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2006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里有这么一段颁奖词——

“智者乐,仁者寿,长者随心所欲。一介布衣,言有物,行有格,贫贱不移,宠辱不惊。学问铸成大地的风景,他把心汇入传统,把心留在东方。”

这个人物,名叫季羡林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季羡林,自称自己是“三朝元老”(经历了清朝、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古文字学、东方学、佛学及历史学等诸多领域皆创下卓越的成就。此外,他还精通英文、德文、梵文、巴利文,尤其精于吐火罗文,是世界上仅有的精于此语言的几位学者之一。

才情、名望、著作等身,这样的季老先生,风光无限。

然而他说,不完满。

“在这一条十分漫长的路上,我走过阳关大道,也走过独木小桥。旁边有深山大泽,也有平坡宜人;有杏花春雨,也有塞北秋风;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有迷途知返,也有绝处逢生。路太长了,时间太长了,影子太多了,回忆太重了……”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大学者季羡林称自己是一个最枯燥乏味的人,枯燥到什么嗜好都没有,唯一还可以说说的,也就只能讲讲读书这件事了。

可生活中的季羡林,并不似他对自己的评价那样,刻板枯燥,反而一直都豁达幽默,真实坦荡,是个耿直的真性情大boy,从两件事情可以看出季老先生的耿直不伪。

其一,2004年,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一则趣闻,说的是凤凰卫视对北大教授季羡林进行的一次访谈,场面一度十分尴尬,让人忍俊不禁。当时还是凤凰卫视主持人的杨澜负责采访季老先生——

杨澜:您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中国,是什么驱使你回国呢?

季老师俩字回答:钱多。

然后他还接着解释,当时一个副教授五十元,一个正教授八十元,而一石谷只要两元钱,薪水和物价实在很悬殊,因此他选择了回国。

杨澜很失望,又问了第二个问题:依您看,北京大学怎样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

季老师的回答是:北京大学本身就已经是世界一流大学,还不存在如何成为的问题。但更进一步,主要是钱的问题,教育经费的问题。如果没有钱,就请不到好教授,就不能把学办好,其他的都是空话。现在讲教育是什么什么都是假的,投入不增加,说得再好听都是假话。

场面再度尴尬,杨澜不知道有没有在心里觉得自己采访了一个假的北大校长,只能再抛出一个问题:您认为怎样才能当好北大的校长?

季老师很实诚:会弄钱,就是能把经济提高,把教育经费提高。

采访匆匆结束。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其二,季老先生在大三大四的《清华园日记》里的内容,都很逗趣。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1932.9.11 “我的稿子还没登出,妈的。”

1932.9.23 “早晨只是上班,坐得腚都痛了。” “德华有喜”,他念大三的时候妻子就怀孕了。

1932.12.21 “说实话,看女人打篮球……是在看大腿。附中女同学大腿倍儿黑, 只看半场而返。”

1934.3.13 “没作什么有意义的事——妈的,这些混蛋教授,不但不知道自己泄 气,还整天考,不是你考,就是我考,考他娘的什么东西?”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大学时期的季先生在自己的日记里各种花式吐槽,像极了一个学渣被校园生活和考试逼迫出来的愤怒呼声。

“我考虑了一下,决定不删,一仍其旧,一句话也没有删。我七十年前不是圣人,今天不是圣人,将来也不会成为圣人。我不想到孔庙里去陪着吃冷猪肉。我把自己活脱脱地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我写日记,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来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我爱上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东西。”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提起大师,我们总是将其无限美化,甚至神化,将之置于一个不可触碰的地位,却忘了他们也是凡心肉胎,吃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

每个人都有阴暗丑陋的一面,一般人总是要将其隐藏的,希望美化自己在别人心中的形象,特别是对负有盛名的人物来讲,形象名誉格外重要。

对于这些看起来似乎有损他形象的话,季老选择“一字不删”,作为一介大师,敢于如此真实,那一份率直坦荡,世间罕有。如此耿直,也是没谁了。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他被许多人尊奉为“学界泰斗”、“国学大师”,有人称,季羡林是最后的民国学人,然而,他却在《病榻杂记》写道:“环顾左右,朋友中国学基础胜于自己者,大有人在。我连国学小师都不够,遑论大师!三顶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这更显出了大师的做人境界,在他的眼里,真是是最可贵的品质,用虚伪和装模作样营造出的所谓“圣人”形象,在季羡林眼里是不值钱的。这样的坦荡和真实,让我们更加明白什么是风光月霁。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他慈。北大新生报到急着要办入学手续,遇见一位老人便请这位长者为自己照看行李,等他办完所有手续才发现老者还一直顶着烈日等在原地。第二天开学典礼上,才发现昨天那位帮忙的慈祥长者竟是北大副校长季羡林。面对学生的道谢,他只是笑着说,“我那么做是应该的。你从农村来这里读书,布袋里装着全部家当,你能把它托付给我,就是对我最大的信任,我又怎能不认真对待呢?”

他趣。不同于他获得的社会名望的耀眼和显赫,现实生活中却是个可爱的小老头,朴素幽默,不事张扬,平易近人。平日里除了教书育人做学问之外,最大的喜爱便是家里的那几只猫,纵容猫咪在自己床上睡觉、宽容猫咪的各种胡闹,绝不对猫咪暴力相向:“我知道,小猫睡得正香,即使我的双腿由于僵卧时间过久,又酸又痛,但我总是强忍着,决不动一动双腿,免得惊了小猫的轻梦。”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他真。他说,“假话全不说,真话不说全”,对待一切善良的人,不管是家属,还是朋友,都应该有一个两字箴言:一曰真,二曰忍。真者,以真情实意相待,不允许弄虚作假;对待坏人,则另当别论。忍者,相互容忍也。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人们称他为“国学大师”,他称自己“连国学小师都不够”;

人们称他为“国宝”,他称自己只是个趣萌的老头儿。

季老的散文,质朴而不失典雅,率真而不乏睿智,行文如其为人,温润儒雅真挚朴实,一片天真,毫无谎言。

这是他的人生智慧。

季羡林:不完满的人生,何处不欢喜

按季老先生自己所言,影响他一生的四句话,分别是陈寅恪所言: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胡适所言:“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梁漱溟所言:“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马寅初所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他的人生,虽不完满,也非圣人,只是活出了精神上的独立,思想上的自由。

如他自己所言: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

注:季羡林曾任中国墨子学会名誉会长。

注:本文小标题《不完满才是人生》、《人生何处不欢喜》、《人生边上的智慧》三本为季羡林经典散文集“人生三书”。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