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 — 張羽翔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張羽翔 1963年3月生

中央美術學院書法博士、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書法院研究員、中國書法家協會楷書委員會委員、北京大學名家工作室導師、清華美院張羽翔書法工作室導師、全國第十屆書法篆刻展評委。長期致力於書法教學,其獨特的訓練方法和神秘的“形式教學法”引起了各界的高度關注,形成轟動書壇的“廣西現象”。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陶弘景山中問答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長宜子孫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柳宗元江雪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海為雲是五言聯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篆書橫幅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眾妙之門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丈夫君子五言聯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問梅消息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從來即是五言聯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道法自然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歲歲平安

六〇印象 · 60年代篆書書家作品集錦—張羽翔

歡 喜

張羽翔的表面

肖 鑫

粗約地說,每個執著的書法實踐者都有自己的美學傾向和立場,張羽翔對理論和藝術史等領域有相當的興趣。像很多藝術學子一樣,張羽翔當年在國美求學期間深受“八五思潮”的影響,很熱衷於讀當時引進的外國藝術史和現代哲學、美學書籍,或一知半解,甚至未必真的就讀懂了,但是卻大大開拓了自身的視野,思維觀念都處於比較亢奮的狀態。比如他後來對自己的學生強調:“一個從事這門藝術的年輕人,應該瞭解西方藝術史。印象派到底是怎麼印象的,它的源頭是什麼,我們在書法上怎麼應用,包括行為主義我們又該怎麼吸取等等。”“在實際操作中,都要親手去試,簡單無所謂,作品初級也無所謂,關鍵是站在書法這個角度,看看書法形式本身是不是能夠適應各種不同的藝術形態。傳統書法形式裡面,實際上有開放的基因。”(《專訪張羽翔:做個很“表面”的人》)。這些都是他自己的經驗之談,可見西方現代藝術史論對他的影響之大。在影響過他的理論中,有貢布里希關於藝術心理學的理論、克萊夫·貝爾的形式主義美學、俄國的形式主義美學、沃爾夫林的形式理論、康定斯基的美學理論、蘇珊·朗格的符號論美學理論、阿恩海姆的格式塔心理學美學、結構主義哲學、解構主義哲學,後來又偏重於中國的儒釋道等諸子思想等等。

例如,張羽翔教學中強調形式元素拆解重組訓練,可見他受到過結構主義語言學的影響,關於能指和所指,結構主義認為符號的差異性是意義生成的前提,組合關係才是意義生成的條件。即便是同樣的兩個符號,只要組合方式發生變化,就必然產生不同的意義。有什麼樣的組合方式,就會產生什麼樣的意義。

張羽翔不管是教學還是臨摹創作,喜歡“戲擬”、“好玩”(Funy)、調侃、褻瀆等手法,也都融入到了他的言談風格和作品製作意識中。無論從形式、技法還是到書寫的文詞內容,都時不時閃現出他在嚴肅冷峻的現代主義背面那張後現代面孔。同樣在《專訪張羽翔:做個很“表面”的人》一文中,針對有人認為他的作品很有靈氣,也有人說他的作品有謔氣,張羽翔這樣回答:“無論靈氣或是謔氣,我都沒意見。有人把形式當作程式化,而我不是。作品可以搞笑可以戲謔,為什麼非要一天到晚正經八百呢?我高興做哪一方面就做哪一方面,形式的角度應該是中間狀態,是工具,它不應該是為某一種藝術形態服務的,就像我們一般說的普泛的科學,要看是哪一種意識形態來運用它。”

至於張羽翔後來更傾向於用中國傳統諸子哲學思想和概念,來解釋他的書法形式主義美學觀和教學理念,依我的看法,更多的是因自“善巧方便”的需要,正如《壇經·般若品》所說:“欲擬化他人,自須有方便。”當然,搞書法研究,必然也要深入到中國傳統文化思想中去。張羽翔認為早期的書法理論篇名用的基本上都是法家、兵家的術語,比如“筆勢”,“四體書勢”,“筆陣圖”,用儒家的術語反倒很少。其次是道家的二元辯證概念多,如“陰陽”、“起伏”、“聚散”、“離合”、“連貫”等等。這些閱讀很難稱得上是訓詁意義上的細讀,更像是主觀性很強的“六經注我”式的理解。對於他的這些闡釋,存在較大爭議,在做嚴肅學術性考據方面,慵懶的張羽翔似乎更喜歡用戲謔的姿態消解這些爭議,他所關心的,其實是實踐中是否能夠帶來效果。搞義理和文獻考訂的學者或許可以在嚴謹的學術層面質疑和駁倒他,但是這無法改變他“善巧方便”所指向的目標和感性自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