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最早是由谁造的?

聂荣胜

文字的产生,是从简单到复杂,也就是说,先会造出简单的字,再造出复杂的文字。


文字的产生不是几年、几十年的事,而是一个漫长发展演变的过程,时间可能长达上千年。








神话传说是仓颉造字,但仓颉只是一个黄帝下面的记录官,他的工作就是把社会上已经造出的字收集起来,整理成册,就是说编成字典。《说文解字》的许慎也相当于这种角色。


文字的产生,本身是一种“无中生有”的思维过程,中华文化这种“无中生有,一分为二,对立统一”的思维,根植在每个中国人的血液里,


如果一定要给汉字安排一个创造者,应该是伏羲才对,中华文化来自于伏羲先天八卦,伏羲通过观察自然(如日出日落、草本植物生长循环等)最有可能产生的第一个文字:一。一分天地。



.


我是汉字谷主,【专注说文解字、识字启蒙、语文教育等汉字产业,

古汀汉字谷 独创的《人字学习体系》(人字学习法、快速识字、汉字创新思维、汉字国学、古诗文)】


汉字谷主

关于汉字的起源,还是挺有意思的,因为古人是不知道起源的,今人也因没有找到确凿的证据,所以到现在也是推断和猜想。

关于汉字起源的传说,大概有三种。

第一种,仓颉造字。(cang jie)

这个大家都比较熟悉,都知道仓颉造字的故事,那这个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荀子》中有:故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一也。

这是现在可查文献中,对仓颉记录最早的文字。

虽然荀子的观点是:文字并不是仓颉所造,但是只有他流传了而已。

像《吕氏春秋》《韩非子》等等,则都是直接表明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大家都知道,我们大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唯独我们汉族流行酒后吹牛x。

到了汉代,众口相传,茶余酒后,仓颉已经成了“神”一般的人物。

“生而能书”生下来就会写字,受到天书指引,才观天地万物创造了文字。

荀子的书法还是比较靠谱的,因为造字的工程量之大,普及范围之广,可能非一人之力可完成的。

应该有类似就仓颉这样的人,做过统计整理工作。


但是象形文字肯定是观天地完成创造的,这个肯定没错。

因为人类经过大自然的淘汰和精选,天生就带一种技能,那就是“看图联想”

比如看到老虎脚印,就知道这有老虎,看到鹿的脚印,就知道这有肉吃,有衣服穿。

这种看脚印就能联想到实体的技能,是自然法则带给人类的。


所以这个脚印,在一定程度上,就代表了动物,也就是如同我们的文字一样。

第二就是“结绳法”

这个也比较容易理解

《易》中说,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

意思就是以前都是用给绳子打结的事来记录。

比如有一天,首领让一个人去放羊,今天有十只羊,打十个结,每个结代表一个。

后来因为羊被这个人放的很舒服,突然增产,多下子50个羊崽子,那么就是60只,就可以打六十个结,或者六个代表“10”的结。

所以这种以图像的方式记事的方法,就是汉字最基本的雏形。


当然,这也只是传说,没有证据。

第三就是“起一成文说”

这个也很好理解,这个解释建立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基础之上才有的。

意思就是,汉字都是由笔画凑成,比如甲骨文,篆书,都是由“一”这个横画,变成曲线,变成圆,变成三角,等等才形成的。

所以有人认为这个“一”,也就是最简单的一笔,就是汉字的来源。


当然这种说法及其不靠谱,只是一种个人猜测。

通过考古的发展,能看到早在6000年前左右,人类就有“图像”字。这种字还是保留在图像阶段,如古埃及那种一样。

但是到了商甲骨文,就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文字系统。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的汉字,很多都是图形的简化。

因为最早的时候,出土的陶罐,就是刻的这种简笔图形。

所以我们的汉字并非某人所创造,而是自然发展而来的,由图形成汉字,和由篆书成楷书是一样的,都是为了方便书写,提升效率。


梁宇航

有人说是仓颉造字。不过仓颉造字只是一个古老传说,其真实可信性并不高。

现代学者认为,成系统的文字工具不可能完全由一个人创造出来,仓颉如果确有其人,应该是文字整理者或颁布者。从考古角度进行人文推衍来看,文字起源于原始的图画。古老文物上刻划的图形,就是文字根源。

从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至少在虞夏时期已经有了正式的文字,虽然这些出土文物的文字信息迄今仍然稀少,但也足以证明早期文字系统中的基本构形。

大约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遗址,其出土物品上,已经出现刻划符号,共达五十多种。它们整齐规划,并有一定规律性,具备简单文字的特征,被认为是我国文字的萌芽。而其他遗址出图陶器上发现的有规律的整齐图形刻划,便是早期的图形文字。也就是说,早期的骨刻文就是丰富的文字系统,后期的属于初步成熟阶段。

经碳14物理测定,多类带有文字信息的出土文物,年代都在距今7000多年前到距今6000多年前。它们当然远远早于仓颉。那个时候的人类,还是原始形态的人类社会,并没有“字”的概念,但其刻划线条、图形已具备了文字的意义——交流。

当然,想具体追溯究竟是谁先刻下了第一条线,画了第一幅图,这已经不可能了。

顺便,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


纯钧LHGR

汉字的起源现在无法说是誰或者某些人创造的。只能说是人们在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中逐步产生的。



考古发现最早的是甲骨文,但是这肯定不是最早的,以后到金文、篆书、隶书、楷书等的发展过程。原始人类要记住一些事情,产生了对“文字”的需要,开始就是用自己能看到想到东西作符号,这就是最原始的“文字‘’——象形文字。一开始这些符号是零星的、不成系统的、只有自己才能认识的。在不断的发展演化和交流中逐步成了起码一个族群的人都能看懂的、也能用这些符号比较完整准确表达意思的东西,这就已经是文字了。等到把这些东西刻在贝壳骨头上成为我们现在命名的“甲骨文”时,文字已经发展到很高级的水平了。



在这些已经演化后的文字中,依然有明显的象形文字的痕迹

现在对文字出现的时间是以考古发现为依据的,一般认为殷商代是汉文字成系统出现的时期。在河南安阳的殷商遗址中发现的甲骨文为据。其实是可以再往前推的。



汉字的发展过程

文字发展是个历史过程,现在的发展趋势是:通用、方便、简洁。作为最重要的文化工具,文字要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是必然的。


思考者J

汉字最早是由谁造的?

老渔试着回答这个几乎找不到答案的问题。

我估摸着当有很多人问过同样的问题,古代现代都有,因为没有现成的答案,人们就不停地追问。

汉字究竟是谁造的呢?鲁迅先生在《门外文谈》中说:“我们听惯了一件东西,总是古时候一位圣贤所造的故事,对于文字,也当然要有这质问。但立刻就有忘记了来源的答话:字是仓颉造的。”鲁迅先生的话是带有讽刺意味的。国人一向认为文字是仓颉所造是有原因的。据《说文解字》记载,仓颉是黄帝时期的史官,见鸟兽的足迹受启发,分类别异,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被尊为“造字圣人”(《说文解字·叙》) 。

鲁迅先生接着说:“这是一般学者的主张,自然有他的出典。我还见过一幅这位仓颉的画像,是生着四只眼睛的老头陀。可见要造文字,相貌先得出奇,我们这种只有两只眼睛的人,是不但本领不够,连相貌也不配的。”古人有神话圣人的传统,既然是了不起的人,肯定与常人不同,于是神而化之。神农氏时代“结绳而治”,用结绳来记事。但庶事繁多,终于不能满足。于是,顺应历史潮流,用各种符号来记事。终于在黄帝时代就出现了“造字”,并说仓颌初造字时,“依类象形”谓之文, 后来“形声相益”谓之字。经过长期演进发展,总结成构成汉字的六种方法,称为“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云云。除了《说文解字》,其他如《世本》、《荀子》、《吕氏春秋》、《韩非子》等典籍,都说汉字是在黄帝时代由仓颌、沮诵两人创造的。但我觉得仓颉肯定不是最早造字的人,很有可能在文字规范化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甲骨文被发现之前的清末,疑古思潮盛行,廖平等学者提出汉字实际上是孔子亲手制定论断。甲骨文的发现迅速粉碎了这种神化孔子的说法,同时也动摇了《说文解字》有关文字起源的传说,对传说的“六书”理论亦提出各种质疑。

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各诸侯国的文字写法各有不同,有的字形相差甚远。显然,造字的源头不是一个。汉朝隶定,把图画式的小篆,改成一笔一画的隶书,更方便传抄使用,文字的形状大约就定型了,当然还是有所改变与增加,最后逐渐形成今天我们普遍使用的汉子。

从甲骨文演变过程来看,我们可以得知文字的成型是有一个渐变过程的。甲骨文是中国的一种古代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已知汉语文献的最早形态,大约有4500个单字,可识者约三分之一。它的基本词汇、基本语法、基本字形结构跟后代汉语言文字是一致的。用许慎六书来检查,在字形结构方面指事、象形、形声、会意皆已齐备;在文义使用上转注、假借也都很清楚。甲骨文可以断代,早晚分明,从某些常用字的变化可以领会许多中国文字发展的知识。举个例子:

酒字,“酉”是“酒”的本字。酉,甲骨文像是有酒篓伸进大缸的酒坛。“酉”的“酒坛”本义消失后,甲骨文再加“水”,强调坛中饮料的液态性质。造字本义:用粮食的淀粉糖发酵制成的香甜兴奋饮料。再看金文还保持原型,到了篆文“酉”加了水,承续甲骨文字形,直到现在字形。仓颉或其他人,是不可能以个人之力完成造字的。

那么,究竟是谁创造了汉字呢?我的答案是:作为我们祖先的先民创造了汉字,他们中当然也包括仓颉。


老渔16216402595

古人有仓吉造字的说法,但实际上汉字并非是某一人所创。汉字起源最早应该是由氏族祭祀活动开始的,人们用绳结记事开始有了记录功能,祭祀仪式中用龟甲在火上熏烤,会出现自然龟裂的纹理,以求得到上苍启示(观察象形纹理与自然现象的拟形),并逐渐开始模仿自然景观,用直观抽象的手法在龟甲上刻画图像,这就是最远古的象形文字在起源。后来随着战争与氏族融合,最基本的象形文字规律被逐渐固定下来,成为人们记录生活的一种方式。每每看到哪些高度概括和抽象的古文字,不得不由衷的佩服先祖们的智慧。



Xjm423

根据中国古代神话传说,汉字是仓颉创造的。

以前,还没有文字。有需要记事时,用绳子打结来记录,大的事打一个大结,小的事打一个小结,相连的事打一连环结。后来又发展到用刀子在木块竹片上刻上符号用来记事。随着时间推移,需要记录的事情日渐繁杂,用结绳和刻木的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实的需要,这就有创造文字的迫切要求。

而传说中的造字圣人仓颉,是黄帝的一名史官。

有一年,仓颉奉黄帝之命南方巡狩。有一天,他参加集体狩猎,走到一个三岔路口时,几个老人家为往走哪条路争辩起来。一个老人家坚持要往东,说东方有羚羊;一个老人家要往北,说前面不远可以追到鹿群;一个老人家偏偏要往西,说有两只老虎,不及时打死,就会错过了机会。仓颉心中疑惑他们是如何认定的,不由一问,原来他们都是看着地上野兽的脚印才认定的。仓颉脑海中灵光一闪,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个脚印代表一种野兽,我为什么不能用一种符号来表示一种东西呢?他高兴地拔腿奔回家,以“羊马蹄印”为源灵感,日思夜想,到处观察,观天上星宿分布、察地上山川脉络、鸟兽虫鱼痕迹、草木器具形状,描摹绘写,造出种种符号,定下其所代表的意义。他按自己的心意用符号拼凑成几段,拿给人看,经他解说,倒也看得明白。仓颉把这种符叫做字。

不过,后人普遍认为,汉字不可能是仓颉一个人创造出来的,而是由许许多多的像仓颉这样的人慢慢丰富起来的,仓颉只不过在这些人当中比较重要、起的作用比较大而已。


家事国事时时关心

传说中汉字是由仓颉造的,可事实上一个人不可能系统的造字的,创造一个字或一部分字倒是有可能。

中国的历史传统一直都在说是五千年文明,这五千年是包括没有文化性的东西来证明的夏朝。有实物证明的是由殷墟而发现的商朝才三千多年。从现在所确认到的甲骨文来看,主要内容是关于祭祀的。也就是说,通晓甲骨文的是祭祀人员,比如说巫师之类。就现在我们也能看到,仍有巫婆神汉画符。这个符,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可以用来驱鬼或祝福等。甲骨文实物内容也现代的画符是同类内容。

可以这样说,最初的文字一是为了做标记,比如结绳记事之类;一种文字就是类似于现在的画符。久面久之,有了特殊意义,就成了文字。现在神汉巫婆的画符,是古代巫师甲骨文的一种延续,只是在延续过程中,有的发展成文字,有的发展成具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比如说“卍”字符,说它是文字也可,说它是符号也可。符号被公认的赋予一定的内容,就是文字。

最初的造字方法就只有象形与指示,而形声是在象形与指示有一定的规模之后才从象形与指示的基础上进行二次造字。比如“木”字,就是象形,指树木;而“末”,就是指示,指树的根或尾部;而“抹”,就是形声,用“扌”的形来表示是与手相关的字,用“末”来表示字的声音,即是“抹”字,指擦拭的意思。

总的来说,最初的造字的人是有使用需求的人,比如给事物做标记的人,比如祭祀的人。谁有做标记与祭祀的权利,就是巫师。巫师商朝的称呼,到了周朝,祭祀的人被称作儒。虽然祭祀的内容不尽相同,形式也多变,但总体上是类似。


范亚津

汉字当然是由汉人部落创造。因年代久远,资料散失,具体记载已无考证。

从汉字发展看,汉字的创立,是由劳动人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通过象形、拟事、会意、形声的几种。其中,象形为最早创立的文字,如水,形似河流中的流水形状。

之后,随着部落交流频繁,出现拟事、会意的汉字。再后来,又出现形声字等。汉字文化不断完善,形成当今精深博大的汉文化。


愤怒野虎

当然首推仓颉了,在我的家乡西安长安区长里村,现在还存留全国维一的仓颉造字台。此台为土劣制。小时候和小伙伴们经常在上边欢嬉打闹,时不时还会挖出一些什么鹿角化石、古代残砖断瓦等等。唐代这里更是皇家游乐的好去处。上官婉儿,岑参,杜甫,等来此游玩时,都留有赞怀苍圣人造字的诗句。民国时将介石来此后,更是商议准备于此建立一所“仓颉大学”。可惜后来内战暴发,也就将此事付之东流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