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蜀漢最大官二代,位高權重與姜維不和,死前說出蜀漢滅亡原因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出兵祁山,行軍於五丈原。也許是預感到他將不久於人世,他給哥哥諸葛瑾寫了一封信,說“瞻兒現在已經八歲了,非常聰明可愛,但我害怕他太早成熟,將來難成大器”,信中充滿了對兒子諸葛瞻的關切。不久,諸葛亮病逝。

他是蜀漢最大官二代,位高權重與姜維不和,死前說出蜀漢滅亡原因

諸葛亮死後,劉禪並沒有像《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為諸葛亮操辦隆重的葬禮。劉禪不僅自己沒去,而且嚴禁百官前去弔唁。同時,劉禪廢除了丞相這一職位,左右分權制衡朝政,開始親政。

雖然劉禪對諸葛亮的態度有些不公道,但對於他的兒子是很不錯的。八歲的諸葛瞻承襲了父親的爵位,成為蜀漢最大的“官二代”。擁有如此光環,諸葛瞻的從政生涯可謂平步青雲:

他是蜀漢最大官二代,位高權重與姜維不和,死前說出蜀漢滅亡原因

17歲娶公主,授予騎都尉,掌管禁軍;18歲擔任羽林中郎將(比騎都尉高一級);26歲擔任侍中(劉禪的內臣秘書,費禕和董允曾擔任過此職位);33歲為尚書僕射(最高行政長官的副官),加軍師將軍(諸葛亮曾經擔任過的官職);34歲,擔任衛將軍(掌管禁軍宿衛),和董厥共同執掌尚書檯政務,統領國事。

他是蜀漢最大官二代,位高權重與姜維不和,死前說出蜀漢滅亡原因

34歲的諸葛瞻位極人臣,難能可貴。劉禪這樣提拔他,一來是看在諸葛亮的面子,二來,則是希望諸葛瞻能夠為國出力。可是諸葛瞻和他父親相比,資質要平庸許多,而當他統領國事的時候,距離蜀漢滅亡僅有兩年時間,蜀漢積攢了許多問題,留給諸葛瞻的時間非常之少。

263年,鄧艾偷渡陰平,直逼成都。諸葛瞻率軍在綿竹阻截鄧艾,大戰一觸即發。眼看戰事吃緊,諸葛瞻仰天長嘆“吾內不除黃皓,外不制姜維,進不守江油,吾有三罪,何面而反?”言畢,與兒子諸葛尚以身殉國,血染沙場。

諸葛瞻臨死前說的這句話,所嘆息的三件事,正說出了蜀漢滅亡的原因。

他是蜀漢最大官二代,位高權重與姜維不和,死前說出蜀漢滅亡原因

後主寵信黃皓,使得內政烏煙瘴氣,作為統領國事的諸葛瞻非常清楚,但他沒有能夠除掉黃皓;262年,姜維北伐失敗。諸葛瞻與董厥認為姜維連年征戰,窮耗國力,於是向劉禪上表,要求剝奪姜維的兵權,但是沒有成功。姜維得知後,索性就待在了沓中種地,再也沒有回過成都,由此造成了成都防備空虛;最後率領軍隊與鄧艾決戰,卻沒有聽取黃崇的建議,喪失先機,綿竹被突破,成都就危在旦夕了。

他是蜀漢最大官二代,位高權重與姜維不和,死前說出蜀漢滅亡原因

這三件事,哪怕諸葛瞻能做好一件,蜀漢就還會延續,不至於這麼快就滅亡。而他正如諸葛亮所預料的那樣,是個難成大器之人。無能無力的諸葛瞻只能以死證明,保全諸葛氏的名節。

諸葛瞻戰死後,鄧艾下令割下陣亡蜀漢軍士的首級,在戰場堆積成“京觀塔”,用來炫耀武功震懾蜀漢殘存勢力。最終,劉禪向鄧艾投降,蜀漢滅亡。而在劍閣的姜維卻沒有救援諸葛瞻,後來率領軍士突圍到郪縣,向鍾會投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