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新創|孔凡忠:自動駕駛商業化取決於兩個關鍵因素

汽车新创|孔凡忠:自动驾驶商业化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丨智庫君

“與自動駕駛相比,網聯化對整個汽車產業未來的變革起的作用也是非常大的,或者說更大。”

在中國汽車三十人智庫鼎力支持的汽車創新峰會上,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副院長孔凡忠對傳統車企在智能化與自動駕駛技術方面的未來規劃和挑戰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在我們的產品中,已經得到應用的,像車聯網智能車機制,已經構成了端管雲的架構。未來,除了傳統的電動或者燃油驅動之外,雲端數據的驅動會成為可能。所以現在在研產品中,車聯網智能司機會成為標配。它為消費者提供在線導航,語音娛樂以及信息服務。

另外還有一塊基於THP的遠程的車控,可以把車聯網很多信息提供給消費者,同時還有語音控制也給消費者帶來新的體驗。”

汽车新创|孔凡忠:自动驾驶商业化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車聯網帶來的挑戰也是毋庸置疑的。孔凡忠認為:“以前的車輛不聯網,未來是適應聯網,第一個挑戰就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原來的車輛有主動安全和被動安全,信息安全比這個來的更多,因為這裡涉及到個人的隱私,破解後會讓車剎車失靈等。”

自動駕駛將在2021年取得量產

在談到自動駕駛以及自動駕駛的商業化時間時,孔凡忠明確表示,初步判斷量產時間跟兩個因素有關係:

“一個是高性能的傳感器,例如固態的激光雷達取得量產,時間大概是2021年。所以基於L3,包括L3.5,預計到2021年會取得量產。

第二個因素是成本。自動駕駛技術沒有大批量使用之前成本很高,甚至比汽車價格都貴。所以成本也是一個制約,量產的時間估計到2021年。”

汽车新创|孔凡忠:自动驾驶商业化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孔凡忠指出:“目前很多做自動駕駛的技術公司,包括整車廠都可以做出實現L3功能的樣車。但是什麼時間能量產,這是比較難的。難在什麼地方呢?難在於它的功能安全。怎麼樣做到它確實跑起來了,目前還沒有標準,也沒有誰敢去量產。”

“實現自動駕駛還需要把整個場景庫建立起來。像前一段時間發生的Uber撞人,特斯拉撞人,就是場景沒有驗證過,沒有驗證就實現的功能才在使用者的使用場景中暴露出來。”

孔凡忠認為,自動駕駛會首先會在30公里以下的低速場景和結構化的場景中實現,例如代客泊車和高速公路的自動駕駛,很有可能在2019年走向量產。

“汽車進了車庫,從電梯到車位,完全可以實現把車喊到電梯來,也可以從電梯一按讓它停到車位。也可以做到讓車從地下三層到地面上來。

汽车新创|孔凡忠:自动驾驶商业化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這方面的技術發展的非常快,應該說功能基本完全實現。現在是需要反覆的驗證,驗證完後確保它能實現百發百中。因為這個場景是有限的,而且可以把各種場景全部驗證完畢,所以我預計代客泊車在2019或者2020年投入使用。

另外一個場景就是高速公路。這個場景相對來說是一個結構化的路面。上高速路後就是結構化,單車道運行還有變線,如果把場景庫建立起來,經過大量測試驗證,這塊也是可以實現自動駕駛的。還有港口,碼頭等場景也是結構比較單一的,這方面成熟後也可以向量產化推進。”

汽车新创|孔凡忠:自动驾驶商业化取决于两个关键因素

提到自動駕駛的研發路徑,孔凡忠認為需要傳統企業和新創勢力共同開發:

“傳統企業對於場景來說,驗證的非常充分,有可靠性以後才會達到量產上市。而很多科技公司更多的注重實現功能。

所以兩者的結合既有傳統汽車行業的優勢,按照工匠精神一步一步地去驗證標準,追求可靠性;同時再加上科技公司人工智能的自我學習的精神,可能更有助於自動駕駛L3,甚至L4的實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