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犯抢劫3亿日元,警方束手无策,市民争相庇护,为什么?

罪犯抢劫3亿日元,警方束手无策,市民争相庇护,为什么?

案情回顾

19686年12月6日,在日本,时任日本信托银行国分寺支行的总经理收到了一封恐吓信。在这封信中,犯罪分子威胁说,银行必须派一名女职员在第二天的下午17时将300万日元送到指定地点,否则,他就要炸掉该经理的家。

收到恐吓信的总经理立马报了警,按照犯罪分子指定的时间,警方派出了五十多个警察守在经理家附近。可是这一天,犯罪分子并没有露面,这次恐吓也被当做一场恶作剧而不了了之。

就在恐吓信事件发生的四天之后,也就是12月10日,这天上午发生了一起重大的现金抢劫事件,信托银行的运钞车被犯罪分子劫走,造成了三亿日元的损失。

当时是12月10日的早上九点半左右,信托银行派出了一辆运钞车前往东京芝浦电器府中工厂,运钞车上装着将近三亿日元,这些钱是芝浦工厂工人的年终奖,他们被分别装在三个保险箱中。

就在这辆运钞车经过府中市荣町学苑路的时候,一个骑着摩托车的“警察”突然冒了出来,这名“警察”伸手将运钞车拦下之后,走到运钞车司机跟前“我们刚接到通知,义正词严地说道:“我们刚接到通知,你们银行巢鸭分行行长的家被人放了炸弹,上级指示,你们这辆车也有可能出现了问题,我现在要例行检查一下!”

因为之前发生过恐吓信的事件,运物车上的人对这名“警察”说的情况深信不疑,被行立马走下了运钞车,让这名“警察”进行例行检查。

轻轻松松上了运动车之后,这名“警察”并没有做什么例行检查,而是引燃了藏在自己身上的烟雾弹,并对着外面大叫:“不好, 要爆炸了,周围的人赶紧逃啊!

这名“警察”的声音刚落下,负责押运钞票的人员就立马丢下运钞车跑了。他们边跑还边在心里赞叹这名“警察”的勇敢和果断。

可是,不久之后,回过神来的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似乎预感到了事情不妙。等他们再回到运钞车现场的时候,之前拦住运钞车的“警察”和运钞车同时失踪了。

罪犯抢劫3亿日元,警方束手无策,市民争相庇护,为什么?

抢劫现场

这起事件发生之后,整个东京市都进入了紧急警备的状态,全市的所有警力均被分散部署在市内的各个重要场所,对可疑的人和车辆进行细致的盘查。可惜一整天过去了,他们并没有发现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其实,犯罪嫌疑人早在中途就换了运钞车,曾有目击者证实,在案发前的两天,有一辆红色的卡车停在一片小树林里,后来这辆车替换了押送三亿日元的运钞车。可见,犯罪嫌疑人很早就做好了各种打算。

罪犯抢劫3亿日元,警方束手无策,市民争相庇护,为什么?

小树林里的红色卡车

在盘查没有进展的情况下,警方又将破案的关键放在了当时的案发现场。开始的时候,警方是十分乐观的,因为犯罪嫌疑人在现场遗留下了大量的作案工具,有120多件物品,警方相信,这些物品一定可以给他们提供破案的线索。

很可惜,之前警方的估计过于乐观,因为留在犯罪现场的作案工具要么是很早之前就被盗的物品,要么是在市场上有大量生产和贩卖的物品,经过长时间的调查和分析,这些东西对破案并没有实质性的帮助。

比如,犯罪嫌疑人在拦运钞车时所使用的摩托车是在抢劫事件发生之前的一个月被盗的,这辆摩托车是雅马哈,摩托车的颜色本来是蓝色的。

罪犯抢劫3亿日元,警方束手无策,市民争相庇护,为什么?

犯罪用的雅马哈摩托车

只是被人用油漆涂上了警用摩托车的颜色。其实只要押运钞果的司机仔细观察,就知道,当时的警用摩托都是本田产的,根本就没有雅马哈,很可惜,在紧张和害怕的状态下,人们失去了最基本的辨别意识。

留在现场的鸭舌帽。这顶鸭舌帽被认为是犯罪嫌疑人的物品,本来警方可以通过提取和分析这顶帽子上的汗液来查明犯罪嫌疑人的血型,可是,由于取证的警察过于乐观,他们争相或着这顶帽子相互取乐,最终导致无法提取证物。

同时,这顶帽子是由立川市一家帽子店生产的,这顶帽子一共被卖掉了54个,警方后来只追查到了36顶帽子的买主,还有18顶帽子下落不明,帽子的线索也到此终止了。

还有被放在假警用摩托车后面的饼干盒,犯罪嫌疑人用这个饼干盒来冒充警方常用的文件盒。其实,日本警察所用的文件盒在普通的摩托车店都有出售,犯罪嫌疑人之所以要用饼干盒来代替,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警用摩托车并不熟悉。同时,这种饼干盒在当时市场上很常见,据估计,它的销售量为三万个,根本无法追到来源,或许这个饼干盒的存在,只能代表犯罪嫌疑人可能喜欢吃甜食。

同时,警察还发现了犯罪嫌疑人在现场所用的烟雾弹、磁铁和报纸等。可是这些东西也都是日常生活中特别普遍的东西,对案子的调查根本没有任何帮助。

最后,警方还公布了被犯罪嫌疑人抢劫的2000张500日元钞票的号码,希望民众一发现这些钞票就立马报警。可是自被劫那天起,这些钞票就没有在市面上流通过,它们就像石沉大海一样, 永远没有了消息。

值得提的是,在警方的调查过程中,曾经有11万人被列入了犯罪嫌疑人的名单之中,更有多达17万的警察协助调查。在当时的犯罪现场周围, 警察甚至实施了逐家逐户的家访,可惜依旧没有得到什么有用的线索。

最后,针对信托银行的损失,日本的保险公司对其进行了理赔,为了不失自己的信誉,信托银行在案发后的第二天照例给府中工厂的工人人送来了年终奖,没有让辛苦工作的工人在这次抢动事件中成为受害者。

与此同时,通过这起明目张胆的抢劫事件,日本企业的高层意识到使用现金发放工资和奖金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自此之后,他们统统采取了银行划账的方式。而银行方面也加强了现金运送的安全措施,并增加了安保人员。

1968年的这起三亿日元被抢劫事件成为了当时抢劫犯罪涉案金额最高的一次,由于一直未被破获,这起案子就成为了日本犯罪史上有名的一桩无头案,即在1975年的12月10日时,这起案件超过了刑事诉讼的时效年限(7年);在1988年12月10日,这起案件超过了民事诉讼的时效年限(20年)。

罪犯抢劫3亿日元,警方束手无策,市民争相庇护,为什么?

值得提的是,在警察侦破该案的过程中,曾有无数个人被列为怀疑对象,以下一些人曾经被重点怀疑过,但是最终因为证据不足,他们未能被绳之以法。

重点嫌疑人一:立川组的少年小头目——小S

罪犯抢劫3亿日元,警方束手无策,市民争相庇护,为什么?

小S

立川组在当时的日本立川市很有名气,它是一个盗窃车辆的少年团伙,当时立川组的小头目——小S只有19岁。 他之所以被列为重点怀疑对象,是因为现场发现的摩托车的痕迹和他偷车所用的方法产生的痕选非常吻合,同时,小S非常熟悉案发地的地形,并且他在案发之前曾经向别人提起过要抢劫银行的运钞车。

案发后,警察曾经到小S家里专门调查过他,可是小S在当年的12月15日服毒自杀了,没有人知道他服毒的原因。

警方后来让押送钞票的银行职员来对小S进行辨认,他们表示小S很像犯罪嫌疑人。警方后来还以小S的容貌做了犯罪嫌疑人的模拟像。

可是,尽管小S身上有重重的疑点,但是也有很多与证据不符合的地方,比如,血型不符。警察最后通过恐吓信贴邮票处的唾液夜分析出,犯罪嫌疑人的血型为B型,而小S为A型。

还有就是在恐吓信发出的那几天,小S正在劳教所,不具备作案的条件。

重点嫌疑人二:同性恋者K

最后,警方排除了小S作案的可能。同性恋者K是小S的朋友,他不是立川组的成员,对他的怀疑是因为他一直在说假话。他告诉警方,自己和小S是在案发的20天前认识的,但是警方在他家里发现了夏季时候K和小S的合影。同时,在案发的一年之后,K曾经移居国外,回来之后却变得十分阔绰,在日本买了数幢别墅。但是,警方后来专门去了国外,对K的资产和背景进行了调查,发现K的发迹是因为在国外找到了有钱的靠山。因为再没有其他证据证明K的犯罪嫌疑,所以,他最终也被排除了。

重点嫌疑人三:府中市的司机K

府中市的司机K当时25岁,由于职业的关系,他对周围的地形很熟悉,之所以怀疑他,是因为他写给朋友的信和当时发给银行经理的那份恐吓信的口吻很相似,同时,这位司机的血型为B型,容貌和模拟图像有几分相似。

重点嫌疑人四:某公司职员P

某公司取员P曾经在三亿日元抢劫事件发生之前,1955年用美级的手段抢动过千代田区家银行的运钞车, 不幸的是,P的阴某没有得道,他被捕入狱了。

警方之所以怀疑P,是因为P在当年出狱的时候,曾经宣称自己要干成一桩大事,并且在三亿日元被抢劫之后,P也曾大肆买进土地和进口车,

同样的,警方对P的资产也做了调查,最终确定P的资产是通过房地产生意的合法收入,他们最终排除了P的嫌疑。P之后移民去了夏威夷,并在那里病死。

除了以上这些重占嫌疑人之外,后来还陆陆续续出现了一些自称是抢劫犯的人,这些人要么是为了出名,要么是为了诈骗,总之,经过警方的调查,这些人均不是真正的犯罪嫌疑人。

那么,抢劫三亿日元的真正抢劫犯到底是谁呢?恐怕这会成为一个永久的秘密。

犯罪心理分析

犯罪心理学家指出,大多数抢劫犯心理往往很脆弱,他们在遭受不幸打击之后,会心理失衡,当无法通过正当途径出人头地的时候,他们就会用抢银行的极端手段来实现所谓的“自我价值”在所有抢劫案件中,抢劫银行占到了2.4%。一般来说,银行抢劫案的破案率还是比较高的,其中60%的案件会被侦破。这个破案率仅次于谋杀案的破案率。但在银行抢劫案中,损失的金钱被追回的可能性很低,就像三亿元被抢劫案,尽管日本的银行方面已经公布了被抢劫现金的编号,但是这些被抢劫的钱一直没有在市场上流通过,那么追回的可能性几乎没有。

一般来说,银行抢劫案发生的时间是在周五,因为在许多国家,周五是发放薪水的日子。这个时间,各大公司需要向银行的各个支行支取大量的现金,这个规律让许多犯罪分子有了可乘之机。在三亿日元被抢去劫事件中,犯罪嫌疑人选中的日子就是银行往工厂输送现金的日子,由此可见,犯罪嫌疑人对银行的工作日程非常清楚,要么就是长期留意而掌握的规律。

根据对银行犯罪的统计,在银行抢劫案中,有大约32%的人使用了枪支,但是实际开枪的情况却仅仅占到总案件的2%。在以上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抢劫三亿日元的那个犯罪嫌疑人采取的是智取的方式,他假扮成一名“警察”,首先取得了押送钞票的司机的信任,接着再用释放烟雾弹的方式迷惑了司机等人,最后顺利实施了自己的抢劫计划。

同时,在银行抢劫案中,大部分作案人都是单独行动的,并且大部分银行抢劫案都是男性所为,他们的年龄在18~ 29岁之间。从三亿日元被抢劫的那些重点嫌疑人中,我们可以看出犯罪嫌疑人的基本特征,即男性,较为年轻,采取单独行动的方式。

通过对所抓获的银行抢劫犯的调查,大多数银行抢劫犯都是生手,之前并没有因为抢劫而被判刑的经历,他们并非像媒体渲染的那样,是一批经验丰富和长期作案的罪犯。这些抢劫犯犯罪的目的无非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某种需求,如购买毒品等。

尽管三亿日元被抢劫的事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可是一提起这个事件,很多人依旧会律律乐道,甚至对当时的抢劫者充满了崇拜之情。这是因为案子一直没有侦破,人们得不到一个确定的答案,只能凭借自己的想象来描述,这就为这起案件增加了许多神秘色彩,或许抢劫者只是一个运气好的普通人而已!

同时,由于抢劫者的行为没有伤害大众,他采取的是非常聪明的手法,这比较容易引起普通人因为长时间的压抑而产生的反秩序倾向的共鸣。

除了崇拜之外,甚至有人会在警方破案的时候,有意无意地保护犯罪嫌疑人,或者提供虚假的证词。这一点可以从后续出现的那些假抢劫者身上看出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