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高的祖上原本是秦国宗室远亲,后来逐渐没落,等到赵高父亲的这一代已经逐渐没落到与普通百姓无异。赵高母亲犯过事,受刑后身体有残疾,不愿见人就留在了官府专门收留受刑人员的小作坊内生活。赵高几兄弟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出生。
不过赵高有个好父亲。赵高的父亲是当地官府的一名小吏,相当于后来的师爷,官职不高却熟知法律,文学书法也是一流的。有这样的家庭教育基础,子承父业,赵高的文学和书法造诣可以说远胜同龄人。在秦朝,普通人家的孩子要往高处走只有两条路,考学和军功。加入军队的话比较危险,很容易丢了性命,赵高没这个胆。秦国没有科举制,但是每一县一市每隔一段时间都有考试用来提拔普通人家子弟,赵高于是凭借自身的深厚学识通过一级又一级的考试最终走进了宫廷。
进入宫廷的赵高发现,宫廷里的饱学之士多如牛毛,什么时候才轮得到他出人头地。于是,他开始刻意忽悠他的上司,凭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把上司伺候得舒舒服服的嘴。上司觉得这个年轻人不错,于是多给这个年轻人机会让他表现自己。终于有一次,秦王赢政注意到了他。嬴政想这个人身材高大,又兼通法律和文学,留在自己身边既可以当作护卫又可以随时给自己参考和意见,帮自己书写诏命,做自己的近臣再合适不过了。赵高从此成了皇帝身边的人,职位不高影响力却非同小可。赵高是皇帝小道消息的来源,他说的话能够潜移默化影响皇帝的决策,皇帝的命令由他来传达,群臣都得对他恭恭敬敬。
仅仅是最高权利辐射出的光芒就已经让自己获得与那些士大夫高官几乎同等的尊崇和荣耀,如果最高权利在自己手上呢?赵高的野心在权利的诱惑下急剧膨胀,不过在面对秦始皇这类雄才大略的主只能强行把它埋到荒草地里去
胡亥的出现让赵高看到了攫取最高权利的希望。秦始皇赏识赵高的学识,让他给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当老师。赵高心想,扶苏虽是长子,但历来和始皇意见相佐,始皇早就不甚高兴。胡亥虽小,却深得始皇宠爱,只要自己周旋其间,胡亥不是没有登上大位的可能。而且扶苏有蒙氏兄弟辅佐,登位之后自己肯定不受待见,而胡亥生性顽劣,自己又是他的师父,有了这层关系,更易于被自己掌握。
于是,赵高决定为了权利皇冠拼一把,全力打压扶苏,扶持胡亥。
赵高教唆胡亥争夺帝位,在始皇面前表现出很孝顺的样子。而始皇屡次被扶苏顶撞,心里很生气,再加上赵高在一旁煽风点火,也萌生过用胡亥取代扶苏的想法。不过毕竟始皇是一代雄主,生气的时候是一种想法,过后认真想想自己的儿子中还是只有扶苏最适合当皇帝。
赵高没能忽悠住始皇换下扶苏。
不过,天赐给赵高一个绝佳的机会。秦始皇沙丘病重,急招远在塞外的扶苏回咸阳主持丧事,这份诏书被赵高截了下了。这个时候,赵高又开始用“社会关系论”忽悠起丞相李斯:"扶苏和蒙氏兄弟的关系比你要好得多,丞相之位到时候一定是蒙恬的。如果是胡亥皇子继位,丞相之位还是您的。"李斯从一布衣学子走到今天的地步不容易,实在舍不得位高权重的丞相之位,真的被赵高忽悠住了。
二人合谋赐死了扶苏和蒙氏兄弟。
胡亥登位后,赵高又开始忽悠胡亥:"您的那些兄弟都不满意您当皇帝,暗地里想要取而代之,一定要除之而后快。"胡亥的地位本来就来得莫名其妙,对自己的那些兄弟姐妹又没有什么感情,自然就答应了。赵高于是将在咸阳的诸公子和公主全部处死。
李斯眼见胡亥荒废国政,数次想要请见胡亥。赵高觉得李斯始终是个威胁,于是这边忽悠李斯"等二世有空的时候会派人告诉他,让李斯在这个时候晋见二世",然后每次二世玩得正嗨李斯就跑了进来,惹得二世大怒。赵高又忽悠胡亥“丞相的儿子李由和叛军有勾连”,胡亥也不调查直接赐死李斯父子。李斯这才意识到自己被赵高给玩了。
李斯死后,赵高接任丞相之位,全面掌控秦国朝政。
赵高哪懂什么治国,国政瞎指挥,还不允许别人提意见,以至于大臣们人人惶恐,有才干的官员被赐死,在外领兵作战的将领不敢回朝。秦国的内政外交被赵高弄得一团糟,最终玩死了秦帝国。
可怜,秦帝国贤臣良将如此之多,无一人看穿赵高的野心,任凭一个宵小之辈在秦国庙堂呼风唤雨。秦国出猛士,却少有侠心,秦国庙堂但有如荆轲那般的人结果了赵高,也不会有后来国破家亡的结局。
閱讀更多 古史文化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