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英国不参加两次世界大战,能否保住世界霸主的地位?

鱼和美元

当然保不住了,英国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就是为了保住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积极参战尚且如此,何况是被动等待。



英国之所以能够从一个偏僻的岛国,发展成为世界霸主级的日不落帝国,成功的关键在于三点。

第一,政治制度。英国率先完成了从君主制到君主立宪制的转化,新兴的资产阶级让社会变的更加自由,思想不受压制。思想的解放必然导致社会各个方面的全面进步,例如文艺复兴以后,欧洲在文化艺术上的快速发展。


第二,科学技术。思想的解放使得科学技术迅速发展,以蒸汽机为代表的英国率先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从手工制造到工业生产的转变让英国具有更加强大的生产能力。

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大批新式武器,例如枪械,大炮,这让人口稀少的英国在战争中取得巨大优势。在各个战场,例如非洲等,尽管英国的敌人数量众多,但是武器装备的优势可以弥补这一不足,所以英国能够成为超级大国。


第三,领土面积。英国本土面积狭小,但是凭借在世界各地抢占的地盘,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原料生产国,也拥有最大的市场。

英国抢占先机,但是不能阻挡后进者,法国,美国,德国纷纷跟进,各自完成了工业革命。

英国人横行天下之际,德国甚至还没有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统一,也就无力与英国竞争,当德皇威廉一世和俾斯麦统一德国后,世界上的殖民地已经瓜分完了。


英国的衰落关键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这次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开始,随即迅速蔓延到全球,电气时代在原有基础上,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各国在科学技术方面进行了惨烈的拼杀,技术先进的一方成为胜利者。

如果对高中物理还有印象的话,书中提到最多的当属德国物理学家,这让德国的发展一帆风顺,大有超过英国之势。

英国虽然拥有众多殖民地,但是殖民地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能力相对落后,各国的实力基本依赖于本土。二战之前,德国的工业生产能力跃居全球第三,苏联第二,美国第一。



英国参与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是为了抗击德国对自己地位和利益的挑战,德国的目标是英国,英国无论如何是躲不过去的。如果英国不参战,它的盟友接连倒地,处境将更加危险,英国别无选择。


绿色落日

什么是世界霸主?除了经济和军事实力无与伦比之外,还要具备维持基本的世界秩序的能力和意愿,特别是要具备保护盟友的能力。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争夺世界霸主之战,确切地说,都是德国挑战英国霸主地位而引起的。而德国发动战争的时候,首先瞄准的不是英国,而是周边的小国,如捷克斯洛伐克;得手之后,德国开始进攻英国的盟国,先是波兰,然后是法国、低地国家,最终目标则是掀翻英国的位子,自己当世界老大。(当时的名义上的世界霸主还是英国,美国在闷声发大财)

英国想跟德国干仗吗?并不想。这就是为什么会有绥靖政策(导致捷克斯洛伐克被吞并)和奇怪战争(静坐战争,英法坐视盟国波兰被占领)了。所以说,英国这个外强中干的世界霸主,其实是不想打仗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时英国迅速动员,进入欧洲大陆帮助法国顶住德国,效率还算高;但是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的作战意志就弱得多了,这也是国力衰落后的必然结果。

(1917年英国的军工厂)

那么英国为什么还是硬着头皮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首先是世界霸主的帽子压得他必须行动。如果不行动,自己的小弟纷纷被打倒,进而加入德国人的阵营,那他这个霸主就没有任何得力盟友了,霸主成了光杆司令还是霸主吗?相当于自动让贤了。

其次,德国人的胃口绝对不是打掉英国的爪牙就会满足的。德国人的最终目标是掀翻英国的世界大国地位,让自己妥妥地成为欧洲乃至世界第一大国。事实上,任何欧陆强权在崛起后,都会打破欧洲大陆的实力均衡,进而谋求欧洲霸主地位。鉴于欧洲在当时的世界中心地位,欧洲霸主一旦荡平欧洲,必然向海外发展,进而威胁到英国的海洋霸主地位,而制海权是英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根基所在。这也是英国一直试图维持欧洲大陆的势力均衡,把自己打扮成离岸平衡手的原因。

历史也一再表明,英国维持欧陆均衡的必要性。例如,拿破仑帝国、纳粹德国,无不是在荡平欧洲之后集中精力对付英国。当然,英国没有料到的是,在自己作为离岸平衡手试图恢复欧洲均衡时,他已经不自觉地卷入了欧洲争霸战的参与者,而帮助欧洲实现均衡的则是两个侧翼大国——美国和俄国(苏联)。


布莱克怀特

英国要始终保住自己世界老大的地位,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其一,欧洲大陆始终处于力量均势。

其二,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不会遭到新崛起国家的威胁。

其三,美国始终奉行“孤立主义”,不插手欧洲事务。

其四,殖民地体系内部团结稳定。

以上这4个条件,如果大英帝国能够一直保持,那么大英帝国的老大位置是可以保持很久的。

可问题在于,这4个条件,大英帝国都很难持续保持。

首先我们来看,欧洲大陆能一直处于力量均势呢?

难度是很大的,因为英国人虽然建立了广袤的殖民帝国,可是欧洲大陆上却非常不安分,拿破仑建立的法兰西帝国差一点把英国给踹翻,英国人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拿破仑流放到了大西洋的孤岛上,更不用说此前法国和英国基本上就是一对冤家,打打停停。

但是法国毕竟被英国给压制了,此时英国人就需要和法国人联合,去怼德国,后期克里米亚战争,把德国打服了,可是故事没完啊,紧接着没多少年,欧洲大陆上又打出了个德意志帝国,而且一出场就把法国人给干趴下了。所以说,英国人的对手,先是法国人,后来是俄国人,再然后就是德国人,在这期间,大陆均势被打破两次,第一次是拿破仑,将欧洲大陆给吞了,第二次就是德意志帝国,将法国打蒙。虽然这两次均势都被打破,但大英帝国又奇迹般的恢复了均势,德意志帝国最终也没能吞并法兰西第二帝国,反而把法国推进到第三共和国的时代。但是对于英国人来说,法国人、德国人和俄国人,总会在某个时刻,把均势给打破,所以你看后来的历史,德国在二战时又把欧洲大陆给席卷了,二战之后,苏联称霸一方,英国人在欧洲大陆彻底失去了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美国。

那么为什么英国人这么害怕均势被打破呢?因为大英帝国虽然四肢发达,可是它的中枢系统,确实不列颠群岛,假如大英帝国的核心在加拿大,估计也就不在意这点事了。因为只要欧洲大陆上有个强权能够整合全部力量,下一步就是要征服不列颠群岛,这对于英国来说,就等于大脑直接受到了威胁,就算你殖民帝国再广阔,但是被人斩首,也就顷刻瓦解了。这也有点像大明朝,天子守国门,虽然大明帝国的疆域非常大,人口众多,但是首都始终受到北方民族的威胁,即便是自己内部后期造反的李闯王,在攻占首都后,大明帝国也是瞬间崩溃。因为一旦被斩首,剩下的地盘,就算再大,也极有可能陷入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最后大家谁也不服谁,也就像南明政权那样,被清军各个击破,最后敌人不断地席卷你的四肢,也就彻底死亡了。

那么有人说,为什么英国人不迁都加拿大呢?这就相当于问,一个人的头可不可以长在肚子上呢?很显然,大英帝国的核心就是不列颠群岛,这个事实是无法改变的,如果要变更核心,学习咱们历史中的那些少数民族,动不动就迁都,动不动就汉化,可英国人的殖民地之间隔着的是大洋,你把英国整个复制到另一个岛上,倒还不如直接去殖民呢,因为成本低,收益反而可以不断的给本土充血。所以说,对于大英帝国来讲,最佳的策略,依然是坚守本土,这里是防守能力最强的地方,你把防守中心的任务放到加拿大,可那里地盘那么大,你守得住吗?但是你守卫不列颠群岛,反而简单的多。

可也正因为如此,大英帝国的对手们都明白,只要把你本土给占了,你就完蛋了,所以这些强国都想打破均势,合欧洲大陆之力,吞并不列颠群岛。因此,大英帝国为了防止这个局面的出现,就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来阻挠对岸强国的崛起,可是干大事是需要花钱的,如果自己实力不够该咋办?那就只能找人帮忙,要么借钱,要么出兵,可是一旦这么做,你这老大的位置就保不住了。

再者,我们来看一下,大英帝国的殖民体系能否始终保持团结?

这基本上也很难。如果大英帝国是一个大陆,那么你控制了中心地区,四周的这些诸侯们,就算觊觎你的核心位置,但也被压制了,因为你在中心地区,控制四方,是事半功倍的,谁不服你就可以打谁,而四周的这些诸侯们,想要联合起来对付你,就比较困难,除非出现一个能和你抗衡的诸侯。所以你看处于中心位置的王,可以拉左侧和右侧的去打你下边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状况,中心位置在大概率上是比较稳固的。即便中心位置实力变弱,但是由于四周的诸侯们力量出现了均势,也可以再制衡他们,大家都不敢轻举妄动来占领中心地区,否则就会遭到别人一致的报复。

可是大英帝国的核心再不列颠群岛,它的诸侯们是分散在全球,原本就没有“四周”这个概念,这些诸侯对于中心来说,也无法有效的制衡,而且无论是中心看诸侯,还是诸侯看中心,大家都感觉不出区别,这也意味之大英帝国不可能长期控制某一个殖民地,只能占据关键的“点”,比如说重要的港口,还比如说像战略要地,类似苏伊士运河这类的。但是这些战略要地,只能对诸侯们起到威慑的作用,并不能阻挠诸侯们分家,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英帝国对于殖民地的控制会越来越弱,直到大家都不再听你的号令。

再来看第二点,这个殖民体系就不会被挑战吗?

这也是很难的,因为要想阻止欧洲之外的大国崛起,大英帝国就得再组建一个体系,来遏制其崛起,但是这几乎是很难做到的,往往一个地区大国的崛起,周边都没有能够制衡的力量,最关键的是,你拉拢扶持一个国家去制衡另一个国家,最后的结果却是两个国家都变成力量较强的国家,最终你大英帝国的处境反而很尴尬。

至于美国能否保持“孤立主义”,殖民体系内部是不是团结?这个都是很难保证的。

因为对于美国来讲,能够关起门来过日子的前提是英国人自己很争气,能够保证大西洋屏障的安全,这就相当于美国人让英国人顶在了前面,来对抗欧洲大陆上的强权,可是英国人如果顶不住了,美国人为了自己的安全,就不会放任不管了。因为一旦大西洋屏障消失,欧洲大陆上的霸主就具备了进攻北美的条件,那对于美国来说,将是极大地挑战。

那么殖民体系内部是不是能保持团结呢?

这个主要取决于大英帝国自己的态度和能力,你有能力保护小弟们,小弟们自然会跟着你混,可是最后,你看像澳洲,英国人自己都顾不过来了,小弟的事你就自己想办法吧,因此小弟们都跟着美国混了,因为英国这个大哥太不靠谱了。


图维坦

可以这么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继续。大战的实质也就是帝国主义争夺霸权的斗争,这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19世,纪末,整个世界已被帝国主义瓜分完毕。德,美作为后来者赶上并超过了英国,德国成了占全球四分之一殖民地英国的最大挑战。中东地区,拉丁美州地区,海上都成为英德矛盾的焦点。在20世纪初,形成了德奥意同盟和英法俄协约集团。在这两个集团的形成过程中,英国曾奉行“光荣孤立”政策,但因为德国把它作为争霸世界的主要对手,所以它不得不放弃了这种外交政策,又放弃了传统的仇法政策,与俄国也作了妥协,这样才完成了战前准备。因此,一战是帝国主义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英国作为老牌殖民帝国,它虽不愿意参加战争,但又不愿意放弃既得利益。这样它就不得不加入进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英国也是不愿意参加的,所以,它一开始对德国一直采取的是绥靖政策。在希特勒出兵占领来因兰后,法国政府请求英国支持法国在来因兰问题上和德国进行对抗,但英国不愿冒战争危险。在德奥“合并”上,英国也不加阻拦。特别是在捷克斯洛伐克问题上,英国曾经在慕尼黑会议上庄严承诺它不受侵犯,结果也食言了。无论是英国还是法国,在德国占领捷克斯洛伐克时动都没动。时任英国首相张伯伦原打算的是给希特勒打开东进大门,玩弄纵虎伤人的策略的,目的也是为了保护自已的利益。但希特勒欲壑难填,他的目的是争霸世界,而不仅仅是中欧。这样,即使英国不参加二次世界大战,它的世界霸权也会失去。而参加世界大战的结果,特别是第二次世界,英国表面上也是战胜国。但结果是东欧归了苏联,增加了苏联的势力范围。而英国却实力大减,和西欧一道,成了美国的附庸,结束了它称霸世界的历史。一切都是按照“实力”和“资本”的多少来瓜分世界的,也就是说,这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


天太2

教科书上解释:两次世界大战的的根本目的就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所谓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就是:政治地位与经济地位不匹配。具体表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国德国迅速崛起,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红利,在工业领域近乎全面超越英法(这个是经济领域)。而政治领域:世界的中心依旧是欧洲,而欧洲的中心是英法,其中法国附属英国的霸主地位,世界的政治秩序的制定者是英法,美国当时崇尚孤立主义,这并不是美国不想当秩序的制定者而是由英法把持美国插不上手。德国也是这样,一战想要更多的政治权利,二战想要打破凡尔赛体系的束缚本质上还是要求世界霸权。这就是所谓的政治经济不平衡,经济和政治是想匹配的,经济实力决定政治实力。美德经济上可以通过工业革命弯道超车,而政治上想要改变自己的地位没有弯道,只有战争。这就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根本目的。利用战争夺得世界霸权,重新瓜分世界,夺得英国的市场(殖民地)从而更好的为德国的经济发展服务(本质上还是经济利益)。

有人说如果没有两次世界大战英国会不会还是霸主,对此我想回答的是:不可能没有,因为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必然导致冲突,而冲突的国家是世界前列,缺乏制衡因素,战争是必然的。冷战没有演变成热战就是因为美苏势均力敌,美国经济霸主无可撼动,苏联也有自己的市场(社会主义阵营都是苏联的市场,包括中国),军事上美苏都拥有毁灭对方的实力,制衡的因素让两个庞然大物没有爆发战争,而且他们的世界政治地位基本与经济地位匹配。小日本儿在联合国上蹿下跳想要入常的原因也是政治经济不平衡,经济上世界第二(现在是第三),政治上却是美国的附庸,没人鸟它。

还有就算我们假设没有两次世界大战,按当时英国德国发展状况来说,英国已经落后,科技的制高点已经从英国转到了德国,经济已经超越英国,正常发育下去英国也迟早被德国取代,经济霸主已经丢了,世界霸主丢了是迟早的事儿。

所以英国无论如何都保不住它的霸主地位,因为两次大战的目的就是世界霸权,英国是权力的中心,怎么可能跳出这个漩涡置身事外呢,既然经济上已经开始落后政治上也早晚会被取代,世界霸主的政治地位需要经济地位来支撑,就像现在的美国一样(如果失去经济霸主的地位如果美元不再是世界货币美国就不再是霸主)战争只是夺权的一种极端手段或者过激的方法!


托马斯_潘恩

两个字:不能。

首先说,当年的大英帝国作为世界霸主,本身就是依靠不断的发动战争占领大量殖民地获得的。而一战、二战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是当时的世界列强们想要重新瓜分世界,重新分配殖民地。因此,如果英国不参加两次世界大战,结果就是他的殖民地被德国等其他列强夺走,世界霸主地位还是不保,想要独善其身,既不参加战争又保留自己的既得利益是不可能的。

第二,如果说英国不参加战争,甘愿放弃自己的殖民地,也许英国本土不会受到二战期间那样严重的战争破坏。但是,因为英国不参加战争,也就没有资格享有战胜国的资格,没有资格参与瓜分战争结束后的世界。特别是二战结束后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地位也就不可能获得,这样,他的世界大国地位还是无法保留。甚至,因为不参加战争而丧失现在世界五强地位的话,估计英国现在的国际地位将会是世界二流国家了。

第三,世界霸主地位的取得和维持,是建立在国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经济水平上的,在二战之后,因为二战的原因,欧洲已经被打的稀烂了,即使是英国能够独善其身,也没法带领欧洲实现重建,因为那个时候,世界经济和政治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美国,只有美国才有足够的武力和财力保证欧洲不再受到战争的破坏,同时带领欧洲(其实世界很多国家都是受益的)重新发展起来。

所以,英国参不参加两次世界大战,对于他丧失世界霸主地位没有根本的影响。


一介常人

两次世界大战都是对英国世界霸主地位的挑战,不是英国想不参加就不参加的,既然是对英国霸主地位的挑战,那是无论如何都避免不了的,即使英国愿意将自己的世界霸主地位让出去,也无法避免不参战,历史也证明这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夕,全世界都知道德国希特勒在准备着战争,但是当时的英国却是一再的对德国忍让,在二战爆发前夕,德国就得到了奥地利,之后又通过与英法两国的谈判,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地区,最后更是控制了捷克斯洛伐克全境。英国为什么不在一开始的时候就阻止希特勒的行动呢?除了希望能够祸水东引外,难道不是因为英国的国力衰弱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还未完全消除,英国首相张伯伦很可能就是认识到了这一点,才一再的执行绥靖政策,对德国忍让,为英国赢取时间,但是一味地忍让并没有还来和平,二次世界大战还是爆发,后果更为严重,战火烧到了英国本土,英国再也没有成为世界霸主的资本,反而是美国趁势而上,接了英国的班成为世界霸主。

而在大洋的另一边,美国在一战前就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工业能力全球第一,这也是在挑战英国的地位,尽管仅仅是经济上的,但是长时间下去也会挑战英国的地位,英国迟早也会想办法来打击美国,迟早双方之间也会爆发冲突。

英国面临着来自欧洲大陆和美洲大陆的双重挑战,即避免不了战争,也无法无视美国的崛起,世界霸主地位旁落是很正常的事情。


Freed4om

权力,霸主都是力量的象征。你的政治,经济,农业,工业,军事等地位别人是撼不动的,这叫强大,只有强盛,才能成其霸业。而霸业(主)是靠野心支撑的。没有野心就没有战争,没有战争,就显不出强弱。霸主地位不是吓出来的,而是打出来的,人间世界本就如比。你不强大谁能服从?当然英帝国的当年霸主地位被二次战争托垮也占其中之一,可以说是被击倒提前了三十至五十年。(即是没有二次此战争,也不过再延续五十年上下)。因为那时,英帝国经济与军事已开始衰落,而德意法俄美已逐步开始崛起,特别是德国,当时已呈现其野心霸主的姿态,可以说是战争打垮了英帝,也更是打垮了德国自己,如果德国不发动战争,不那么着急,早晚霸主必属,而是自己给自己掘了个坟墓。通过战争而美国坐收了渔利。不然的话,英帝不会急衰,美帝不会凸显,而德国必然主导世界。无参资料,简析。谢谢。


福自福地來wjf

应该说答案很明确,不能!除了国家之间实力增减变化造成的不确定性,各大洲民族主义的兴起也会促使英国在全球的殖民体系瓦解,使它的霸主地位不保。

如果英国没有参加一战,法国就很有可能战败,德国可能早早当上了欧洲霸主,也就不会有二战,如果英国没有参加一战,俄国也会被德国征服,那么占据了欧亚大陆德国不想当世界霸主都不行,也就没有英国什么事,即使美国赶过来增援法国,只要英国保持中立,美国也无法登陆,更不要说击败德国。

假设英国参加了一战,没有参加二战,霸权仍然要旁落,法国战败后,欧洲就是德苏两国死磕,如果英国不参战,美国也有可能中立,那么新霸主仍然会在德俄之间产生,新霸主如果觊觎

英国的殖民地,英国也将无力抗衡,同样会失去霸主地位。

应该说英国的霸主地位并不是通过战争获得的,要弄清楚英国的霸主地位,应该去了解它世界上最早的代议制民主,光荣革命,大宪章的签定,工业革命等历史事件,而不是战争带来的霸权。


皓月千山

二战以前,世界的政治中心一直都在欧洲,作为殖民帝国主义的英国可谓首屈一指,这就决定了英国在各种国际问题当中不可能置身事外。如果说要这么做的话,他会面临两个结果,一是丢掉国际事务的领导权与话语权;二是损害自身的国家利益。



英国的外交战略的核心就是“大陆均势,光荣孤立”。大陆均势,其轻易不与大陆国家结盟,保持自身的自由,当大陆出现陆上霸权国后,其往往会加入并不是强大的另一方,与霸权国周旋并最终将其击败,但又不会过分打压他,以保证大陆国家之间的力量平衡。英国的霸主地位主要依靠其广阔的殖民地,并通过其强大的海军维持自己的殖民霸主地位。在18世纪末初以前当时的欧洲陆上的海上强国相继被英国打败,唯一能与英国一较高下,争夺殖民霸权的就只剩下法国,英国通过组织7次反法同盟彻底打败法国,并在1805年特拉法尔加海战中击败法西联合舰队,一举成就海上霸主地位。


19世纪末期,欧洲大陆的政治版图发生巨变,意大利与德意志先后完成统一,随即德奥意结为同盟,并与当时的法俄形成一种事实上的对峙状态。英国的外交政策也发生变化,以迪斯雷利和索尔兹伯里两位首相为代表英国保守党政府倡导“光荣孤立”的政策,其核心在于维持当时的欧陆平衡状态,英国置身事外不参与到欧洲大陆的同盟当中,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对欧洲事务进行协调。从这里可以看出“光荣孤立”是一个“既想当婊子而又想立牌坊”的矛盾政策。其最终的结果也注定失败,德国在欧洲越做越强(其实这一时期英德关系尚可,德国曾试图拉拢英国),英国的协调越发力不从心,并遭到各国白眼与排挤。在德国试图挑战英国海上霸权后,最终被迫放弃光荣孤立,重归大陆均势,与法、俄协约。



二战,英国更不可能置身事外,其实开始英国的对德绥靖可以说是一种迟疑加幻想,其又犯了岛国老毛病然,想置身欧洲事外。然而希特勒的野心,直接破坏了英国主导建立的凡尔赛体系,他又不得不管。最终,仓促应战,被迫撤离,也从此让出了主导世界秩序的霸主地位。综上所述,英国本身的实力和地位就决定了他的使命,一二两次世界大战,德国主要针对的就是英国,争夺的就是英国的殖民利益和海上霸权,随着二战的开始,世界殖民体系解体,殖民帝国英国自动将霸主让位给了以美苏为工业化国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