的左爪位置上,葬著跟隨廖均卿去北京堪輿的兒子廖信厚的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