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

“昔日你是我的敵友,更是我的戰友,如今你已融入資本市場,我竟有些迷茫了”。

一文激起千層浪,小黃車聯合創始人於信立即在朋友圈否認了此文的言論。

無論如何否認,都讓小黃車身處輿論浪尖上。

小黃車自2015年以來,不到2年時間,已完成10輪融資,一度訂單量達到千萬級別,堪稱神話。

如今的共享單車市場,幾大巨頭都找到了靠山,摩拜被美團全資收購,滴滴扶持小藍單車,哈羅背靠上市公司阿里,一舉成為三大共享單車之一!業界甚至預言,共享單車最終還是騰訊和阿里的天下。

不過小黃車仍在放手一搏:取消免押金功能,並在車身及APP打廣告,還準備進軍區塊鏈,一系列動作都為“保命”。

“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 裁員高達50%?

1、總部大規模裁員屬實,人員優化將會快速完成。

2、這次裁員人數是ofo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總部整體裁員比例達到50%,且存在繼續擴大範圍的可能性。

4、管理層劇變。海外市場主管張嚴琪離職,整個海外部門解散。同時離職的高管還包括負責市場公關業務的高級副總裁南楠與主管楊汛。

小黃車因此被推上輿論浪尖上。

“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這並不是小黃車第一次出現資金短缺,大量裁員的消息,早在今年3月份,小黃車就因為資金問題,先後把小黃車以每輛不高於150元的價格賣身於阿里,共獲得8.66億美元的投資。

創始人兼CEO戴威,為了董事會的一票否決權,堅決獨立運營。他表示資本應該尊重創業者的心。

自創立以來本就依賴資本支撐的小黃車,卻在資本面前毫不妥協。

小黃車的創始人皆是90後的青年,創立小黃車以來確實不容易,怎能輕易捲進被資本吞噬的命運。

◆ 小黃車創業歷程

那一年,小黃車還不是共享單車。

在2015年9月小黃車正式上線之前,戴威及其另外的幾個合夥人有一段失敗的創業經歷。

他們相識於北大騎行社,他們熱愛騎行。

於是產生了用自行車做旅遊的項目,隨後得到北大校友100萬的資金支持。

100萬很快燒光之後,一下子失去了方向。

因為在北大4年的時光,戴威共丟失了5輛自行車,其中還包括山地車,他想,能不能做成共享單車呢?

“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2015年5月,一篇題為《這2000名北大人要幹一票大的》的文章,在北大瘋傳。

作者張巳丁,是戴威的大學朋友,也是小黃車聯合創始人。

文章的內容是戴威對OFO共享單車最初的構想,“在北大招募2000名勇士把自行車共享出來,這2000個人就共同擁有了2000輛車的免費使用權,其他同學要用需要付費。

一開始,戴威就堅持做平臺,“不生產自行車,只做自行車的搬運工”。

這讓他們看到了新的希望,覺得這個項目可行。

2015年9月小黃車正式上線,剛開始戴威等人只是想單純在高校內做共享單車。

到了12月小黃車日訂單超過2萬單,2016年4月他們多投了5倍多的單車,結果日訂單,並沒有增長。

原來,小黃車有去無回,騎單車的同學騎出校外之後,大部分並沒有騎回來,這令戴威等人很苦惱。

當時就有投資人提出“走出高校,擁抱城市” 的建議,但戴威並沒有採用,反而選擇“封校”,小黃車只能在校園內使用。

到2016年9月,各大高校開學,小黃車的日訂單數一下漲到日均40萬單,收入也隨之漲到每月1000多萬元。

然而一個月後,摩拜單車迅速殺入北京市場,街頭的摩拜單車也越來越多。

此時小黃車不得不進入城市,然而摩拜單車優先進入市場,獲得一大批用戶,他們在繳納299元的押金後,很難再選擇小黃車。

小黃車的押金是99元,之後接入支付寶芝麻信用,芝麻信用高於650的用戶可以免押金騎行。

在資本的助推下,從0到1,從1到一千萬,小黃車只用了1年零2個月。

2年時間內共獲得10輪融資。

我們不得不佩服小黃車的成長速度,也因為他的到來,為我們的出行創造了便利。

然而,一直依靠資本生存的小黃車,至今還未找到清晰的盈利模式。

“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表格整理自:觀察君

◆ 車身廣告or區塊鏈?

夢想是美好的,現實卻很殘酷。

今年3月,美團宣佈全資收購摩拜共享單車。

昔日的敵友亦是戰友,走到了被收購的命運,小黃車又該何去何從?

早在2017年12月底,業內人士分析到,很有可能小黃車與摩拜單車會合並。

小黃車的投資人朱嘯虎表示,希望小黃車與摩拜單車合併,並且願意促成他們的合併。

當雙方的投資人都希望這兩家共享單車合併的時候,

戴威卻表示“行業存在競爭是一定好的,小黃車也會尋求更多的創新,同時資本也要理解創業者的理想和決心,它是一個創業者跟投資人的良心互動,共同發展,解決問題、服務社會的這麼一個過程”。

與摩拜的合併沒有成功,2017年7月,滴滴公司派駐到小黃車的三位高層:OFO宣佈原滴滴高級副總裁付強正式加入OFO,擔任執行總裁,直接向戴威彙報。

不只是執行總裁,滴滴還派出了市場負責人南山進入OFO負責市場;派出財務總監Leslie liu分管OFO財務部門。

有相關人士表示“總裁幾乎與CEO平起平坐,市場與財務這兩個“管錢進出”的最為重要的部門被滴滴“佔領”,戴威“架空”傳言幾近坐實”。

到12月時,3位高管集體“休假”,其中一位高管說到“真的像商場戰爭片,回頭望去,所有的工位都空了”。

曾是小黃車的大股東,如今在最後的兩輪融資中,卻不見滴滴的身影,而滴滴最近也在扶持小藍單車。

“舉目無親”的小黃車,只剩半條命?

對於既不想合併,也不想被收購的小黃車。在今年的3月份中只能靠賣車身來獲得資金,而如今下一輪融資還沒有苗頭,深陷“裁員”輿論的漩渦中。

據顯示,除了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廈門可以繼續信用免押,小黃車已在其餘城市取消“信用免押”功能,並推出95元充餘額免押金。

換句話說,就是要麼交押金,要麼充95元作為餘額,而這也引起了部分用戶投訴,用戶表示,“自己在免押金時充了錢,如今卻叫我交押金或充95元后才能繼續使用”。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小黃車是真的缺錢了。

第二方面,小黃車準備賣廣告,靠車身打廣告和app上打廣告。

這無異於杯水車薪,對於車身廣告而言:

1、 明文禁止:在北京、上海、等地已明文禁止在車上打廣告,而小黃車的佈局正是在這些一二線城市,將來或許其他城市也會陸續發佈禁止規定;

2、 安全係數:對於需要騎車的人,肯定沒有時間看廣告,如果在騎行過程中因為看廣告而導致發生意外也並不是不存在。

對於APP:一般不用車的人,幾乎不會打開APP,所以在裡面打廣告效果不大。

另一方面,OFO表示將利用大數據、區塊鏈來謀求盈利。而到底怎樣利用區塊鏈來謀求盈利依然模糊不清。

小黃車想獨立發展,不是不可能的,但對於一直依賴資本,至今直至未來一段時間,小黃車都依然沒有清晰的盈利模式。

對於小黃車的大股東,阿里,目前也在大力支持哈羅共享單車,而且持股30%以上,是哈羅最大的股東。

哈羅成立至今,一直走的“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背靠阿里上市公司,一舉成為三大共享單車之一,未來會不會進入一、二線城市還是未知數。

內憂外患,“敵人”虎視眈眈,倔強的戴威和小黃車何去何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