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庶人到帝王,除了刘邦朱元璋,他才是鼻祖

从庶人到帝王,除了刘邦朱元璋,他才是鼻祖


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就是《尚书》。它记载了我国上古时期及最早的三个王朝夏、商、周的最高统治者在政治活动中所形成的一些诰语、誓词、谈话记录等。现摘其几篇分享与大家。

从庶人到帝王,除了刘邦朱元璋,他才是鼻祖

尧怎么就选了舜作接班人

尧治理政事、安抚百姓方面做得很好。他说:“谁能做到政事兴盛的,就提拔重用他。”大臣放齐说:“您的儿子丹朱开通明达,可以任用。”尧说:“唉,他缺乏德行,心地又狠,这怎么能行?”接着,尧又问:“谁可以担任我的职位呢?”大臣礶(cī)兜说:“噢!共工吧,他能聚集众力成就事功。”尧又叹道:“他就会讲好话,行为也很怪诞,表面上恭恭敬敬的,其实很轻慢,根本就不信天命。”

尧对大臣们说:“哎,汹涌的洪水造成的破坏太大了,谁能治得了洪水呢?”大臣都推荐鲧(ɡǔn),尧说他这人脾气忿戾,常逆天行事,也会伤害到自己的同族中人。大臣还是建议给他次机会,尧也答应了。可一晃九年过去了,毫无成效。

从庶人到帝王,除了刘邦朱元璋,他才是鼻祖

尧对群臣说:“我在位七十年了,四岳(原是古代丛山,这里理解为官名、官职),你们过去事情办得不错,就有你们来接替我的位子吧。四岳以自己德性浅薄为由拒绝了。尧又让他们推荐,他们对尧说:“民间有一个叫舜的单身汉子,算得上一个人才。他的父亲、继母对他很不好,但他仍然以德报怨,最终感化他们使得全家和谐,家庭兴旺,家人的品行也有了提高。”

尧就对舜考察了整整三年,包括许配自己的两个女儿查验舜修身齐家的本事;考验舜对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和子孝这五种伦常礼教的施行进展情况;还有政务处理能力以及又通过让他会面各国诸侯来评判他的表现等等。最终,舜成绩合格,尧放心地将位传给了他。

盘庚恩威并施,强推自己的迁都计划

商代第二十任国君盘庚,做了从曲阜迁都安阳的决策之后,遇到了各方的重重阻力,来看下当时他是如何应对的:

从庶人到帝王,除了刘邦朱元璋,他才是鼻祖

盘庚召集了那些反对迁都的臣民来到王庭,准备开会。盘庚说:“你们要好好听讲话,在过去,我们的先王没有亏大家伙,现在也不会。过去遭遇上天降灾时,先王并没有留恋他们亲手建造的宗庙都邑,总能根据大家伙的利益进行迁徙。现在我带领大家迁都,同样是为了保护大家、让大家生活更好,可不要理解成了是为了惩罚有罪的人,才这样做的。而且迁都更是符合整体利益、满足了大多数人心愿的。

现在我要把你们迁过去,使我们国家更安定。你们不理解我的苦衷也就算了,怎么还能糊涂地惊慌害怕呢?不要以自己的私心来改变我的决定了。这只不过是自取穷困,自取烦恼,想想看,这就像我赶你们上船,上去之后不用动到目的地之后就好了,更不要有会淹死之类的多余考虑。

你们呀,不知道作长久打算,就知道得过且过,一天天的混日子,这样子连上天都不会给你们活路。

……

哎,直接给你们说吧,我这个迁都的决策无论如何是不会改变的。你们应该为我分忧啊,应该把自己的心态摆正,与我同心同德。实在有人不愿意执行这个决策那也别怪我翻脸不认人了。

去吧,到那了好好干,大家共同建立一个永远美好、幸福的新家园。

周公警惕后人万不可贪图安逸

周公说:“啊!做君主的一开始就不要想着贪图安逸!如果他们在当上君主之前就知道了耕种和收获的艰难,那么他们再去享受安逸生活的时候,才会明白百姓们的疾苦。

从庶人到帝王,除了刘邦朱元璋,他才是鼻祖

又何止是君王呢,据观察,当平民百姓在农事上挥汗如雨地劳作时,多数情况下,他们的儿子并不能理解农事的艰辛,因为自己已经习惯于享乐、任性。时间久了,父母就过去说他几句,他竟还愣愣地轻侮父母说:“老人家懂得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