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裂果、水罐子病的發生與防治

一、裂果

葡萄果實開始上漿前後,果粒縱向開裂,裂果嚴重時露出種子,亦有少數品種在近果蒂處呈半圓形開裂。裂果發生後,因裂口處易滋生腐生黴菌,誘發果實腐爛變質。

葡萄裂果、水罐子病的發生與防治

葡萄裂果病症狀

葡萄除感染白粉病引起裂果之外,還與下列因素有關:

1、果粒間排列緊密、擠壓過甚造成裂果。

2、土壤水分管理失調,如葡萄在幼果迅速膨大期之前土壤缺水乾旱,果粒發育不良,果肉細胞小而緊密,果皮老化,果實上漿之後突然大水澆灌或遇雨,果粒驟然吸水,細胞吸水膨大,而皮層細胞活動比較緩慢,隨著果實膨壓的增大,使果粒縱向開裂。

3、有的品種對土壤水分失調抗逆性較差,如乍娜、鳳凰51、紅富士等品種較易發生裂果,興華1號、峰後、京秀、奧古斯特很少裂果。

防治方法:

1、果粒比較緊密的品種可在幼果迅速膨大期以前細緻疏果,使果粒保持適宜的密度,防止果粒密度過大,引起擠壓而裂果。

2、合理灌水,落花後7-10天和幼果迅速膨大期,注意土壤灌水,保持土壤溼度,果實上漿後適當控制土壤灌水,嚴防大水漫灌。

3、地面覆蓋草並加覆薄膜,保持土壤水分均衡。

二、水罐子病

水罐子病一般於果實近成熟時開始發生,發病時先在穗尖或副穗上發生,嚴重時全穗發病。有色品種果實著色不正常,顏色暗淡、無光澤、綠色與黃色品種表現水漬狀。果實含糖量低,酸度大,含水量多,果肉變軟,皮肉極易分離,成一包酸水,用手輕捏,果梗與果粒之間易產生離層,病果易脫落。

葡萄裂果、水罐子病的發生與防治

葡萄水罐子病

該病是因樹體內營養物質不足所引起的生理性病害。結果量過多,摘心過重,有效葉面積小,肥料不足,樹勢衰弱時發病重;地勢低窪,土壤黏重,透氣性較差的園區發病較重;氮肥使用過多、缺少磷鉀肥、中微肥時發病較重;成熟時土壤溼度大、摘心重、誘發營養生長過旺,新梢萌發量多,引起養分競爭,發病就重;夜溫高,特別是高溫後遇大雨時發病重。

防治方法:

1、注意增施有機肥料、土壤調理劑-奧農樂及磷鉀肥料,控制氮肥使用量,加強沃豐素和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的噴施,增強樹勢,提高抗性。

2、適當增加葉面積,適當留果,合理負載,增大葉果比例。

3、果實近成熟時,加強設施的夜間通風,降低夜溫,減少營養物質的消耗。

4、果實近成熟時停止氮肥追施與灌水,注意輕摘心、及時抹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