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壓增高的預防和護理

臥位 患者平臥,頭偏向一側或側臥,病情允許時抬高床頭15°~30°,有利於顱內靜脈迴流,減輕腦水腫,降低顱內壓。有腦脊液外漏的病人可藉助重力的作用,使腦組織移向顱底,粘附在硬腦膜漏孔處,使局部粘連而封閉漏口。注意頭頸不要過伸或過屈,以免影響頸靜脈迴流。

2 休息保持病室安靜,避免一切不良刺激,以免造成患者情緒激動,使血壓升高,加重顱內壓增高。病人躁動不安時,要查明原因,對症處理,勿輕率給予鎮靜劑,以免影響觀察病情,也不可強加約束,避免因過份掙扎而使顱內壓升高,應加床擋保護並讓其戴手套,以防墜床和抓傷。

3 吸氧 對改善腦缺血,使腦血管收縮,降低腦血流量,減輕腦水腫,同時防止發生高碳酸血癥或低氧血癥。

顱內壓增高的預防和護理

2 預防呼吸道感染 口腔護理每日2次,霧化吸入每日2~3次,翻身、拍背2~3h一次,翻身動作要輕穩。氣管切開患者每日更換氣管切開處敷料,保持敷料乾燥、清潔,氣管內套管每4h消毒一次,氣管內滴用20ml生理鹽水加沐舒坦15mg,每小時2ml,氣管套外口用單層無菌生理鹽水紗布覆蓋。吸痰時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先吸氣管內分泌物,再吸口鼻分泌物,每次吸引不超過15s,勿使患者咳嗽過劇而增加顱內壓。

亞低溫療法

調整室內溫度在10℃~20℃,頭部用冰枕或戴冰帽,體表降溫,頸、腋下、腹股溝等大動脈處冷敷或遵醫囑給予人工冬眠,使患者的肛溫維持在32℃~35℃ ,可降低腦細胞的氧耗量及代謝率,提高對氧的耐受性,降低腦血流量,減輕腦水腫,還可保護中樞神經系統,減輕反應性高熱。

保持大小便通暢

顱腦損傷的病人常有嘔吐、高熱,加上早期限制水鈉的攝入,脫水劑、利尿劑的應用,病人常有不同程度的脫水,加上意識障礙或癱瘓導致長期臥床,使胃腸蠕動功能降低,多伴有排便不暢,神經損傷等致尿瀦留。當病人表現躁動不安時,要及時觀察,避免其用力排便,根據情況給予緩瀉劑或低壓小量灌腸通便,避免高壓大量灌腸,必要時用手指摳出糞塊,並及時解除尿瀦留,防止腹壓增高,以免引起顱內壓增高。

嚴密觀察病情變化

顱腦損傷病人病情多變、易變、突變,只有通過細緻的觀察才能發現微妙的變化。顱腦損傷後通常有血壓下降、脈搏細數、呼吸慢等臨床表現。傷後較久,如病人血壓持續升高、脈搏洪大、呼吸慢,提防有顱內壓增高。顱腦損傷病人除觀察t、p、r、bp、神志、瞳孔、意識外,還要準確記錄24h出入水量,觀察脫水效果和尿量,並注意病人有無抽搐式癲癇發作,癲癇發作可加重腦缺氧和腦水腫,使顱內壓增高,導致腦疝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