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刊物《河南工作》刊发李刚副秘书长文章:围绕社会治理新要求 构建信访矛盾化解新路径

省委刊物《河南工作》刊发李刚副秘书长文章:围绕社会治理新要求 构建信访矛盾化解新路径

导 读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信访工作是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防范和化解信访矛盾,做好新时代信访工作,必须以此为方向,从创新理念和方法做起,探索共治、自治、善治多元化解社会矛盾和解决信访问题的新思路、新路径。

坚持系统治理

协调各方关系

由单一手段管控向

多措并举共治转变

近年来,全省信访系统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牢牢抓住基层党建这个“牛鼻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着力改变推动解决信访问题只靠信访部门唱独角戏、单打独斗的局面,架构起多元共治、合力共管的“四梁八柱”。

一是强化“党建+信访”促和谐作用。

充分发挥党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政治优势,推动提升各级干部履职尽责抓信访的整体素能,形成级级转作风、层层抓落实的生动局面。省信访局在全省信访系统积极推广濮阳市“双报到双服务”活动做法,以组织“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服务社区建设、服务居民群众”为主要内容,推动全市各级党政机关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帮助小区物业公司建立党小组、在居民楼栋配备矛盾调解员,重点排查和解决居民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消除信访隐患; 针对居民群众需求,定期组织开展“社区春晚”和“百家宴”活动(社区每栋楼选出2户代表,每户代表做一道拿手菜,居民围坐一桌品尝“百家菜”,不仅交流厨艺,而且使饭桌成了居民“识邻结友”的平台),让正能量下沉,变以往的“无事生非”为现在的“有事无非” ,实现了“三多三少”:家庭和睦的多了,生闲气的少了;互相帮助的多了,打架斗殴的少了;忙工作的多了,上访的少了。

二是坚持多部门齐抓共管。

信访问题是社会问题,涉及方方面面潜在问题和各类矛盾,处理信访问题也不是信访部门一家的事,如果没有其他部门的配合,是寸步难行的。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在市县乡三级层面积极推行“一条龙”受理、“一站式”服务、“一揽子”解决接访工作平台,把信访局、综治办、维稳办、公安、司法、法检两院等单位整合办公,成立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党委分管信访工作领导担任中心主任,信访局长担任常务副主任,强化协调职能,实现实体化运转。群众来中心反映问题,工作人员现场分检,进入调解或者办理程序,调解不成法官直接现场开庭审判,开通了一条畅通民意的“高速路”和解决问题的“绿色通道”。

三是发挥信访部门综合协调职能。

持续探索用群众工作统揽化解社会矛盾的做法和经验,整合工作力量,积极协调解决信访诉求,改变信访部门“小马拉大车”“权责不对称”的被动局面。一方面,打造“矛盾纠纷在基层排查化解、社情民意在基层汇集分析”的前段链条。另一方面,打造“更加注重督促有权部门主动解决问题、更加注重属地主管主办履责解决问题、更加注重依法理性有序信访”的后端链条,通过把信访工作的链条从中段向两头延伸,形成了信访工作从源头做、全过程做、靠大家做的格局。

坚持源头治理

激活末梢神经

由被动化解矛盾向

主动创新自治转变

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必须抓源头、抓基层,充分调动基层干部开展信访矛盾化解的积极性,推动基层各类社会组织参与信访矛盾化解,在政府与群众之间建立富有弹性的缓冲地带,从而激活信访工作“神经末梢”,打通信访工作“最后一公里”。

一是激活末梢自治能力。

近两年来,信访人中来自农村的占60%以上,多反映宅基地、征地补偿及村干部作风等问题。基层问题很多,又加之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的能力不足,导致老问题没有解决,新问题又不断出现。为提升基层自治和化解矛盾能力,省信访局坚持重心下移,在全省组织开展“三无”(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县(市、区)和“四无”(无赴京到非接待场所有关人员、无进京越级上访、无大规模集体上访、无因信访问题引发的极端恶性事件和舆论负面炒作)乡(镇、办)创建活动,有效把信访问题化解在基层和属地,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

二是探索多元化解机制。

省信访局与河南省电视台合作,推出信访调解电视节目—《百姓信访》。原汁原味还原信访问题产生、发展、调查、处理全过程,通过电视媒体的第三方立场,用以案说法的形式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客观公正地把信访群众和当事干部双方晒出来接受社会舆论的监督和评判。节目共播出280期,推动化解疑难复杂信访问题500多起,帮助信访人挽回经济损失5000多万元,惠及群众5万多人。同时,还在各地积极推行“信访+社会心理服务”“道德法庭”“三老协会”等,处理基层矛盾纠纷和复杂信访问题。

三是推行村民共荣共治。

宣传推广汝州市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做法,给予文明村群众进城购房优惠返点、中招考试和事业单位招录加分、高中学生免除学杂费等一系列奖励措施,若因工作不履职、不到位,引发信访上行,造成不良影响的,取消评选资格。由于与切身利益捆绑,村民群众自发组织起来配合信访部门工作,推动村民群众自我管理。这种民主化、群众化的治理模式是是用群众自治“绣花针”织就群众“幸福线”,开创了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路子。

坚持依法治理

强化法治理念

由非理性闹访向

理性信访善治转变

全省各级信访部门主动对接全面依法治国实践,通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行使职权、化解矛盾,真正让群众的合理合法诉求依照法律规定和程序就能得到合理合法结果。

一是引导合法信访。

多数信访群众是理性的,反映的问题有道理或部分有道理,但也有少数人员采取缠访闹访等过激行为。对走正常渠道上访的一定要“疏”,拓宽畅通信访渠道,加大解决问题的力度;对不走正常渠道的缠访闹访的一定要“堵”,引导其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树立正确的导向。

二是控制无理信访。

省信访局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依法信访要求,狠抓信访秩序的规范,为依法信访提供制度保障,强化了“信访无理不能闹、有理也不能闹”的工作理念。

三是处置违法信访。

针对程序终了或问题已经解决仍不断上访的现象,各地应坚持依法处置,并适时依法曝光该类无理缠访闹访案件,着力倡导理性、文明、逐级、有序的信访导向,营造浓厚的依法信访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