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齊齊哈爾崔氏家族祖籍山東登州蓬萊,其遠祖可追溯到西周開國第一功臣姜尚姜子牙。姜子牙助武王建立周朝後,被封到齊國,即山東一帶。姜子牙的兒子丁公伋是齊國第二代國君,他的嫡子叫季子,本該繼承君位,但卻讓位給弟弟叔乙,而自己則住到食采地崔邑,後以邑為氏,就是崔氏。

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齊齊哈爾崔氏之先人由山東渡海至遼東驗馬寨(遼寧蓋平,今蓋州市縣南)。他們原以為關外土地廣袤,易於生存,但由於努爾哈赤的興起,戰亂頻繁,便投向抗擊後金的毛文龍部隊,歸孔有德麾下調遣。當時,受明朝正式任命的駐守鴨綠江口戰略要地的毛文龍,在明朝、後金和朝鮮邊界地帶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很大程度上牽制了後金嚮明朝的進攻。即使在朝鮮國王被迫與後金議和、失去朝鮮援助的情況下,毛文龍仍毫無懼色,奮力抗擊建州軍隊。天聰三年(1629年),明薊遼督師袁崇煥以閱兵為名誘殺平遼將軍毛文龍於雙島之後,其部將各投其主,孔有德、耿仲明投往明登州巡撫孫元化,孔有德任步兵左參將。後來種種原因,孔有德率眾降清,崔氏隨之。

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天聰七年(1633年),崔氏家族軍同眷屬千數百人隨孔有德的大軍,駕馭數百軍船航海抵遼東,屯駐尼雅滿山寨。皇太極聞孔有德來歸,派鄭親王濟爾哈朗等犒迎於鴨綠江口,晉孔有德為都元帥。崔家軍投清後,隨清軍徵取大淩河城、松山、杏山、塔山、連山關等處。崔氏諸先祖累著戰績,多有陣亡者,先祖從徵有功,編入漢軍正黃旗。

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崔氏家族原在山東時,世守耕讀,兼習武備,且近海邊,多識水性。入旗後,有在盛京當職的,有在軍中任職的。順治十五年(1658年),旨派寧古塔章京沙爾虎達在烏拉(吉林市舊稱)設廠造船,創立吉林水師營,並分兵駐守寧古塔城(今寧安)。崔氏三世祖崔仲祥等在奉派之列,並負責訓練水軍。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皇帝指派鎮守寧古塔副都統薩布素,率領吉林寧古塔、烏拉水陸官兵前往雅克薩征剿沙俄。崔氏五世祖崔尚信、崔尚進、崔尚才兄弟三人率領水軍護送紅衣大炮,隨同薩布素由吉林松花江直達黑龍江,逆水數千裡,循小興安嶺之麓抵璦琿城屯駐,同沙俄展開了激烈戰鬥,終於打退侵略者,收復了雅克薩等失地。雅克薩之戰勝利後,中俄雙方代表共同確定了當時的邊界,簽訂中俄第一個比較平等的條約,即中俄《尼布楚條約》。《尼布楚條約》簽訂後,黑龍江為邊防要地,黑龍江首任將軍薩布素率軍鎮守璦琿城,此崔氏家族駐黑龍江之始。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崔氏家族隨薩布素進駐墨爾根(今嫩江縣),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又隨將軍移駐齊齊哈爾,但崔尚信之子崔枝蕃服務清北路驛站留守墨爾根。

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當初,康熙皇帝為打擊沙俄侵略、收復雅克薩等失地,採取了多項措施。從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至二十五年(1686年),開闢了墨爾根通往額木爾河口(漠河縣)到雅克薩,烏拉船廠(吉林市)經由卜奎、墨爾根至璦琿的兩條驛道,墨爾根是這兩條驛道的交匯點,也是北路十個驛站的總站,站官負責這十個驛站的各項事務。崔枝蕃曾經擔任此職。任內,戍邊種地、運輸糧餉、維持治安,多有貢獻,清皇授予他“文林郎”之稱號,以表彰他在驛站建設方面的功績。崔枝蕃紮根於墨爾根,致力於驛站開發建設,直至年老謝世。枝蕃公的後裔均在嫩江,故枝蕃公為嫩江崔氏之前輩。乾隆二年(1737年),清皇為表彰官至四品的崔枝蕃在戍邊屯墾的貢獻,授崔枝蕃為“資政大夫”,夫人查庫他氏為“安人”之稱號,並准許立七孔透龍碑,將其功績刻在碑上傳世,這就是著名的“墨爾根北路站官崔枝蕃墓碑”。

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齊齊哈爾崔氏家族六世祖崔枝蕃墓地,始建於乾隆二年(1737年)至四年(1739年),位於現在嫩江縣前進鄉泰照村南1.5公里處,塋地四周在建墓初期栽植從雲南運來的紅皮雲杉兩千株,佔地面積100公頃(現隸屬嫩江縣高峰林場)。主墓座落於北崗高處,坐北朝南,後倚山丘,俯視曠野,是一塊人稱二龍戲珠的風水寶地。墓室用青磚砌築,並用木炭、白灰、樺樹皮圍之,上覆黑土,墓前設有石桌、香爐等。墓區築有1.5米高的青磚圍牆,南北長約40米,東西約30米,南牆居中設有大門並建有木製牌坊,上懸橫匾三塊,其中一塊書“庇福功宗”,兩側配有楹聯,門外立有七孔透龍墨爾根北路站官崔枝蕃石碑一座,上刻清皇誥命碑文,門外東側建有守墓房兩間。主墓東北另有崔枝蕃之子崔標(麻力圖)墓院一處,此墓院於嘉慶六年(1801年)建成,並立七孔透龍石碑一座,上刻“奉天承運”碑文。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崔枝蕃主墓的正東,又有七座一字排開的崔氏先人古塋墓院,這些墓院圍繞主墓形成了以始祖墓為中心的一個完整古墓群體。嫩江崔氏家族墓群年代久遠,規模較大,遠近皆知,被稱為嫩江崔家墳。嫩江崔氏古墓群是黑龍江邊陲近代史上為官者中很著名的家族墓群。

李亞飛:齊齊哈爾的崔氏家族(一)

崔枝蕃墓地規模較大,已形成一個完整的古墓群體,地理位置為東經125°14,北緯49°13,海拔240—305米,墓地北起嫩江至新高峰鐵路169公里500米處,南至泉眼,長1500米;東起鐵路線西至鐵路線涵洞,寬1000米,中心為崔枝蕃和崔標(麻力圖)墓地。佔地30平方公里,崔家墳整個範圍為100公頃,這樣一個有其歷史價值的古墓群,在1966年文革時被徹底毀壞,現已成為廢墟,墓室變成土坑,石碑、額匾、圍牆及房屋的青磚被拆除它用,一個完整的歷史文物古蹟已面目全非,不堪入目。為了恢復其原來面貌,還其歷史文物的真實價值,崔氏名士崔文璞教授合同崔世厚、崔運厚、崔韻清和崔滿貴等族人,代表嫩江崔氏於1992年6月向嫩江縣人民政府提出《關於‘文革’中崔氏祖塋被毀應落實政策的申請》。嫩江縣人民政府對此非常重視,於1993年批准了嫩江崔氏祖塋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1996年黑河市政府批准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現在這一古墓已成為省級高峰森林公園的核心。嫩江崔氏祖塋地不但是嫩江崔氏族人的標誌,同時也是嫩江縣城區開闢和發展的里程碑;它不僅是嫩江崔氏族人的寶貴遺產,同時也是嫩江縣名副其實的歷史文物古蹟。因此重新修建,恢復其歷史本來面貌是具有一定歷史價值的。

崔枝蕃在墨爾根有十嗣(俗稱嫩江十房)。其二子崔賓(格三太)曾任黑龍江水師營總管(三品),誥授“資政大夫”、軍功加二級記錄四次,夫人崔氏誥封“恭人”;六子崔璞在乾隆十年(1745年)至十七年(1752年)間任墨爾根第三任管理官莊屯官;十子崔標(麻力圖)也誥封為“昭武都尉”,夫人宜麻其氏誥封“恭人”。崔氏在嫩江是名副其實的豪族大戶人家,其後裔枝繁葉茂,至今已有十一代子孫,1350餘人。嫩江崔氏是以各房七世祖為主體,以十三世祖為基本單元構成了一個完整的家族體系。

在清代,崔氏家族有多人在黑龍江水師營、驛站和官莊任重要官職,也有在官莊屯田從事農業生產的,為建設和保衛黑龍江做出了很大貢獻。清末民初,崔氏式微,在解放前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嫩江崔氏族人基本上是從事農業生產勞動為主,世代相繼,致力於開發和建設家園。從解放戰爭至新中國成立,崔氏族人紛紛走向祖國解放戰場和祖國建設的各條戰線,離開家鄉奔向祖國各地。

(作者系齊齊哈爾市政協文史研究員、原糧食局職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