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天地」胡適與郵政紀念日

「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藏檔“中華郵政”專題中有一幅胡適先生的墨寶原件——1948年郵政節題詞:“古人說,‘家書抵萬金’,郵政局做的事是替千千萬萬人傳達他們的心靈——傳達母子之間的慈愛、男女之間的戀愛、朋友之間的敬愛,每二十公分何止萬金!所以,每一個郵差的勤勞,每一次郵差業務的改進,都在我們的心裡得著最誠懇的感謝。民國三十七年郵政節胡適(印章)。”

「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

這幅題詞的背景是這樣的。1947年5月15日國民政府交通部頒令,“茲規定三月二十日為郵政紀念日,此令。”同一日另一件訓令對郵政紀念日的應有之義做了解釋:“郵政紀念日應由各局與當地主要日報商闢郵政紀念專刊,登載有關文字、照片、圖表、藉資宣傳;同時各局應舉行檢討會議,檢討業務設施及推進計劃等,但不休假。”

「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

那為什麼郵政紀念日要定在三月二十日呢?

原來,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二月初七(即陽曆3月20日),總理衙門入奏,請由海關現辦郵政推廣,並與各國聯合,以總稅務司赫德專司其事,由總理衙門總理其事,光緒皇帝硃批“依議”。於是,海關郵政正式獲得其法定地位。國民政府交通部便將奉準開辦的這一天作為郵政紀念日,既以之表示不忘篳路藍縷之艱辛,更是藉資宣傳郵政事業取得的成績。

郵政紀念日於是有了明文規定,1948年郵政節即是首屆。

這幅題詞最早見於《現代郵政》第二卷第四期。《現代郵政》創刊於1947年8月,由交通部郵政總局主辦,由郵政總局所屬現代郵政月刊社編印並出版發行,是當時唯一的“官辦”刊物,在眾多郵刊中頗具知名度和影響力。於1948年3月20日發行的這一期,正是首屆郵政紀念日的紀念特刊,首頁即是胡適先生的郵政節題詞。

「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

交通部規定郵政節,創辦期刊,並非一時興起。抗戰勝利後,由於通貨膨脹,交通阻塞,物價飛漲,運輸成本增加,郵政經濟陷入空前危機,虧損日益嚴重。1946年5月俞大維接任交通部部長一職,負責郵政事務。為儘快扭轉虧損局面,俞大維授意發起“改良郵政”運動。1947年2月,霍錫祥出任國民政府郵政總局局長,霍自18歲起就在郵局工作,對郵務可謂駕輕就熟。有他做幫手,俞大維對郵務的革新和改良工作多管齊下,先後創設公眾服務機構、行動郵局、新式郵亭、趕班郵筒以及航空郵政業務。

到1948年,郵政事業蓬勃發展,如日中天,先後幾次受到蔣介石的肯定。

「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

那為什麼郵政紀念日要請胡適先生題詞呢?

胡適先生時任北京大學的校長,是白話文運動最早的倡導者和實踐者,他的社會影響力和地位,自不必多說。另外一個原因,就不得不探究一下胡適先生的朋友圈了。交通部長俞大維是陳寅恪先生的表弟,更是傅斯年先生的妻兄。這兩位先生都是胡適的摯友,相交甚深。郵政總局局長霍錫祥是著名教育家、出版家王雲五先生的老鄉,深受王的賞識,而王雲五先生正是胡適先生的老師。郵政總局請胡適先生為郵政紀念日題詞,於情於理,胡適先生都沒法拒絕。遺憾的是,在已公佈的檔案中,尚未發現郵政總局為此事與胡適先生的來往信函,殊為可惜。

「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

胡適

題詞中胡適先生用“二十公分”代表信件。這是為什麼呢?1935年7月5日公佈的郵政法共五十條,其中第四條中規定:“第一類郵件種類即信面類的計費標準,每起重二十公分或其畸零之數,每續加二十公分或其畸零之數。”之後歷年,郵政資費一直在調整,但是計費標準未有變化,沿用至今。信件的起重為二十公分,這裡的“公分”,其實是一個重量單位。最初引進西方度量衡制度時,我們大多在前加一“公”字,公分就是這樣來的。舊制中1斤=10兩=100錢=1000分,1公斤=1000公分。因此二十公分即二十克。

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當時交通部推行的各項措施,只在上海和南京等幾個大城市舉行,並未推及內地,更沒有深入農村,而航空郵政成本高昂,難以為繼。因此,郵政事業的空前繁榮如同曇花一現,很快就消失了。不過,正如胡適先生所說,對於郵政幫忙傳遞的每一份情誼,郵遞員的辛勤付出和無私奉獻,我們都在心裡默默地說一聲感謝。

「文史天地」胡适与邮政纪念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