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中國路試丨寶馬來了,下一個是誰?

自動駕駛中國路試丨寶馬來了,下一個是誰?

跨國汽車企業推進在華自動駕駛研發佈局。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文丨左茂軒

5月14日,寶馬正式獲得由上海市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推進工作小組(上海市經信委、上海市公安局、上海市交通委三個部門聯合組成)頒發的上海市智能網聯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由此,寶馬成為第一家在國內獲得自動駕駛測試牌照的國際整車製造商。

以寶馬為代表的跨國整車製造商,正在全球範圍內貫徹新“四化”相關戰略,加快推進在華的自動駕駛本地化研發。

同樣,跨國零部件巨頭也正在將業務向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領域進行延伸。面對智能網聯汽車最大的市場,零部件企業們重視智能網聯技術的中國本土化,希望能夠儘快在華路試。

零部件巨頭計劃在華路測

“任何自動駕駛的開發都是針對交通場景和不同市場的。如果投放中國市場,肯定要在中國做驗證。在某種程度上講,中國的駕駛環境是最具有挑戰性的。或許今後所有的自動駕駛系統在中國首先做測試驗證的話可能更有效。如果在中國的這些技術能夠真正滿足客戶需求的話,也能滿足世界上其他市場的需要。”4月26日,法雷奧中國區首席技術官顧劍民在接受智庫君採訪時表示。

據瞭解,法雷奧計劃和國內一到兩家主機廠合作進行路試。顧劍民同時也表示,目前法雷奧在中國還未取得路測資格,但不排除將來單獨申請資格的可能性。

自動駕駛中國路試丨寶馬來了,下一個是誰?

顧建民

安波福同樣將在中國開展路測提上日程。“現在國家政策放開了,我們想要做的就是打通這個環節,接下來很快會看到L2+的真正落地。此外我們也正在研究什麼時候把Level 4按需出行引入中國市場,目前還在考慮各方面的因素。除了牌照以外,我們還需要整合一些配套設施,如數據、高清地圖接入等才能開始在國內路測。”安波福主動安全與用戶體驗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王展告訴智庫君。

不過,跨國零部件企業與中國主機廠合作的邊界在哪裡?

除了向零部件企業提供本土資源和數據外,主機廠能夠在合作過程中收穫什麼,是否能夠通過合作在核心技術上取得進展,值得思考與權衡。

據博世集團董事會成員、汽車與智能交通技術業務部門主席Rolf Bulander介紹,博世正在不斷開發和推出符合中國本土化的駕駛員輔助系統、自動代客泊車以及一系列自動駕駛技術,許多關鍵產品和解決方案都已經運用於自主品牌車型。吉利、長城、WEY和長安等國內24個自主品牌在其車型中搭載了博世的駕駛員輔助系統。此外,博世已經開始與國內主機廠在二級自動駕駛上進行合作。

看重中國智能網聯市場

自動駕駛中國路試丨寶馬來了,下一個是誰?

在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浪潮下,隨著IT公司和新創企業的入局,正給傳統汽車產業中掌握多項核心技術的跨國零部件企業帶來“焦慮”。即便是頭部跨國零部件企業,也不得不面對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進行全面的自我變革。

去年12月,跨國零部件巨頭德爾福完成了對其動力總成業務部門的拆分,成立兩家子公司。其中,安波福聚焦自動駕駛,德爾福科技專注動力總成。

據安波福公司亞太區總裁楊曉明介紹,安波福的轉型目標是要作為一個技術性公司,成為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系統的供應商。

“我們的目標是要做汽車的大腦與神經系統,我們要提供信號以及電力系統架構,傳感、計算、軟件以及系統的整合能力。作為系統供應商,安波福會在中國本土進行深入佈局。”4月26日,楊曉明在接受智庫君採訪時表示。

今年初,博世集團也成立了全新的智能網聯事業部,藉此持續推動向智能交通服務供應商的業務轉型。博世(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徐大全,成為博世智能網聯事業部的三個主要負責人之一。

“博世看重中國市場,未來智能化、自動化的新技術或許會在中國市場上最先落地。”4月26日,徐大全在接受智庫君採訪時表示,博世對中國市場的看重,是其被任命為博世智能網聯事業部的主要負責人之一的重要原因。

自動駕駛中國路試丨寶馬來了,下一個是誰?

徐大全

在智能網聯領域,博世更加謹慎。希望通過與合作伙伴達成聯盟,來填補技術的空白。

去年4月,博世與戴姆勒達成深度合作。今年年初的博世物聯網大會上,博世CEO兼董事會主席Volkmar Denner和戴姆勒董事會主席蔡澈共同展示了雙方合作的自動泊車技術。

在徐大全看來,跨界聯手的一個重要目的是為了擴大數據量,數據是實現智能網聯中國本土化的關鍵。“現階段各方對於數據的訴求是契合的。”徐大全表示。

顯然,博世在自動駕駛領域與戴姆勒的關係更加密切。徐大全告訴智庫君,兩家公司研發的成果,涉及到自動化核心的一些內容希望至少在一定的時間內有“排他性”。

“核心控制部分,我們在戴姆勒量產一段時間以後可以給別的企業提供,中間會有一個時間差。”徐大全表示。

也就是說,博世與戴姆勒之間合作研發的最新成果,可能不會第一時間運用到博世的其他夥伴身上,以確保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

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研發,要多方勢力合作。不同企業之間,目前已經形成了錯綜複雜的競爭與合作關係。智能網聯和自動駕駛的研發,將是零部件企業、主機廠和互聯網科技公司三方的合縱連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