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澤成《東瀛紀行》

李澤成《東瀛紀行》

李澤成 1959年9月出生,河北滄縣人,本科學歷。西泠印社社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詩文、理論文章在國家及省、市級報刊雜誌發表百餘篇。著有《李澤成印選》、李澤成組刻《心經》,撰有《篆刻章法十六談》《淺談印章邊款藝術》《楚書風格初探》。

李澤成《東瀛紀行》

《東瀛紀行》(二)

文/李澤成

李澤成《東瀛紀行》

李澤成《東瀛紀行》

6月9日

8點出發,觀光車橫穿大阪市中心鬧市區,一直開到山頂,鳥瞰全城,一座現代化城市,環繞在秀山之中,山頂雖然才海拔幾百米,但耳朵感覺有些堵塞。11:10到達奈良縣奈良公園,公路上、路旁樹林中都是一群群活蹦亂跳的梅花鹿。當地關於鹿的由來,有一個傳說——公元710年在創建奈良的春日神社的時候,從鹿島請來神仙騎鹿而來,人們因此認為鹿是神的使者,所以,一直以來小鹿受到人們的悉心照顧,並非人工養殖,全是野生鹿,隨意在街頭穿梭,懶散地趴在地上。白天在公園裡遊蕩,夜晚回到人們為它們準備的家。

下車後,走進自然森林公園,首先見到的是千年古樹和路上的梅花鹿,路兩邊的石柱方燈(常夜燈)保留著我國唐代遺風。沿馬路前行看到一處別緻的石碑,“遣唐留學生阿倍仲麻呂公”,唐朝日留學生兆恆詩人回國夢,浜田裕子女士給我們講述唐朝阿倍仲麻呂公的故事:698年阿倍仲麻呂出生於日本大和仲麻呂,他自幼聰明好學,才華洋溢。青少年時期正是唐、日間交流往來的頻繁時代,日本大量汲取盛唐文化的奈良時代初期。717年,多治比縣守從日本難波港(今大阪)率日本遣唐使遠赴唐都長安(今中國西安),19歲的仲麻呂被選拔為遣唐留學生,一行五百餘人,西渡東海,在揚州登陸。9月到達長安入太學學習。仲麻呂經過數年寒窗苦讀,參加唐制科舉考試,以優異成績考中進士。是日本人中能順利通過進士考試的唯一一人。並在朝廷為官,從九品下升到七品上等職。唐玄宗對阿倍仲麻呂的才華很賞識,特地給他起了一箇中國名字叫晁衡。

李澤成《東瀛紀行》

733 年,第八次遣唐使歸國時,仲麻呂在唐已有 17年,奏請隨同遣唐使歸國,出於對仲麻呂的器重,玄宗未予允許。此後又任秘書監兼衛尉卿。仲麻呂早年已能作和歌和漢詩,到中國後,經過盛唐文化的薰陶,詩歌技巧更成熟。當時長安詩壇正名家雲集,盛極一時,仲麻呂性格豪爽,與大詩人李白、王維等人交情很深。他們經常盪舟於曲江芙蓉園,尋覓漢鴻門故址,談古論今,商討詩文。75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歸國,仲麻呂再次請歸,得到玄宗的應允,並命唐朝的使臣護送日本使臣回國,應該說這是一種殊榮,這時他 56 歲。也就是這一次,他們在揚州延光寺會見了鑑真,實現了鑑真和尚的第六次東渡計劃。為了不使重要人員有同遭覆沒之險,分舟乘坐。鑑真及其隨從與副使宿禰胡磨同船,大使藤在清河與仲麻呂等同船,當航行到沖繩島時,遭到大風暴的襲擊,其他三船後來各自回到了日本,唯獨阿倍仲麻呂的船杳無音信。誤認為阿倍仲麻呂海上遭難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唐朝。其實阿倍仲麻呂並沒有遇難,原來他乘的那隻船漂流到了現今越南的海岸。755年6月,阿倍仲麻呂歷盡艱險,又回到了長安。阿倍仲麻呂被唐代宗李豫任命為安南節度使,上任不久,便患重病。770 年 1 月,阿倍仲麻呂在長安病逝,終未了願回國夢。屍骨埋葬在長安,唐代宗追贈他“璐州大都督”的稱號。

阿倍仲麻呂入唐 54 年,歷侍玄宗、肅宗、代宗三朝,備受殊遇,榮達公爵。為中日兩國友誼和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著名人物。阿倍仲麻呂以畢生精力為中日兩國友好往來和文化交流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中日友好往來的先驅者。為了紀念他,日本現代作家依田義賢創作了話劇《望鄉詩》,歌頌了仲麻呂的歷史功績和他與中國詩人的深情厚誼。

1978年,西安市和日本奈良市締結為友好城市,並協議在兩市各建一座紀念碑供後人瞻仰和緬懷。西安的紀念碑於 1979 年在著名的唐興慶宮遺址內落成。碑正面刻有“阿倍仲麻呂紀念碑”八字,背面鐫刻其事蹟,兩側分別是李白《哭晁卿衡》詩和阿倍仲麻呂《望鄉》詩,具有深邃的中日文化內涵。

李澤成《東瀛紀行》

我們來到世界遺產“春日大社”碑前,一起合影,正好有幾位日本中學生,浜田裕子女士便叫來一人,為我們拍下合影,我用手機也拍下了對方這幾名學生。中午飯,在園內國家稅務總署公務員餐廳,一起同公務人員吃自助餐。吃完飯,人人把餐盤拿到洗碗處,自己清洗和分類。

12:10 我們來到大東寺,又稱大華嚴寺,第一眼著實感覺到“震撼”二字,從沒見過如此高大的純木質建築。是由信奉佛教的聖武天皇建立。大佛殿為世界最大的木造建築,距今約有 1200 餘年的歷史,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歷經千餘年飽經風霜,殿堂始終保持原大唐遺風,氣勢宏大壯觀,幾十根大木柱頂天立地,二人方能環抱,沒上大漆,自然木質稍有風化。正殿青瓦木質結構,整體建築青白黃古銅色調,清雅沉重風貌。大佛殿內,放置著高15米以上的大佛像——盧舍那佛。這古蹟真是雄偉壯觀,它所經歷和見證的歷史,給建築附著上深厚的底蘊。威嚴的老人讓人心生尊敬,恢宏的古寺讓人肅然敬慕。

3點到達大阪市中央區的大阪城公園內,一千多年的唐代大阪城,大阪城的城牆比較有特色,並不是像中國似的由整齊的磚搭建而成的,它是由一些不規則的石頭拼湊成規則整齊的城牆。大阪城裡“天守閣”是一個很漂亮的建築,既繼承了中國唐朝建築的大屋頂,又根據日本多地震的環境進行了樓層高的改良,中間樓閣,旁邊有一個大阪歷史博物館等建築物,四面城牆和護城河。

1971 年 3 月 15 日,在城內建有“時代文物密藏容器”,地面建有不鏽鋼紀念碑。為紀念以“人類的進步與和諧”為主題的日本世界博覽會,每日新聞社和松下電器產業株式會社聯合制作了內容相同的兩個時代文物密藏容器,並將它埋入地下 15 米深處。另一個埋藏在大東寺“正倉院”——古代存放文物的地方。以日本人民為首,在世界各國人民的協助下,選取2098件20世紀的文化財產,採用最新的保存技術,把它們密封在特製的金屬容器中。堅信世界會永遠和平與幸福,為此將時代文物密藏容器留給 5000 年後的人類。在此,希望後世的人們在每個世紀之初打開上部的容器,將在 6970 年打開下部的容器展現給世人。

4:10到達大阪城最繁華的街道逛街,感受到鬧市區的喧囂,這裡廣告牌如林矗立,大到幾十層樓高,其中最著名的一塊廣告牌達百年之久,是一位體育運動員的造型。

6月10日

早餐時,陸先生將昨晚起草的“日中藝苑滄州書畫結盟記”宣讀給大家:

“丁酉之夏,東瀛之國,喜迎嘉賓,新老朋友,相聚一堂,

敘舊論今,談笑風生,兩家結盟,攜手並進,共商藝事,

滄州書畫,走出國門,異國展覽,弘揚傳統,發揚光大,

日中藝苑,負責推廣,藝苑滄州,開闢新章,日中兩國,

世世代代,友好交往”。

結盟記代表中日兩個藝術團體的心聲,大家一致鼓掌贊同通過。

10:15 我們來到西宮市北山公園,一處很不起眼的小平板房,不高級又不豪華,內鋪有竹涼蓆,牆上掛有幾幅字畫,雖然很簡樸,但這是當地市長經常接待外賓客人的“北山山莊”。繼續前行,沿植物園小溪曲水,來到北山墨華亭、小蘭亭。西宮市盛產清酒,中國紹興市盛產黃酒,以“酒”為媒,兩市於1985年7月締結為友好城市,為紀念兩市人民的友好往來與見證,1986 年10 月,紹興市幫助西宮市在此植物園仿建“小蘭亭”,複製蘭亭碑,以供遊人觀賞,每年逢春,西宮市都要在“小蘭亭”舉行曲水流觴活動。在此,我們將從國內帶來特製的“滄州書畫篆刻家訪日紀念”布標展開,中日朋友在“蘭亭碑”前合影留念。

11點返回櫻花嶺別墅午餐,下午1:30出發,去海邊觀賞西宮市最大的私人遊艇碼頭後,又來到兵庫縣甲山森林公園遊覽,站在山頂神咒寺院觀光平臺展望大阪市全城風貌,碑文:峰有摩尼如意寶,大聖為利諸眾生,普雨一切珍財具,入此地者得豊榮。

晚上筆會,韓煥峰團長開筆首書大篆“日中藝苑”、“復活堂”。四位藝術家用書畫的獨特形式,創作了一幅長卷,記載下“日中藝苑、滄海印社結盟合作協議”全文,韓煥峰用金文題寫了標題;筆者用秦篆書代寫了陸建洛先生八十八字的《結盟記》;王君分別畫了滄州市市花“月季花”和西宮市市花“櫻花”及潑墨大寫意“吉祥圖”;韓培成用行楷記錄了結盟跋語語,落款:日中藝苑由浜田裕子女士簽名;東瀛蘭亭由陸建洛先生簽字;滄海印社、滄州國學院書畫研究院由韓煥峰團長簽字。分別贈給日中藝苑、東瀛蘭亭。浜田裕子女士和陸建洛先生向四位藝術家回贈了禮品。

李澤成《東瀛紀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