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将军在湖南抗战中采用的火炉战是怎么回事?

健文陈德新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说白了,就是后退决战的策略。

因为日军攻击力强悍,敌我装备又极其悬殊,如果把部队都拉到最前线死拼,无异于以卵击石。

薛岳分析了日本的弱点,认为他的后勤不好,作战部队兵力有限,对于中国战场情况不太熟悉。

由此,薛岳制定了天炉战术。

在一线和二线,薛岳投入一部分部队,不断和日军交战,打打消耗日军的兵力和补给。

这些部队不需要死守阵地,而是给敌人杀伤以后,就利用熟悉地形和人民配合的优势,巧妙撤退到两侧山区,等待反攻的机会。

同时,在一线和二线,将所有道路破坏,让日军无法有效运输补给,导致后勤困难。

还有,大量游击队在民众支持下,不断袭击人生地不熟的日军,对其不断骚扰,疲劳敌人。

最终,在第三线,一般是长沙附近集中重兵集团,准备同经过消耗和疲劳的日军决战。

在日军不敌撤退期间,长沙的国军立即追击,同时原本撤退到2侧的国军部队也一通猛攻,切断日军退路。

日军一般杀到第三线,因兵力消耗较大,后勤物资几乎断绝,没日没夜和我军交战,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如果攻打长沙数日不下,就只能狼狈撤退。

撤退途中又被重创,只能撒丫子狂奔了。

就是利用天炉战术,我们获得了前三次长沙会战的2次胜利。

补充一点,这和八路军的游击战完全不同。天炉战法,国军经常使用二三十万主力和10多万日军血拼,双方都有巨大伤亡。


萨沙

首先说下,题主的是“天炉战法”!不是火炉战!

1、抗日名将薛岳在武汉会战时对日作战的总体方略,被薛岳个人命名了一个神奇的名字“天炉战法”!

2、薛岳:字伯陵,是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11.75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3、长沙会战:长沙是抗日战争期间被蹂躏的最严重的城市之一!连续六年的战火中出现了四次重大的战役,负责当时第9战区的薛岳将军指挥了前三次会战,取得胜利,歼敌十万!但是这个胜利是惨胜,国民党的伤亡人数远远超过日军。但是前三次会战阻止了日军高歌猛进的势头,保护了背后的重庆这个陪都!

4、“天炉战法”就是摆下了一个口袋阵,诱敌深入,口袋阵是“八”字形状。让敌人从较小的袋口进入,然后在巨大的口袋底部,让日寇的主力处处受敌,在敌人被拖得精疲力尽的时候,薛岳指挥主力与其决战!

5、个人感觉这个天炉战法其实就是薛岳跟红军学的,是他付出沉痛代价付出得到的“真经”!“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

天炉战中薛岳设置分段阵地消耗敌人的锐气和兵力,采用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主动打击的战术。最后再把消耗过重的日寇拖到决战地区,给与围歼!

6、其实当时的天炉战法不是完美无缺的,如果日军兵力再有所增加,尤其是第三次会战时。阿南惟几如果再有2-3个师团,它指挥日寇同时打击这个类似于长蛇阵的天炉阵的首尾,再加上国民党军队也是没有总预备队的基础上,天炉战法不会有那么大的收获,甚至会有相反的结局!这只能说是天佑中华!

7、这个天炉战法的最高峰是第三次长沙会战时!

1941年12月23日,日军强渡新墙河,会战开始。

第9战区一线兵团展开防御作战,依托各阵地逐次抵抗,给日军相当的损耗和迟滞。

待敌深入长沙预定决战地区,中国长沙守军顽强坚守核心阵地,连续挫败日军进攻。

与此同时,,第二线反击兵团周密协同,对日军进行合围。日军见势不妙立即展开退却。

国民党军合围部队立即转为向敌阻击、截击、尾击作战,穷追不舍,在多处予敌重大打击,扩大战果,日寇在消耗过大和后援不力的情况下仓皇逃窜。

终究还是因为日寇的装备强于国民党军,单兵作战能力也胜过国民党军,使得日寇还能渡过新墙河,并恢复了战役前的阵线状态!

第三次长沙会战,日军伤亡56000余人,俘虏139人,中国军队伤亡28000余人,中国军队取得辉煌胜利!这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中唯一的胜利,是自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盟军的第一次重大军事胜利。

8、正是这场战役的胜利得到了英美的高度关注,使得蒋介石能够参加反法西斯国家的政治集会,获得国际社会的认可,成为反法西斯四大国。并经罗斯福提名,由蒋介石出任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统一指挥在中国的美国军队以及东南亚越南、泰国的军队对日作战。确立了蒋介石的国际领袖的地位!蒋为此异常高兴!给薛岳加官进爵,还授予“青天白日勋章”!

9、但是在1944年的5月开始,薛岳没有阻挡住岗村宁次率领的日寇穷兵的进攻!

第四次长沙会战也叫“常衡保卫战”!这次会战成就了74军余程万的57师,这支虎贲之师,在保卫衡阳时以寡敌众几乎全部战死!


杜陵闲人

最直接的解释就是

诱敌深入,断敌退路,背城一战,合围歼敌!

1941年12月24日,侵华日军第11军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挥所属部队约12万人向长沙进攻。担任长沙防御的是中国军队第九战区所属部队约30万人,由薛岳担任司令长官。

总结前两次长沙会战的经验教训,薛岳及其长官部各位将领共同制定了天炉战法!

具体是由第20军、第37军、第99军分别担负从新墙河、汨罗江、捞刀河的梯次防御,逐个抵抗日军进攻。是为诱敌深入!

第19集团军、第30集团军、第27集团军分别置于赣北、赣中、鄂南等地,等日军快到达长沙时,从四面发动合围。是为断敌退路!也就是天炉外的火焰!

第10军坚守长沙,吸引日军与此,与之死战。是为背城一战!也就是天炉的炉膛!

战线一旦推进到长沙城下时,先前的三个集团军和其他各部队同时向日军发起攻击,将蹦入炉膛的日军烧焦!也就是合围歼敌!

战役持续24天以中国军队歼灭日军5.7万余人、恢复战前态势而告终!中国军队此战伤亡2.8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第一次少于日军损失的巨大胜利。


20世纪战史大揭秘

要想了解天炉战法是怎么回事儿?其实很简单,自己买个中国老式的爆米花机练练手包你一清二楚,形象又贴切,哈哈哈😄




天炉战法是薜岳将军在抗日战争中总结了前两次长沙保卫战经验基础上针对日军所创造的战法,即“先撤退后决战”,在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得以成功实施,首先将敌人先引诱入自己布置的包围圈之中,并派一支明里弱军实则善战之军(李玉堂的“泰山军”)作诱耳,死死牵制住敌人,以防其觉查有变而逃脱,将敌人引入天炉的中心,然后聚集周围优势兵力聚而歼之。


如果将薜岳将军看作一个在街头叫卖爆米花的人,日本鬼子就好比是里面的玉米粒,将其装入炉膛(长沙城)进行烘烤,待到热度达到一定温度火侯,最终结果就是日军像玉米粒一样爆裂变成爆米花成为国军口中之食!


天炉战法非天一无缝之法,长沙会战之后的衡阳保卫战天炉被破(视:上👆图)就是实证,失败的关健原因在于围歼兵力不足,膛弱,天炉承压不足,让日军战力四点开花,国军惨败!



读史 正言行!

墨兮公子 敬上 。◕‿◕


墨兮公子

火炉战又叫天炉战,火炉实则为多孔,合盖则封的一种器具。薜岳将军湖南抗战(准确说是第三次长沙会战)中采用的正是四处用兵,各地袭挠,军队就像一张网,越缩越小,进攻收缩范围,再与敌决战。因军队布型似火炉故而叫火炉战。薜岳著书《天炉战》因此后来都叫此战法为天炉战。中国战史出版局还曾专门出版了薛岳撰写的《天炉战》一书。曾这样说到:“他的战略战术足以法天地之幽邃,穷宇宙之奥秘,为鬼神所惊泣,人事所难测,无以名之,故曰《天炉战》。”



 薛岳,又名仰岳,1896年生于广东省乐昌县,原名薛仰岳,字伯陵,乳名孝松,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客家人,台湾世界客属总会理事长。1939年代理第九战区司令长官,全面指挥湖南抗战事宜。总结前面的作战经验,利用湖南复杂的地形,制作了闻名的`天炉战法`。12月24日傍晚,日军在雨雪交加中向岳阳新墙河南岸的中国守军阵地发起了攻击。由于连续胜利,阿南惟畿于29日晚做出决定,放弃原本制定的消耗中国军队作战力量的目的,转为攻城并下达进攻长沙的命令。正中中国诱敌之计。31日,日军主力先后渡过捞刀河,进入捞刀河与浏阳河中间地区。第3师团、第6师团、第40师团主力分别从东、南、北方向对长沙形成围攻之势。1942年1月1日,长沙攻防战正式打响,阵地反复易手,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敌我双方均伤亡惨重。战至4日,国军的10个军兵力对长沙己形成合围之势,日军仓遑撤退,直至恢复以前态势。。此战中国军队伤亡28000多人,毙伤日军56000多人,俘虏1.3万余。第三次长沙会战的确以中国军队“惨胜”收官。




薛岳,在抗日战争期间顽强抵抗日寇侵略,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水秀云舞

正式称谓叫“天炉战法”,是薛岳从上高战役中罗卓英“后退决战”的作战思想中提炼和完善出来的,天炉战法最成功的一次应用是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用此战法大败日寇第11军司令阿南惟畿,史称“长沙大捷”。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军驻广州的第23军主力随即进攻香港英军,为防止第九战区薛岳去增援粤北的中国军队进行反攻,驻武汉的日寇第11军同一时间发起牵制性作战,目标直指长沙,第三次长沙会战打响。

所谓“天炉战法”的要旨,是在节节抵抗之后,适时让开正面,诱使日军向我后方深入,抵抗部队随即转移到敌人两侧翼,用侧击截击等方式逐次消耗敌人战力,成为反“八”字阵型。然后在决战区域“炉底”布署精锐坚决堵击,当日军力疲时,再用优势兵力围歼之。



“天炉战法”的第一层,是守卫中日两军分界线新墙河的第27集团军川军杨森部第要死顶三天,挫其锐气,耗其弹药,难点在即要诱敌深入,又不能暴露企图,第20军杨汉域部(杨森侄)在日军重炮轰击下伤亡惨重,仍然从12月24日坚持到27日,随后撤往两翼山区。

日军主攻部队第3和第6师团在前,第40师团殿后,突破新墙河后再向汨罗江攻击前进,到12月30日突破天炉第二层,守军第37军彭位仁部转入日军侧后。此时香港英军投降,按说阿南已完成牵制作战,当他发现进展顺利并且国军正向长沙溃逃时,利欲熏心决定改变原计划攻取长沙。



于是日军继续突破捞刀河及浏河,甩开许多因道路不良趴窝的重武器,1942年1月1日兵临长沙城下,随即发起攻城作战。防守长沙“炉底”的是李玉堂中将之第10军,一支装备精良士气高昂的黄埔系中央军,奉命死守长沙城。日军苦战三天,在第10军顽强阻击和岳簏山国军重炮旅的轰击下,伤亡惨重,进展缓慢。

更要命的是,曾经被甩在身后的第20军第37军等国军侧翼部队,不断袭击穿越四条水道的后勤补给线,第40师团战力较弱,双拳难敌四手,长沙前线的日军几乎陷入粮弹两绝的地步,1月4日,见势不妙的阿南惟畿下达了全军反转令。



可惜已经晚了,长沙阻击战期间,薛岳已经调集第九战区所有部队向长沙附近合围过来,包括第4第16第58第73第78第79等共计九个军,开始“天炉战法”最后一步:熔炉!

1942年1月4日夜,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上将下达总攻击令。

各部开始追杀撤退的日军,由于弹药缺乏很多日军部队已经不敢接战,一味北逃,落单的大队以下建制全部被歼。四道水系严重迟滞了日军的反转速度,日军三个师团猬成一团拼死突围,整整跑了十天才撤回新墙河北岸,沿途因饥饿与败战,死伤忱籍,状极惨烈。



据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的战报,此役毙伤日军56000余人(有点水份),俘日军139人,缴获枪械物资无算。薛岳得青天白日勋章,第10军获封号“泰山军”,李玉堂晋升第27集团军副总司令。


度度狼gg

薛岳管自己采用的战法叫天炉战法,不是火炉战法。

战法的来源,是迦太基名将汉尼拔,大败罗马军的坎尼战役。所以整个战术模式,也叫坎尼模式。整个战术核心,就是放开局部,诱敌深入后,再围而歼之。

薛岳是读军校出身,应该知道这段军事历史,所以改名叫天炉战法。当年的白崇禧也熟悉这套战法,可惜白崇禧次次使用坎尼战法,都是口袋穿洞,反而被日军痛打。

直到薛岳解决了长沙的城防问题,保长沙做底不穿后,这套战法才得以有效实施。

所以薛岳对此十分得意,尤其在第三次长沙战役中,重创日本第十一军。


圆创观点

更正一下应该是天炉战而非火炉战。

薛岳(1896.12.27—1998.05.03)原名薛仰岳,字伯陵,绰号“老虎仔”,广东韶关市乐昌县九峰镇小坪石村人,客家人。薛岳是中华民国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著名将领,军事家,曾获得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自由勋章和国军授予的青天白日勋章。在长沙会战中自创天炉战法,该战法歼灭日军十万之众,有效阻止了日军的战略目的,此战役是中国抗日战场一次十分重大的胜利。

天炉是将兵力部署在作战带,布成网状的据点,以伏击、诱击、侧击、尾击等方式,分段消耗敌军的兵力与士气,最后,把敌军拖到决战地区,再狠狠的围歼。薛岳保长沙,败日军而成名。中国战史出版局还曾专门出版了薛岳撰写的《天炉战》一书。


王海成

天炉战法首创于抗日名将薛岳将军。是时任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将军在抗战中的得意之作。


天炉战法投入实战是1941年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从1939年到1944年,日军四次从岳阳方向向长沙发起进攻。

前两次双方互有攻防,打了个平手。总结了这两次会战的经验教训后,第三次长沙会战,薛岳将军祭出自己的新法宝——天炉战法。结果有如神助,日军惨败,中国军队取得了国内外闻名的长沙大捷。

但是第四次会战却输了,可见天炉战法也不是万能的。

对天炉战法最权威的解释来自于发明者薛岳:““在预定之作战地,构成纵深网形据点式阵地,配置必要之守备部队,以伏击诱击侧击截击尾击堵击诸手段,逐次消耗敌力,挫其锐气,然后于决战阵地使用优越之兵力,实行反击及反包围,予敌以歼灭打击,盖为后退决战方法,因敌之变化而变化之歼敌致胜新方略,如炉溶铁,如火炼丹,故名”。


天炉战法主要攻击日军的两侧和前后脱节部。第四次被日军识破。日军齐头并进,注意保护两侧,于是天炉战法被迫,长沙被破。

可见再好的东西也不要重复用第二次。


沧海历史春秋

关于这个问题我最有发言权,薛岳在战斗前已经熟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作为理论基础,而后又有周恩来同志的当面提点,到后来具体作战的时候有八路军驻长沙的代表彭中华同志的具体指导,所以薛岳才能够战胜日本鬼子。不明白的请看三遍长沙保卫战电视连续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