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最後一位狀元,試卷清晰如印刷體,慈禧看過後:立馬欽定狀元

導語:中國從實行科舉制開始到結束將近有1300多年的歷史,而狀元人數僅僅六百多位,可見考取狀元是十分不容易的。光緒三十一年為最後一屆科舉考試,今天就來說說在這最後一屆科舉考試中取得狀元的人。

清朝最後一位狀元,試卷清晰如印刷體,慈禧看過後:立馬欽定狀元

他叫劉春霖,字潤琴,號石篔,肅寧人。他的父親原本是個大字不識的農民,之後投靠親戚被介紹去衙門當差,才有錢給劉春霖讀書,他從小天資聰穎,學習刻苦,深受老師喜愛。最值得一提的是劉春霖的字體非常好看,當時的人們都說的:"大楷學顏(顏真卿),小楷學劉(劉春霖)"。

說回考試,當時清政府正處於內憂外患之時,慈禧太后想從入選的試卷中找點吉兆。翻開當時被考官命為第一的試卷,字跡流利清秀,文詞暢順華麗,內心欣喜。但一看考生名字—朱汝珍時,就想到當初支持光緒改良的珍妃,頓時不悅。再一看此人還是廣東人,更是氣憤,因為從太平天國的洪秀全到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再到反清的孫中山都是廣東人。所以直接把此人試卷丟到一邊,拿起第二份看。

清朝最後一位狀元,試卷清晰如印刷體,慈禧看過後:立馬欽定狀元

這一看,喜上眉梢,因為考生名字叫劉春霖,“春霖”春風化雨,甘霖普降,因為當年大旱,急盼春雨。而且劉春霖是肅寧人,“肅寧”肅靜安寧太平景象,讓慈禧對當時搖搖欲墜的清王朝懷有一絲希望,於是直接把劉春霖寫在第一位。而劉汝珍雖然被主考官多次保奏,依然被排在第二寫在劉春霖之後。

清朝最後一位狀元,試卷清晰如印刷體,慈禧看過後:立馬欽定狀元

據說當時劉春霖的考卷十分出色,文章行雲流水,排版清晰猶如印刷體一般,字跡力透紙背,而且一字不錯。雖然他得狀元有幸運偶然的成分,但不可因此而否定他的才華。到了第二年就徹底廢除了科舉考試,所以他成為歷史上最後一任狀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