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破之前,諸葛瞻下了個奇怪的命令,讓士兵把半隻腳埋進土裡

諸葛瞻作為諸葛亮的兒子,也遺傳了父親的基因,聰慧可愛,博聞強識,才思敏捷。諸葛瞻不但遺傳了諸葛亮的優秀基因,也繼承了諸葛亮的政治財富。蜀國人當初有多愛戴諸葛亮,後來就有多愛戴諸葛瞻

年十七,尚公主,拜騎都尉。其明年為羽林中郎將,屢遷射聲校尉、侍中、尚書僕射,加軍師將軍”

城破之前,諸葛瞻下了個奇怪的命令,讓士兵把半隻腳埋進土裡

諸葛瞻這個官二代在諸葛亮的餘蔭下平步青雲,還繼承了諸葛亮曾經的職位軍師將軍。這個職位自劉備設立開始到蜀國滅亡,只有諸葛亮和諸葛瞻父子擔任過,可見蜀國上下對諸葛瞻寄予了多大的厚望。

城破之前,諸葛瞻下了個奇怪的命令,讓士兵把半隻腳埋進土裡

但諸葛瞻雖然基因優秀,也有上進心,卻是溫室裡的花朵,並沒有經歷多少磨鍊,在蜀國也沒有多大的政績。諸葛瞻掌權後,最想做的大事就是制約姜維,阻止姜維北伐,但也沒有做成,被姜維一個自請沓中種麥就輕鬆破解了。當時姜維在成都,諸葛瞻聯絡了張翼、廖化、閻宇等反對北伐的大臣,想趁姜維脫離軍隊的時機解除姜維兵權。但還沒發動就被黃皓差了一腳,姜維自請到沓中種麥,害怕姜維的黃皓立刻慫恿劉禪同意了。於是姜維又回到軍隊,等於龍歸大海,再也制不住他了。

第二件想做的大事就是除黃皓。蜀國後期有兩大害,一是姜維北伐不止,空耗國力,二就是黃皓擅權,禍亂朝政。諸葛瞻有心除害,但依然是沒有實施成功,因為魏國終於主動進攻了,諸葛瞻受命領兵抵擋抄小路抵達江油的鄧艾。

城破之前,諸葛瞻下了個奇怪的命令,讓士兵把半隻腳埋進土裡

諸葛瞻聯合執政時間極為短暫,兩件大業終成虛話,站在他的角度看,未免是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了。但事實上,諸葛瞻雖然聰明,卻有紙上談兵的嫌疑,像第二個馬謖。

鄧艾帶兵翻山越嶺,直接抵達了江油城下,江油城守將馬邈不戰而降。本想率軍到江油支援的諸葛瞻聽說鄧艾已經佔領江油,就在培城停駐不前,想要在培城據城而守。黃權的兒子黃崇死命勸諸葛瞻趕緊向前行軍,佔據險要的地方防守,別讓鄧艾進入平原地帶,但諸葛瞻猶豫不決。放著天險不守,這簡直又是個馬謖式的“舍水上山,不下據城”的錯誤。

城破之前,諸葛瞻下了個奇怪的命令,讓士兵把半隻腳埋進土裡

《資質通鑑·魏紀十》“崇再三言之,至於泫涕,瞻不能從。艾遂長驅而前擊破瞻前鋒,瞻退往綿竹”

諸葛瞻退守綿竹後,鄧艾寫信給諸葛瞻勸降,諸葛瞻大怒,斬了使者,並與鄧艾約戰。為了表示與城池共存亡的決心,也為了讓蜀軍決死不退,諸葛瞻下令讓所有蜀軍半隻腳埋進土裡,寸步不退。這種方法雖然看起來壯烈,卻不實用,等於是綁著士兵的腳和魏軍打仗。鄧艾帶兵一陣猛衝,把移動不便的蜀軍全部砍翻,攻破綿竹,諸葛瞻也在城破之前戰死。

城破之前,諸葛瞻下了個奇怪的命令,讓士兵把半隻腳埋進土裡

諸葛瞻雖然做到了忠君愛國,死得壯烈,但終究沒能擋住鄧艾,保住蜀國。而諸葛瞻帶兵阻攔鄧艾的過程也暴露了他沒有實戰經驗,在巨大壓力面前不能做出有效決斷的缺陷,比諸葛亮差的實在太遠。後人評價諸葛瞻“智不足以扶危,勇不足以拒敵,而能外不負國,內不改父之志,忠孝存焉”也算中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