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十二帝,哪位皇帝在你看來最有作為?

第一軍情

康熙?雍正?皇太極?候選人就這仨——我選多爾袞

注意,是皇帝!皇帝!十二選一!——不好意思,我還選多爾袞

首先,這是一個開放題,而且是“在我看來”

其次,多爾袞也是當過皇帝的,雖然時間不長,而且是死後追諡

但是,這絲毫不能影響個人對於他的喜愛,所以我還是要選多爾袞


向馬景濤致敬!你演的多爾袞實在是帥出天際!

BGM響起來:“你在那萬人中央,享受那萬丈榮光....”

然後是多爾袞拿著一把長劍跟敵軍頭子PK,結果雙雙落馬,多爾袞抓著大玉兒給他的玉佩,就這麼掛了

那個時候,我只有一種感覺——這個男人,實在是太帥了!實在是太霸道了!

然後我開始瞭解多爾袞,而非馬景濤。畢竟一部《孝莊秘史》帶跑偏了不少人,首當其衝的就是他感情上的緋聞,比如和大玉兒有一腿什麼的......

那麼歷史上的多爾袞,究竟是怎麼樣的呢?在聊他之前,致敬馬景濤,謝謝你的霸氣出演、精彩詮釋,否則我可能不會去了解多爾袞

三次錯過皇位的多爾袞——顧大局、識大體

第一次不想多說,畢竟版本實在太多,論證實在太激烈,沒什麼意義。但比較肯定的是,皇位,不,那個時候是汗位的歸屬,只可能是兩個人

而結果是,被稱為北滿第一勇士的皇太極即位成為努爾哈赤的繼承人。雖然我很相信,這汗位原本是該屬於多爾袞的,如若不是皇太極聯合了...

不說了,來說說第二次錯過

皇太極崩了,而且在沒有冊立繼承人的情況下,這一點也一定程度上佐證了皇太極即位的合法性是有一定問題的,否則他為何至死仍未選定自己的兒子作為繼承人呢?

汗位的爭奪再次開始,還是兩個人。只不過,這一次多爾袞的對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

第一次爭奪因為年齡問題(那時候多爾袞只有15歲)而失敗,是不可抗力因素,那麼這一次呢?

為了滿清的未來,多爾袞選擇了退讓。在兩人各擁有一半力量支持的情況下,多爾袞選擇了妥協——不是懦弱,而是捨得

年僅五歲的福臨即位,多爾袞任攝政王,在多爾袞的卓越領導下,滿清成功的以最小的代價入關,完成了對明朝的取代,由地方割據勢力變成大一統王朝

如果論功績,多爾袞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只是,立下赫赫戰功的多爾袞,並不是勝利果實的擁有者,因為他只是個攝政王,而非這個王朝的統治者

最後一次機會來了,可惜他也沒有把握住,或者根本沒有想過去把握!

步步為營的多爾袞,終究沒有邁出那一步

清朝入關後,多爾袞意圖稱帝的“想法”越來越明顯,先是將同樣功不可沒的豪格除掉,緊接著他開始修改自己的稱號

從攝政王變成叔父攝政王,然後變成皇叔父攝政王,最後是皇父攝政王

這一切,彷彿在為他的廢帝自立做準備,只是結果讓人詫異,48歲的多爾袞在塞北狩獵中受傷死去,這彷彿是一場意外,也彷彿是一種宿命

多爾袞死後,被追封為“清成宗”,多爾袞終於成為了皇帝,只是來的晚了一些,而去的也快了一些。兩個月後,順治剝奪了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

生前權傾朝野的多爾袞,在死後獲得至高無上的榮耀後,被徹底清算,不得不說對於他來講是一種悲哀

至於多爾袞為何沒有選擇取代福臨自立為帝,我想還是和當初他放棄和豪格一決高下,爭奪汗位一樣,是為了大清

多爾袞並無子嗣,僅有一個女兒,再就是養子。就算是獲得帝位又如何呢?對於他來講,自己儼然已經是帝國的最高統治者,只不過差一個名分而已罷了!

可誰不想成為皇帝呢?誰不想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第一號人物呢?就算這只是個虛名而已,所以多爾袞才會從攝政王一步步到了皇父攝政王,但始終沒有成為皇帝

清朝十二帝中,並無多爾袞,但在我心中,他完全可以與康熙、雍正、皇太極、努爾哈赤一樣,成為清朝歷史上最偉大的帝王

乾隆曾為多爾袞平反,恢復其睿親王封號,並評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我想,這對於多爾袞來說,的確是最中肯的評價,但是清朝真的欠多爾袞一個皇帝,至少在我心中是如此



置身黑白的精彩

從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再到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在長達200多年的統治期內,清朝一共經歷了十二位皇帝。在這十二位皇帝中,康熙,雍正,乾隆共同締造了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後一個“康乾盛世”。而這三位皇帝也是最被史學家津津稱道的人物。

毫無疑問,在康雍乾三代皇帝中,雍正是最具爭議的一位皇帝。雍正上位之前就發生了“九子奪嫡”,雍正上位之後就遭到了很多的質疑,被認為是“篡改遺詔”而奪得大位。直到康熙的遺詔被發現,真相才大白於天下。可以說,康熙鞏固了國家的統一,雍正則真正奠定了清朝的強盛,而後來的乾隆皇帝讓清朝開始走下坡路。

在雍正當政期間,實施了攤丁入畝的政策,有力減輕了清朝百姓的負擔。他的改土歸流穩定了西南邊疆,讓少數民族不再與清朝為敵。更重要的是,雍正出重拳治理貪官汙吏,實施耗羨歸公政策,為清朝政治帶來了一片清明,許多敢於改革的官員和許多善於用兵的將領得到重用。正是因為雍正出色的表現,才促成了康乾盛世的到來。


第一軍情

清朝,公元1616年,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建立了後金,公元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大清,公元1644年,吳三桂與多爾袞率領的清軍聯手打敗了李自成,順治入關,遷都至北京,直至公元1912年,溥儀頒佈了退位詔書。

清朝十二帝,依次是太祖努爾哈赤,太宗皇太極,順治帝福臨,康熙帝玄燁,雍正帝胤禛,乾隆帝弘曆,嘉慶帝顒琰,道光帝旻寧,咸豐帝奕詝,同治帝載淳,光緒帝載湉,宣統帝溥儀。

我認為康熙帝是最有作為的。

順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順治帝病逝,年僅八歲的康熙帝玄燁繼位。康熙十歲的時候,其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也病逝。順治帝為康熙留下了四個輔政大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

康熙六年,首輔索尼病逝,康熙親政,鰲拜擅殺蘇克薩哈,而遏必隆又是聽鰲拜的,康熙雖然已親政,但朝政大臣卻在鰲拜手裡,鰲拜並不把這個年輕的皇帝放在眼裡。

康熙八年,康熙用幾個少年侍衛將鰲拜擒拿,議鰲拜三十大罪,將鰲拜與遏必隆一網打盡,執掌朝政大權,真正親政,並且禁止圈地。

康熙十二年,平南王尚可喜請求回遼東老家,但請求留其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康熙藉此機會決定撤藩。吳三桂殺死了雲南巡撫朱國治,起兵反清,其後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福建靖南王耿精忠,陝西提督王輔臣,廣東尚之信均相繼反清。

康熙帝堅決打擊吳三桂,對其他人則以招撫為主,並且重用了漢將漢兵,各路叛軍均被平定,康熙十七年,吳三桂病死,吳三桂之孫吳世璠繼位,康熙二十一年,清軍攻入昆明,吳世璠自盡,九年時期,三藩終於平定。

康熙二十年,鄭經病逝,鄭克塽繼任為延平王,福建總督姚啟向康熙推薦了施琅。康熙二十二年,康熙帝以施琅為水師提督,大敗鄭氏水軍,鄭克塽降清。

康熙二十二年與二十四年,清軍在雅克薩城大敗沙俄軍。康熙二十七年,康熙三十六年,康熙三次親征噶爾丹,最終打敗了準噶爾部,殺死了噶爾丹。

清初,黃河多次氾濫,甚至決口,後改道與淮河合流,還影響了漕運,康熙帝任命靳輔為河道總督,重用了治河專家陳湟,經過十年的努力(康熙十六年至康熙二十六年)終於使得黃淮分流,康熙三十七年,治理了常淤塞的有“小黃河”之稱的渾河,改為永定河。

康熙還組織編寫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康熙字典》等名書。


歷史簡單說

清代的十二個皇帝,咱們先羅列一下都有哪些。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清太祖)

愛新覺羅。皇太極(清太宗)

愛新覺羅。福臨(順治皇帝)

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愛新覺羅。弘曆(乾隆皇帝)

愛新覺羅。顒琰(嘉慶皇帝)

愛新覺羅。旻寧(道光皇帝)

愛新覺羅。奕詝(咸豐皇帝)

愛新覺羅。載淳(同治皇帝)

愛新覺羅。載湉(光緒皇帝)

愛新覺羅。溥儀(宣統皇帝)

所謂有作為,自然是在皇帝的工作崗位上,乾的有聲有色,例如開疆拓土,顯著政績,在執政時間創造了盛世的皇帝,他一定在王朝的存續期間起到了即為重要的作用,從這幾個點就分析,筆者認為清代的十二帝中,可以稱為有作為的不過二三人。

第一自然是開創了大清朝的創始人努爾哈赤,他征服了建洲,統一了女真,建立了清王朝的雛形大金朝,割據遼東,建元天命,八旗制度由此開端,

第二位筆者認為是第四位皇帝,康熙玄燁,這個在位了61年零10月的皇帝,在任期內把清國的領土面積從區區三百多萬平方公里擴張到了一千三百多萬平方公里,不但奠定了大清興盛的根基,也奠定了如今新中國的96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而且在經濟上多有發展,使得清王朝的鼎盛時期由此開端。

第三位筆者認為是第五位皇帝,雍正胤禛,雍正雖然執政時間很短,但是在十幾年的皇帝崗位上,嘔心瀝血,銳意改革,在其父留給他的國土之上大顯身手,用全新的改革對國家整體的結構進行了根本性的優化,肅清吏治,加強國家對周邊少數民族的管控,在土地上改土歸流,並整頓國家財政,實行耗羨歸公,建立相對比較科學的養廉銀製度等,雍正的這一系列的改革讓大清朝到達頂峰起到了關鍵作用,可以這麼說,沒有雍正的這十幾年,斷斷不會出現所謂的康乾盛世。乾隆只不過是雍正改革的坐享其成著而已。



老豬的碎碎念

個人認為是雍正!

康乾盛世,是我國封建時代最後一個治世,也是我國曆史上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段盛世!歷經康、雍、乾三代皇帝一百三十餘年的勵精圖治,清王朝空前繁榮。

但在我們的傳統觀念上,這段治世始於康熙,盛於乾隆,加上這兩位皇帝也都是超強待機,因此,史書上對這兩位皇帝的功績有許多的褒獎和讚美。以至於,這段盛世直接被稱之為康乾盛世。 然而,很多人卻忽略了夾在中間的雍正。



的確,康熙在位六十餘年,平三藩、收臺灣、消滅葛爾丹、打敗俄羅斯……武功之盛,為清朝歷代皇帝之首。



康熙打造了一個疆域十分遼闊清帝國,為中國今日之版圖奠定了基礎!然而,一將功成萬骨枯,康熙的每項成就,都離不開白花花的銀子。這些錢。自然不用皇親國戚出,也不需要由官紳來籌。最終,還不都是攤分到普通老百姓的身上!

尤其到康熙晚年,雄心漸去的康熙對朝政已不在勤勉,加上九子奪嫡的爭鬥,導致清朝吏治鬆散,國庫空虛。到康熙病逝時,偌大的清帝國,它的國庫僅剩區區幾百萬兩,實在讓人唏噓。

可以說,康熙給雍正留下的,不過是一個表面強大,內部破敗的帝國而已。但雍正登基後,克服重重阻礙,大力推行改革,用十餘年的時間,扭轉了清朝的困局,真正實現了國家的富強。 雍正在位年間推行的三大改革,對後世中國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1、推行官紳一體當差納糧,廢除官僚集團特權,緩解帝國的財政壓力和百姓的負擔;

2、推行攤丁入畝政策,直接取消了人頭稅,全都按照土地多寡來收稅,打擊了富人的利益,減輕窮人負擔,有效平衡了社會的貧富差距;

3、開豁賤籍,削弱人身依附關係;前兩項改革可以說是從經濟上促進社會公平,而這項則是從法律上推動了社會公平。這項改革徹底廢除了過去殘留於社會的類似於奴隸制度的條規,從而保障了底層人民的利益,給了他們重獲新生的機會。同時,進一步釋放了社會勞動力。



正是在他的努力下,才讓清朝的財政和民生都得到了極大的改善,解決了康熙留下一系列問題,使得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實現了真正的盛世。



雍正為乾隆留下了有近六千萬兩的國庫和更為完善的賦稅制度,給了乾隆這個敗家子足夠的揮霍資本!乾隆時期的盛世,正是靠雍正的基礎堆出來的,一段虛假的,不斷下滑的盛世。 而恰恰是雍正這個被文人黑得體無完膚的皇帝期間,人民的生活才是最富足的……


這些歷史要讀

最有作為的皇帝當然非雍正莫屬,儘管別的皇帝在文治武功方面也有很高的建樹,但很多人都是吃前人嚼過的饃饃,走前人相似的路,而雍正確是走了前人從未敢走的路,儘管雍正皇帝是一個滿人,但雍正做了很多有利民生的事。清史專家楊啟樵說:“康熙寬大、乾隆疏闊,要不是雍正的整飭,滿清恐怕早已衰亡。 ”中國歷史學家、清史專家蕭一山說:“世宗治國天資獨高,循名責實,信賞必罰,好名圖治,於國有功,以文景之治的景帝喻之。”

雍正在位期間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做了很多皇帝不敢做的官紳一體納糧的事,雍正帝認為他即位時“人心玩愒已久,百弊叢生”,“若不懲創,將來無所底止”,屢屢告誡臣下,不可“因循玩愒”。雍正整頓吏治,以利民生。雍正帝在前述元旦給總督的上諭中說:“今之居官者,釣譽以為名,肥家以為實,而曰‘名實兼收’,不知所謂名實者果何謂也”,在登極一週年的時候又說:“朕纘承丕基,時刻以吏治兵民為念”,表明他企圖通過整頓吏治,達到富國裕民的目的。雍正元年(1723年),接受山西巡撫諾岷的建議,施行耗羨歸公和養廉銀的措施,以此增加中央財政收入,並限制地方橫徵暴斂。為了加強皇權雍正帝設立軍機處,為了怎樣平穩地交接皇權,儘量規避可能的奪位大戰。雍正皇帝放棄'公開建儲'制度,創立秘密立儲制度。秘密立儲是雍正的一項偉大發明,它既有立儲穩定局勢的作用,又可以避免明立太子可能帶來的弊端。儲君得立,國本已定,人心也就有所歸依;而不知道儲君是誰,沒有明確攻擊目標,也就避免了皇帝與皇子以及皇子之間的衝突。秘密立儲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儲君人選只有皇帝本人知道,所以他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而悄無聲息地隨時改換。雍正儘管在位只有十三年,卻在人權方面有一項改革,那就是削除一類人的賤民籍。雍正元年(1723年),山西、陝西因明建文末年未依附朱棣而被編入“樂戶(官妓)”籍的後代,雍正命令摘除其“樂戶”籍,使其成為民戶,同年九月,他下令除掉紹興曾反對朱元璋的那些人後代的“惰民”籍,使其成為民戶,雍正五年(1727年)四月下令免除粵東“蜑戶”籍,使其成民戶。雍正是一位勤於政事皇帝。後人收集他在位的13年中硃批過的摺子就有360卷。雍正在位期間,“以勤先天下”、“朝乾夕惕”。儘管雍正也存在急於求成,手段過嚴,過分重農抑商等等缺點;但雍正表現出來的才能非同一般,雍正精力過人、勤奮、幹練,亦為常人所難及。

清史研究專家楊珍說:“雍正帝在位僅有13年,然而他卻通過一系列大刀闊斧的改革,迅速扭轉了康熙晚期積弊嚴重,社會發展受到阻止的局面。在此基礎上,康乾盛世方能進入鼎盛時期,使中國傳統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達到其最高峰。這一為期百年的歷史進程中,雍正帝所具有的承先啟後作用,無可或缺。如果從在位時間相對短暫,但建樹之多,政績之大並不亞於其他歷史名君,這一角度審視,雍正帝當屬更為不易。”著名歷史學家、社會學家南懷瑾說:“清朝入關定鼎八十年後,有了一位文學詞章並不亞於任何一位翰林學士;談禪說道,並不遜於禪門宗師的雍正皇帝。他的為政之道,使人不敢欺,亦不可欺。內肅權貴,不避親疏。外立綱常,赫如烈日。用此守成,當然可使內外肅穆,誰敢與之抗衡。他是真實奠定了清朝的江山,付予兒孫好自經理。實在可算是歷代定鼎守成帝王中的一代奇才,為歷代職業皇帝中絕無僅有的一人。”

綜上所述:雍正皇帝在歷史上稱得上是一位富有傳奇性的人物,雍正以他出色的才華、剛強的性格,豐富的感情,銳利的目光,極有個性的語言征服了很多人;雍正朝創新和建樹之多,政績之大並不亞於其他歷史名君。在古代歷史上,唐朝劉晏實行兩稅法,明朝張居正推行一條鞭法,很得人們的讚譽,而雍正的經濟政策,比之他們有過之而無不及。統觀雍正的歷史地位,雍正應當是清朝十二帝中最有作為的皇帝,最傑出帝王,是一個卓越的實用主義政治家。


回憶還是要忘記

清朝是我國曆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1636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前前後後一共出了12位皇帝。要說誰是清朝皇帝中最有作為的,大部分人會選擇“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但是還有一位皇帝也有可圈可點之處,也相當有作為,這個皇帝就是皇太極。

皇太極,努爾哈赤當然第八個兒子,清朝的第二位皇帝。皇太極是清朝的創立者,他對清朝所做的歷史貢獻是任何一個清朝皇帝都無法比肩的。


皇太極繼位之初,努爾哈赤所建立起來的後金因為沒有有效的統治而成為一盤散沙,這時皇太極的聰明才智已經顯露出來,皇太極逐步建立起國家統治機構,把權力牢牢地把握在自己手中。

皇太極在位17年,在位期間,發展生產,增強兵力,不斷對明朝作戰,為清王朝迅速佔領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果說他父親努爾哈赤開了一個好頭,他就起到了重要的銜接過渡作用。

1641年,皇太極因為身體原因,曾發佈過“大赦令”,減少了處理日常事物的負擔。1643年,皇太極猝死,年52歲,未能實現統一天下的夙願。

1644年,清軍入關,順治皇帝在北京登基,正式拉開了清朝統治的大幕,這一切的一切,都和皇太極所打下的基礎是密不可分的。

所以皇太極也是清朝皇帝中有作為的皇帝之一。


明白歷史

我個人認為應該算是雍正皇帝吧!(我慶幸的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比較傾向於雍正)

其實清朝皇帝整體水平,還可以,槽點不是太多,但是,清朝皇帝大多中庸,雖然昏君少,但也是庸君居多。

如果說有作為的話,康熙和雍正絕對是頂尖的兩位,但是,相對來說,我還是認為雍正更有作為。

康熙皇帝的作為

提起康熙,作為就多了去了,擒鰲拜,平三藩,收復臺灣,平定準格爾,抗擊沙俄!等幾件大事!其實,除了擒鰲拜親政之外,全是軍事作為,在政治經濟領域,康熙並沒有多少建樹。而且,康熙算是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位皇帝,對西方科技的發展有著天然的愛好,而且,康熙尤其喜歡數學。

按理說這樣一個皇帝,應該能緊隨時代潮流,但是,康熙認為,西洋奇淫巧技只能玩玩,不能實際使用,而當國人對軍事武器進行改良與創造後,竟然得不到康熙的重視,認為國家已經進入和平時期,武器並沒有發展的價值,從而,導致中國科技開始大幅度落後世界。

尤其康熙晚年的弊政,已經讓老百姓“吃糠喝稀”了。

如果,繼位者不是雍正,很難想象還會不會有所謂的康乾盛世。

實幹派雍正的國計民生改革

雍正是真正的實幹派,話不多說,幹就完了。

什麼是作為,我想不應該單單指軍事上的行為吧!在政治,經濟領域,雍正可以說做了很多大事。

其次,是政治領域,雍正設立了軍機處,代表著皇權在封建王朝達到了巔峰,而且,軍機處在政體上,是和三省六部制一樣,提高了行政效率,這一點,是明朝內閣制所不具備的。除了設立軍機處,雍正還打擊貪汙腐敗,清朝從康熙後期開始,貪腐之風盛行,雍正用鐵血手腕,極大的打擊貪腐勢力,還朝政一時清流。

後世,乾隆帝沒能繼續打擊貪腐,致使貪腐成為清朝中後期尾大不掉的難題,直至清朝滅亡,也未能解決。

在軍事上,雍正也很有作為,比如對少數民族改土歸流等措施也是比較不錯的。

當然,雍正也是有槽點的,在位期間為了打擊異己,大搞文字獄,得罪了很多讀書人,然後讀書人就會在作品裡面諷刺雍正,其實,中國古代社會,讀書人始終是既得利益者,因此,只要是改革,必然觸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就是必然得罪讀書人,所以,改革者經常被罵!雍正大概正是這個原因,而在後人的心目中不如康熙,乾隆形象偉岸吧!


史論縱橫

努爾哈赤

努爾哈赤

名字:愛新覺羅·努爾哈赤

民族:滿族

年齡:67歲

任期:10年

籍貫:赫圖阿拉

廟號:清太祖

年號:天命

主要工作成績:創立八旗、建立後金、割據遼東

皇太極

皇太極

名字:愛新覺羅·皇太極(努爾哈赤第八子)

民族:滿族

年齡:51歲

任期:17年

籍貫:赫圖阿拉

廟號:太宗

年號:天聰、崇德

主要工作成績:創立新滿文、改國名為大清

順治

順治

名字:愛新覺羅·福臨(皇太極第九子)

民族:滿族

年齡:23歲

任期:18年

出生地:瀋陽故宮

廟號:世祖

年號:順治

主要工作成績:首位入關的皇帝、遷都北京、整頓吏治、穩定秩序、統一全國

康熙

康熙

名字:愛新覺羅·玄燁(順治第三子)

民族:滿族

年齡:69歲

任期:61年(超長待機)

出生地:北京故宮

廟號:聖祖

年號:康熙

主要工作成績:誅鰲拜、平三藩、收臺灣、親征噶爾丹、保衛雅克薩、輕徭薄賦

雍正

雍正

名字:愛新覺羅·胤禛(康熙第四子)

民族:滿族

年齡:58歲

任期:13年

出生地:北京故宮

廟號:世宗

年號:雍正

主要工作成績: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設立軍機處、秘密立儲

乾隆

乾隆

名字:愛新覺羅·弘曆(雍正第四子)

民族:滿族

年齡:89歲

任期:60年(還當了三年零四個月太上皇)

出生地:北京雍和宮

廟號:高宗

年號:乾隆

主要工作成績:平定大小和卓、大小金川、滅準噶爾汗國、治理新疆和西藏、設置伊犁將軍

嘉慶

嘉慶

名字:愛新覺羅·顒琰(乾隆第十五子)

民族:滿族

年齡:61歲

任期:24年

出生地:北京圓明園

廟號:仁宗

年號:嘉慶

主要工作成績:逮捕和珅、鎮壓白蓮教叛亂、整飭吏治

道光

道光

名字:愛新覺羅·旻寧(嘉慶第二子)

民族:滿族

年齡:69歲

任期:30年

出生地:北京故宮

廟號:宣宗

年號:道光

主要工作成績:平定張格爾叛亂、改革鹽法、漕運

咸豐

咸豐

名字:愛新覺羅·奕詝(道光第四子)

民族:滿族

年齡:31歲

任期:11年

出生地:北京圓明園

廟號:文宗

年號:咸豐

主要工作成績:廣開言路、鎮壓太平天國

同治

同治

名字:愛新覺羅·載淳(咸豐長子)

民族:滿族

年齡:19歲

任期:13年

出生地:北京故宮

廟號:穆宗

年號:同治

主要工作成績:興辦洋務運動(在位期間)

光緒

光緒

名字:愛新覺羅·載湉(同治的堂弟和表弟)

民族:滿族

年齡:38歲

任期:34年

出生地:北京什剎海醇王府

廟號:德宗

年號:光緒

主要工作成績:主持戊戌變法、對外主戰

宣統

宣統

名字:愛新覺羅·溥儀(光緒侄子)

民族:滿族

年齡:61歲

任期:3年

出生地:北京醇親王府

廟號:無

年號:宣統

主要工作成績:無

歷史意義: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


小東說歷史

從文治武功上來看,皇太極冠絕清朝各皇帝,且自成一檔。其他幾個雖然有作為,可是大都基於皇太極的奠基之下。比如,假如不是皇太極設立的職業軍制度,那麼康熙早被鰲拜篡位了。更談不上後來所謂的康雍乾盛世了。皇太極是把清朝的文治武功推向了高潮。

在皇太極以前,清朝只有八旗軍,這是清朝立國的根本。但是隨著軍隊的擴張,八旗軍制度顯然不符合少數民族出身的滿清政權。因為八旗軍實際上是基於明朝衛軍制度所建立,每一個軍旗主都有自治權,這很容易造成將領的擁兵自重。所以,皇太極便採用了漢朝中央集權的職業軍制度,除了滿八旗外,所有軍隊兵員全國參插調撥,一律吃皇糧,一律效忠皇帝。這直接造成了多爾袞只能攝政不能稱帝。因為軍隊屬於皇帝。多爾袞不是皇帝。

皇太極打破了種族隔離,直接促成了滿漢融合,打破滿族傳統的遊獵生產模式,引入漢族農耕,大大提升了滿族百姓的生產能力,國力也大大加強,這是其在崇禎死後能夠大量招降明軍將士的主因。

最關鍵一點,編撰滿族文化,在民族內推廣文化與文字。編字的概念是努爾哈赤提出來的,但是在努爾哈赤時期由於文字還沒成型,滿族文化十分貧瘠。直到皇太極時期,這個國策才得到推廣。這也是滿族入主中原後依然能保持自己文化特色的主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