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精力不夠,還要申請課題?有人“打個招呼”就能申到?

近日,李克強總理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和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作報告時表示,要為科學家開闢綠色通道,加快解決束縛科研人員手腳的課題申報、經費管理、人才評價、成果收益分配等方面存在問題。

醫生精力不夠,還要申請課題?有人“打個招呼”就能申到?

在科研的這條路上,醫生們遇到的問題也很多,比如臨床科研兩頭抓力不從心、課題申報受限、申報流程不透明、課題經費使用不靈活等都不同程度地束縛了醫生的手腳。

醫生精力不夠,還要申請課題?

課題申請的過程中,從課題設計到標書成立,再從撰寫申請到獲得資助,可以說是“大浪淘沙挑金子”,需要不少時間和精力。而臨床工作者在做科研的同時更要兼顧臨床工作,面對交付在手中的生命,細心和責任心必不可缺。

“論科研深度,臨床醫生肯定比不過科研人員。”李守巍表示,他所理解的醫生做科研,是以臨床中出現的疾病為出發點,從一線醫生的角度,發現問題並嘗試解決問題。“科研能讓醫生插上夢想的翅膀。”

醫生精力不夠,還要申請課題?有人“打個招呼”就能申到?

“相關基金委員會可以考慮設立以團隊為主體的課題項目。醫生在申報課題時,一個重要步驟是撰寫立項書,內容包括循證醫學、流行病學調查以及經費預算等內容,這並不是醫生所擅長的。如果能以一個團隊為整體,成員分擔立項任務,在申報課題流程中負責相應環節,那麼在減輕醫生負擔的同時,也會使團隊成員的能力得以發揮,提高臨床醫生參與課題的積極性。”

是什麼束縛了課題申報?

以申請廣受科研人員讚譽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為例,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限項申請中明確規定,連續兩年申請面上項目未獲資助(包括初審不予受理的項目)的項目申請人,暫停一年面上項目的申請資格。

除此之外,對於申請人的職稱級別,可以申請和正在承擔的課題項目總數也有限制。例如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職稱)的人員,申請(包括申請人和主要參與者)和正在承擔(包括負責人和主要參與者)的面上項目、重點項目、重大項目等項目的總數合計限為3項。

對此,李守巍表示,這些限項規定非常嚴格,如果酌情適當放寬限制,可能會提高醫生的參與度。

周聖濤認為,項目申請書某些部分的內容可以適當精簡,申請人應將更多精力放在項目重點強調的部分,突出亮點。此外,很多課題項目的申請都實現了線上申報,簡化紙質材料蓋章的流程,能進一步降低申請人的時間成本。

基礎醫學研究是發現人體健康與疾病的本質及規律的必經之路。有專業人士認為,近年來,國家集中力量扶持相關領域的重大科學研究計劃,加大科研基礎研究深度,避免了研究碎片化。同時,也應重視臨床研究的發展,增加臨床相關課題的數量,可以更好地激勵臨床醫生的創新熱情。

“打個招呼”課題就能申請到?

據瞭解,在某部委的課題項目答辯之前,會公開評委專家的名單,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則不公開評委專家名單。

醫生精力不夠,還要申請課題?有人“打個招呼”就能申到?

若干年前,課題申請背後不透明事件的發生率較大。李守巍表示,通過近些年相關部門的管理,課題申請的過程是朝著規範化、公證化、透明化方向發展。“保證公平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相關管理部門保證了課題申請流程的公平性和嚴謹性,才能讓有研究價值的項目脫穎而出。對此,有業內專家建議,一方面,可以考慮擴大評審專家庫,增加專家評審意見來源;另一方面,可以不對課題申請人及評審專家公開對方信息,讓專家在盲審的前提下給出項目的客觀評價。“還有很多其它細節方面,例如課題項目答辯後,當場出評審結果……這些細節控制得好,公平性得到保證,大家對項目中標結果自然也不會有異議。”

經費到賬了,花起來很麻煩?

近年來,國家著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經費使用和管理方式,把科研人員的創新活動從不合理的經費管理、人才評價等體制中逐漸解放出來。但據大家反映,這些改革還有需要改進的地方,有的還沒有完全落地。

醫生精力不夠,還要申請課題?有人“打個招呼”就能申到?

有專業人士評論,嚴格進行課題經費的審計,是管控不合理使用課題經費的一項有力措施。但是,審計嚴格的同時,課題經費在支出過程中受到過多限制,也會增加醫生們的工作負擔。

此外,在合理管控課題經費使用的同時,也有業內人士建議有關部門要注重對項目負責人“花錢”的教育管理。“畢竟不是每一位醫生都懂怎麼花科研的錢。沒有科研經歷的人,在器材購買、勞務支出等方面,往往分配支出不合理,難免會造成浪費。錢花對了,才能‘買’到成果。”一名承擔過多項國家重點研究項目的醫生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