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中華民族是尊玉、崇玉、敬玉、愛玉、貴玉和尚玉的民族,有著其他國家和民族無法比擬的獨特的玉文化史。

中國玉器藝術歷經漫長歲月,被人們賦予了無比神秘的色彩,承載著人們的精神寄託,深植於傳統文化之中,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無法替代的功用。8000多年前,原始先民就用玉製作工具和裝飾品。伴隨著原始宗教的產生,玉器在新石器時期成為神靈的信物。商周時期,隨著祭祀,禮儀的完備,玉器成為身份等級的象徵。進入漢代,神仙思想的盛行及“事死如事生”觀念的成熟,使玉器成為人們追求長生不死、千年不朽夢想的依憑。三國兩晉南北朝動盪時期,玉器製作陷入低谷。而當社會一經穩定,玉器藝術又煥然一新,迴歸民間,成為人們謳歌生活、抒發情感的寄託。

玉器既是中華民族聰明才智的結晶,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絢麗星空中一顆燦爛的明星,更是世界文化遺產寶庫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玉料之美

在古人眼中,“玉”是溫潤而有光澤的美石。這些美石是自然界的產物,以今人的眼光看,

“玉”就是幾種特定的礦石。為何這幾種石頭能被稱為玉呢?根本原因就在於,這幾種石頭被古人選中並雕琢成器,用來裝飾美化自身,進而用來通神與標識等級,這種帶有人文含義的器物是人們所追求和爭取的。因此,只有當這些美麗的石頭被雕琢成器,賦予文化含義,才昇華為玉。我們理解玉不能單純從其自然屬性來理解,還要加上其社會屬性。古人釋玉:“石之美,有五德者”。石之美,是玉的自然屬性;有五德者,指人們借物象形,將玉石所具有的光澤溫和、內外一致、聲音清脆、質地堅韌、柔中有剛五種品質與人應具備的仁。義、智、勇、潔五種品德相比附,是玉的社會屬性。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古玉誕生於不同歷史時代,承載著不同歷史使命,體現著不同歷史背景,在每個時代的使命和功能是不一樣的,玉的範圍也是不同的。這個時代的人們用幾種石頭表現玉文化含義,這幾種石頭都是玉;那個時代的人們就用一種石頭表現玉文化的含義,那就只有這一種石頭是玉。也就有了廣義的玉與狹義的玉。廣義的玉指歷史上所有當過玉的石頭,包括和田玉、翡翠、岫玉、南陽玉、水晶、瑪瑙、琥珀、珊瑚等;狹義的玉就是指和田玉。

新石器時代用玉是廣義的玉。美石即玉,但並不是說每塊美石都是玉,若那樣麻煩就大了,自然界數以萬計的美石都是玉了,人們就根本無法判別了。美石(玉)是指幾種特定的石頭,即新石器時代被人們用來加工成為有文化含義玉器的美石,沒有被用來加工成玉器的美石仍稱為石。玉和石就是如此區別的。

自西周以後,玉是狹義的玉,即和田玉。這個時期,人們認為只有和田玉是玉,此前被認為是玉的美石又被認為是石了。這種狀況持續至清代中期。和田玉成為玉器最重要的材料。

清中期以後,玉的概念又逐漸擴大,翡翠等新品種成為玉器材料大家庭的成員,這種情況延續至今,岫巖玉、南陽玉等日益被人們所接受。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羊脂級聚紅皮和田玉籽料原石

美石之所以能成為玉,是因為它符合人們的審美標準。在中國古代藝術品中,材料極具美質者,莫過於玉器。玉,質地細膩、折光柔和、顏色鮮豔、聲音美妙。玉之美,是天然的美,是永恆的美。那麼,玉有哪些美的特徵呢?

玉質美。玉料粒度細緻,質地細膩、堅硬縝密,有“堅縝細膩”之美;玉料滋潤光瑩,柔和且有光澤,具“溫潤而澤”之美;玉料雜質較少,有的甚至達到無瑕的程度,有“純潔無瑕”之美。玉料的玉質之美給人的感受是凝重、溫潤和純潔。

玉性美。玉料硬度高,可長久保存。玉料韌度強,具耐磨性,不易破碎。玉料光透柔和,多呈半透明狀,能夠充分彰顯腺朧的陰柔之美。玉料化學性質穩定,不易受酸鹼的侵蝕,埋藏地下千萬年而不朽。玉料物理性質獨特,導熱率低,故對冷熱變化表現為惰性,適於佩戴和把玩。

玉色美。玉料含有不同的元素,呈現出五彩斑斕的顏色。玉之美最直觀的形態便是玉石的顏色,古人描述為“黃如蒸慄,白如截脂,黑如純漆”。玉料的表皮有美麗的顏色,如秋梨皮、虎皮等。不同的玉色可以有不同的用途,表現不同的美感。

玉音美。玉料質地細密,敲之聲音遠播。玉磬的聲音即悠揚悅耳、清越綿長,

“玉振金聲”就是對玉音美的最好詮釋。

歷史上玉的主要品種有新疆和田玉、瑪瑙、琥珀、岫巖玉、南陽玉、水晶、翡翠等等。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清乾隆 碧玉描金編磬 

新疆和田玉以出產於新疆和田地區而得名,屬於角閃石類,硬度為6—6.5。有山料與籽料之分,山料呈塊狀,產於崑崙山脈,籽料多呈鵝卵石狀,表面常覆蓋有紅顏色的表皮,出於和田白玉河(喀什玉龍河)中。古代玉材以和田玉最佳。和田玉以顏色劃分,有白玉、黃玉、青玉、碧玉、墨玉之別,以白玉為珍,上佳者“羊脂白玉”,特點是“白、透、細、潤”,是和田玉之上品。西周至清代中期的歷朝歷代玉器主要是和田玉質,對中國玉文化影響巨大。

翡翠屬輝石類,硬度為6.5—7。顏色主要有翠綠、蘋果綠、白、紅等,透明至半透明,有玻璃光澤。翡翠原是鳥名,傳說翡為赤鳥,翠為綠鳥,也有說翡翠是一種羽毛紅綠相間的鳥,因這種玉的顏色與其相近而稱“翡翠”。以純正勻淨、細膩無瑕、透明度高、綠色濃豔者為佳。翡翠原料的主要產地是緬甸。翡翠作品始於清代中葉,發達於清代晚期。

岫巖玉簡稱“岫玉”,因初發現於遼寧岫巖而得名,分透閃石和蛇紋石,透閃石硬度為6~7,蛇紋石硬度為4~5.5。特點是質地細膩均勻,水頭較足,透明度高。其顏色有白、青、黃、淡黃、淺綠、翠綠等。岫巖玉開採歷史悠久,中國各地多有發現,新石器時代、清代後期及當代用作玉材較多。

南陽玉產於河南南陽的獨山,又稱獨山玉。硬度為6~6.5,幾可與翡翠媲美。這是一種多色玉石,色澤鮮豔,質地細膩,光澤好,硬度高,有玻璃光澤,透明或微透明。質量好壞主要依其顏色、透明度決定,以脂白和綠色的微透明體為佳,脂白像玉,綠色似翡翠。新石器時代、元代及當代用作玉材較多。

水晶礦物學名石英,硬度為7。因顏色的不同或包裹體的形狀而有許多名稱,無色稱水晶,紫色稱紫晶,黃色稱黃晶,紅色稱紅水晶,粉紅色與白色相間稱玫瑰水晶,煙黃褐色稱煙晶或茶晶,黑色稱墨晶,內有細如毛髮針狀包裹體稱發晶,含水珠流動包裹體稱水膽水晶,等等。以色彩鮮麗、包裹體造型別致者為上品。水晶在中國許多省份均有出產,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作為玉器原料廣泛使用。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清乾隆 纏絲南紅瑪瑙朱雀鈕寶璽「叢雲」

瑪瑙是一種同心圓狀或平行條帶狀的玉髓,化學成分與水晶相同,硬度為6.5~7。瑪瑙純者白色,因含其他金屬元素而有灰、褐、紅、藍、綠、黑等顏色,有時幾種顏色相雜或相間出現,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之分。瑪瑙顏色以明快、鮮豔、純正為佳。瑪瑙是傳統玉材,分佈廣泛,歷史上各個時代均有瑪瑙製品。

琥珀系古植物樹脂形成的化石,是碳、氫、氧組成的有機物,硬度為22.5。因質地及顏色不同又有不同種類及名稱:淡黃的半透明體稱松塔蠟;桔黃或雞油黃的不透明體稱蜜蠟;金黃或棕黃的透明體稱金珀,以金黃色最為珍貴;紅色的透明體稱血珀,以血紅純淨者最佳;色如咖啡、帶有規則的木條紋或同心圓層紋的不透明體稱雀腦。琥珀內常常包裹著完好的古生物和植物,如草木的葉、莖、花瓣和有翅的昆蟲,所含昆蟲形態完整、清晰漂亮者罕見。琥珀主要產自俄羅斯、羅馬尼亞、緬甸及琥珀異獸南朝江西省南昌市郊京山南朝墓出土中國遼寧撫順。自清代以來,琥珀大量作為玉材使用。

玉工之美

天然礦石的玉料,再美也不能傳承人類文明。人類按需求將玉製成器物,附文化信息於其上,才能使其成為文明的載體。玉器是以玉石為原料,按一定的工藝方法和流程雕琢成的器物。唐太宗說:“玉雖有美質,在於石間,不值良工琢磨,與瓦礫不別。”意思是說,石中之玉雖有美的本質,但不經精雕細琢,與破瓦亂石沒有區別。故古人云:“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琢磨璞玉,美玉出焉。琢磨君子,聖賢出焉。著名的和氏璧便是“理其皮而得寶”。可見,美玉來自人為,來自創造。雕琢美就是玉器創作的藝術美。璞玉只有雕琢成包含民族智慧和心血的玉器,才能使玉石的美感得以充分顯現,使人們感受到玉的美好,在感嘆大自然的造化和玉人鬼斧神工的琢藝的同時,產生美好動人的聯想,而將其最恰如其分地使用。這樣的玉器才具有無限的魅力和無比珍貴的歷史價值、藝術價值。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玉器製作大致可分四個階段:新石器時期的原始工具階段,新石器時期晚期至春秋時期的銅器工具階段,戰國至20世紀50年代的鐵器工具階段,20世紀60年代至今的砂輪工具時代。前三個階段使用的工具硬度不夠,不能直接加工玉器,需加解玉砂來完成,故又稱古玉加工方法;第四階段的砂輪工具足以直接加工玉器,又稱現代玉器加工方法。中國古玉工之美在前三個階段體現得淋漓盡致。

各個時期制玉工具雖有不同,但大同小異,都是以軟制硬。歷史上被稱為玉的材料,以今日標準衡量,除個別品種外,硬度多在6度以上,而古人加工玉器的工具,多是木頭、麻繩等軟質物品,直接加工玉器根本沒有可能。之所以能進行加工,就在於通過中間介質——解玉砂——來加工玉器。

解玉砂就是大自然到處都有的沙子,硬度在7度左右。制玉時,人們找來沙子將其分成大小不同的顆粒等級,以應對不同的制玉工序。古人制玉,就是將工具和玉料之間添加解玉砂,用特定的工具不斷地帶動解玉砂磨擦玉料。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紅山文化晚期 青玉帶齒動物面紋飾

新石器時代早中期的古人制玉,是以木片、麻繩等原始工具加解玉砂而製作出了大氣磅礴的紅山文化玉器、細膩入微的良渚文化玉器等驚世之作。這些玉器今天看起來仍然攝人心魄,美不勝收。

新石器時代晚期(約齊家文化時期)至春秋時期,銅器在生產中的應用使得制玉工具有了革命性的進步。尚不能確定工具的具體形態,可以肯定的是,以銅為原料的制玉工具,加解玉砂來完成制玉過程。銅質工具大大提高了生產力,為玉器的大量創作提供了條件。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手工砣機碾玉

戰國時期,鐵器普遍應用於生產,使得制玉工藝實現了徹底變革,開始使用砣機制玉。砣機,又名水櫈,是制玉的基本工具,它實際上是一架以腳踏為動力的磨床。在它的主軸上可安裝各種類型的鐵質磨具,又稱砣子,鐵的硬度只有5左右,有大小之分,作用相當於現代工業中的砂輪鋸。但砣機和砂輪鋸有原則性的區別:現代砂輪鋸是帶有金剛砂的電動工具,將解玉砂直接合成在砂輪上,硬度7度以上,可直接加工玉料;古代砣機以腳踏為動力,主軸轉動帶動砣子轉動時,鐵質鍘砣切不動玉料,需要在砣子與玉料之間添加解玉砂和水,方可磨製加工玉料。鍘砣的作用是壓住解玉砂,靠解玉砂研磨玉料,加工成玉器。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這句話道出了玉器加工的真諦。巧奪天工的玉器,不是雕刻出來的,而是以工具藉助於“它山之石”——硬度高於玉料的解玉砂輔以水琢磨出來的。制玉也由此稱治玉。如今,玉器加工條件得到改善,生產效率得以提高,但也失去了這種原始工具的制玉美。

欣賞古玉,制玉之美也在其中。

玉形之美

玉器造型多表現對稱與平衡之美,空間與層次之美,韻律與協調之美。

新石器時代玉器造型,多以幾何形和人物、動物形造型為主。北方地區以紅山文化玉器為代表,造型上最突出的特點是器物的神似和對稱,將人物、動物形象表現得生靈活現、棚棚如生,極具古樸道勁之神韻,最大限度地發揮玉質的自然特性,達到人與神溝通最佳效果的美好願望。南方地區以良渚文化玉器為代表,是以幾何形為主體的造型藝術,氣勢雄偉莊重,講究對稱均衡,方圓結合,器物邊角整齊勻稱,提升了玉器作品的藝術水平和視覺衝擊力的美感。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漢 玉龍鳳璧

商周至漢代的玉器造型,既非具象,也非抽象,而是介於二者之間。谷紋玉璧戰國中期湖北省江陵縣望山2號幕出土它是人們根據統治需要與人類想象形成的新器形。如《周禮》中記載的禮天、地、四方的“六瑞”,即璧、琮、圭、璋、琥、璜。將文化與觀念意識結合在玉器造型之中,賦予深刻的社會意義。

唐代至清代的玉器造型,多以觀賞與實用器形為主,創作題材多是選自日常所見的事物,傳統的壁、環、塊、璜等幾何形已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花鳥、人物形為主的造型,優美、含蓄、線條柔和圓潤,具有全新的美感,表現出玉文化的革新精神,將中國玉文化提升到了一個全新的層次。

玉紋之美

紋飾就是刻在玉器表面的圖案。對玉器情有獨鍾的中國人,往往將玉人格化,將自己的願望、追求,通過玉器紋飾表現出來,使其成為品德、禮儀、權力、吉祥的象徵。古玉圖案多“圖必有意,意必吉祥”,題材廣泛,形成了較固定的比喻與象徵。一代又一代,人們就是這樣通過玉器上的圖案、文字、諧音來抒發情感,寄託希望與夢想。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古玉常見紋飾,以龍、鳳、象、羊、公雞、柏樹、柿子、靈芝、桔子等表示祥瑞,如龍鳳呈祥、太平有象、三羊開泰、室上大吉、萬事如意、萬事大吉等圖案;以牡丹、芙蓉、海棠、蘋果、公雞、鴛鴦等表示富貴。如富貴長春、榮華富貴、滿堂富貴、功名富貴、富貴平安、一路榮華等圖案;以蝙蝠、佛手、壺等表示多福,如福壽綿長、福從天降、五福臨門、萬福攸同、一路福星、洪福齊天等圖案;以鹿、猴、獅、魚、公雞、鴨子等表示利祿,如馬上封侯、太獅少獅、魚跳龍門、五子登科、一甲一名等圖案;以松、柏、桃、龜、鶴、綬帶鳥等表示長壽,如松柏同春、代代壽仙、龜鶴齊齡、松鶴長春、齊眉祝壽、蟠桃獻壽等圖案;以喜鵲、蜘蛛等表示喜事,如歡天喜地、喜上眉梢、喜從天降、喜報春光、喜報雙安、燕喜同春等圖案。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孔雀玉佩

熱愛美、欣賞美和崇拜美是人類的天性。不同時代有不同的審美風尚和審美標準,不同階級及其代表人物也會賦予美以不同的內涵。因此,玉器的意蘊之美在不同的時代也有不同的解釋。但無論如何,玉總是美好事物的代名詞。玉在華夏民族的審美意識中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可以說,玉從一開始便與“美好”聯繫在一起。古人將玉美麗的特性人格化,融入美好的寓意,而成為神聖、尊嚴、高尚、富貴等一切精神美的象徵,形成了“以玉為美”的觀念。漢字可選出有玉(王)的字近500個,用玉組詞則不計其數。

“玉”在古人心目中是一個高尚的字,代表著崇高的品德、不屈的性格、高雅的情操和瀟灑的風韻。

玉美所表現的玉文化

玉文化是指古代玉器在製作和使用過程中,經過歷史沉澱所形成的典章制度、道德標準、信仰習俗、觀念意識、藝術風格等的社會文化功能。玉文化在中國文化史上乃至中華文明史上都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以玉石為載體,反映社會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面貌,貫穿整個中國文明史的一種文化現象,玉文化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穩固地植根於華夏民族的心靈之中,對中國歷史發展和傳統文化的形成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玉文化是建立在玉的自然美和人工美的基礎上,經過人們對玉器的神秘化、政治化和人格化的演繹、發展,長期積澱而形成的,其內涵既包括以其質堅、性溫、色美而久享盛名的物質文化,也包括在此基礎上派生出來的,以其“溫潤而澤”“瑕不掩瑜”“氣如長虹”的美德而廣為歷代仁人君子所推崇的精神文化。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九老圖筆筒

這種文化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玉器是美的承載先民在製作石器的過程中發現了獨具美感的玉,愛不釋手之餘,便傾其智慧和心血精雕細琢,將其美好的情感和願望融入其中,美妙神奇的玉器便誕生了。先民們首先想到的是用這美麗的玉器來裝飾自己,當然,這絕不是普通人享用得起的。玉器在8000年前以裝飾品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後,歷朝歷代再也沒有缺少過玉製裝飾品的身影。從最初的人體裝飾品,逐漸發展到人們衣食住行各個領域的裝飾物,足見人們對玉之美的喜愛程度。將玉視為天下至美之材的觀念,是構築中國玉文化的物質基礎。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神人 石家河文化(約公元前2500-前2000年)

玉器是通神的媒介在遠古自然崇拜的年代,人們威懾於玉的神奇瑰麗和珍惜難得,又無法正確認識玉的真正來源,如孔子說“山之精為玉”。在古人看來,玉既然是神靈之物,就應有靈異之功,因而推崇玉為事物之尊者,賦予神奇的功能。新石器時期,面對沒法解釋的自然現象,人們企望能和上天溝通,這就需要媒介來達到目的。古人認為玉是由天地之靈化生、山水之神凝聚而成的“神物”,有溝通人與天的功能,人們將其做成各種形狀的器物,通過佩戴或膜拜來達到人與天溝通的目的,玉從“美化”達到了“神化”的境界。

玉器是權位的標誌物

以玉器顯示權力、地位的現象在新石器時代晚期已出現,表明社會已分化,統治集團已經形成,行使著政治、軍事、宗教等各方面的權力。入周後,統治階級為了維護禮制,製作了大量的玉製禮器和禮儀佩飾,二者都是權力的象徵和等級的標誌。《周禮》《禮儀》《禮記》等文獻記載了西周有著體現等級功能玉器的名稱、形制、規格與用途,用玉製度森嚴、繁密。此後,歷朝歷代都對不同的等級持何種禮器、佩何種玉飾做出了嚴格規定,以避免等級的混亂與僭越。古代的玉禮制度,既可用來標誌地位身份,也可用來昭示權勢尊卑。只有貴為天子才可用全之玉(當然,這時的玉是指狹義的和田玉),其他階層等而下之,名位相當,等級森然。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三螭紋玉觚

玉器是德操的象徵古人將玉石本身所固有的自然品質和人們對善惡、是非、榮辱、美醜的觀念糅合在一起,加以擬人化的解釋,作為評價和判斷人們行為的標準,形成了“君子比德於玉”的觀念,產生了“玉德”學說。

孔子將“君子比德於玉”思想,即“玉德”學說,作了全面闡述。《禮記》曰“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似慄,智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墜,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詩云: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故君子貴之也”。《禮記》借孔子之言,將玉的自然屬性與儒家道德緊密結合,總結出仁、智、義、禮、樂、忠、信、天、地、德、道十一德,奠定了儒家以“仁”為核心的儒學禮教用玉的理論基礎,成為君子為人處世、潔身自愛的標準,進而把玉推崇到玉品德美的極高程度,同時也標誌著玉器人格化的確立。所謂玉器人格化,即強調佩玉的本質主要不是表現外在美,而是重在表現人高尚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養的程度。

“玉德”理論外在形式上的表現,是“古之君子必佩玉”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的佩玉製度的長久發展。如此豐富的道德內容,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文明程度的提高,賦予玉器更為現實的社會意義和功用。這種學說在中國文明史上流傳最廣、持續最久、影響最深,它使玉從“玉性美”昇華到了“人性美”的境界。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把佩玉同人的精神世界、行為舉止、道德修養聯繫起來,以物言志,藉此顯示佩玉者的品格、情操、氣質、風度。玉器受到禮儀倫理道德規範的制約,藉助於造型、體重、尺寸、色彩或紋飾來喻示倫理道德和社會等級觀念,漢代更是將色彩美與人性美聯繫在一起,賦予白色以吉祥寓意,籽“尚白”觀念與儒家“仁”學相提並論,提高了玉器色彩審美的文化品位和道德品性。

古玉之美,美不勝收!

漢玉辟邪

在這種背景下,每件玉器都代表了一定的政治、倫理和宗教意義。這種“君子比德於玉”的思想所體現出來的博大文化內涵,譜寫了中國玉文化史上彪炳人格的壯美史詩。

玉器是富貴的顯示玉既為天下至美之物,又具溝通神靈之力,且系權力地位之符,還為德行操守之師,焉有不成為人間至寶之理?自古以來,玉即被視為國之重器和傳家之寶而世代流傳。自史傳說秦以價值連城的“和氏壁”刻傳國玉璽後,歷代帝王皆以美玉為寶璽,成為天命皇權的象徵。

應該說,玉既美在表面,又美在內涵,集中華民族審美之大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