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报桑梓情意浓 记甘肃汇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贾存勤

每日甘肃网讯 “天下黄河富宁夏,甘肃黄河润靖远”。母亲河黄河过境154公里的厚爱偏顾,浇灌出了大西北的“鱼米之乡”。然而长久以来,由于土地产值降低,农村劳动力不再从事农业生产,偏远山区的土地撂荒严重,这些问题使靖远农业大县荣光不再,且一直制约着靖远农业的发展。

旧颜需要改变,荣光需要重塑,贾存勤的知识和技术正是促使家乡旧貌换新颜的一剂良药。家乡需要人才,家乡呼唤人才,家乡的深情呼唤久久萦绕在贾存勤的心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贾存勤以毅然决然的勇气和破釜沉舟的胆识,离开北京,暂别妻女,踏上了回乡创业的征途。

情系家乡 要让家乡富裕美丽

“鲜衣怒马少年时”,是很多创业青年的理想,也是贾存勤年少时的理想。大家都称呼贾存勤为“贾博士”,这还得从他的经历说起。2006年,贾存勤从北京大学药学院毕业取得博士学位,进入北京以岭药业有限公司工作,凭借自己的勤奋努力、踏实认真,第五年就被任职为以岭药业副总经理,2013年又被北京市人社局破格晋升为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先后从事药用植物栽培和新药开发数十项,主持和参加国家重大科技项目13项,参与新药和功能食品研发14个,获得发明专利3项。

对大部分寒门学子来说,跳出农门、融入首都、拥有高薪,是梦寐以求的愿望。但贾存勤却显得有些与众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矢志回乡创业的想法也愈加坚定。

贾存勤说,“人,总是要有梦想的,有梦想就要有初心,不然也只能是‘一场空梦’。我的初心有两个,一个是给家乡的荒山弃地植绿,另一个是让荒山弃地生金吐银。”这是他一直秉持的做人做事人生格言,同时也是对家乡人民的郑重承诺。从此,贾存勤便立志用一腔抱负改变家乡穷困潦倒的旧面貌,用一身本领带领父老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成为了引领产业发展的领头羊,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矢志不渝 千磨万仞艰辛创业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创业难,创新更难,在靖远这块贫困落后的土地上创新创业难上加难。

创业初始,贾存勤主要把精力用于解决技术本土化难题,为了做好肉苁蓉接种工作,在无人的大山里一住就是四十多天。但初期由于管理不当、用人不慎、资金过度使用等原因,所筹资金所剩无几,2015年4月,两名合伙人因为看不见希望主动退出,近百万投资损失贾存勤一人承担。“屋漏偏逢下雨”,妻子肺炎,女儿发烧,岳母伤病,三个亲人同时在北京生病住院,他却不能回京照看,种种困境让贾存勤一筹莫展。

“说真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说我没有打过‘退堂鼓’,那是假的。多年好友也经常问我这样做图什么,隔三差五地打电话劝我回北京工作,稳定又省心。”贾存勤介绍起创业之初的经历,仍历历在目。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面对困难,贾存勤没有放弃,没有退缩。在调整思路,再筹资金,重新开始后,旱地里引种的梭梭树高效成活,长势良好;在梭梭根部接种肉苁蓉,产量大,经济效益明显。

四年来,有苦有乐;四年来,收获满满。“每当看到大片大片的荒山变绿,梭梭树郁郁葱葱、肉苁蓉白白嫩嫩,所有的不愉快和烦心事都随风而去,人也神清气爽,信心倍增。”贾存勤指着自己的肉苁蓉基地,这样介绍道。在贾存勤的坚持和带动下,靖远县乃至白银地区肉苁蓉产业发展迅速,更多的政府部门开始关注和支持,省上主管部门也起草了肉苁蓉产业发展指导意见。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没有辜负我回乡创业的初衷——推动肉苁蓉大健康产业不断发展,改善生态,促进经济,造福百姓。”贾存勤笑着说。

不忘初心 回报桑梓带富创绩

贾存勤的家乡靖远,是全省23个深度贫困县区之一,属国家六盘山连片特困地区,由沿黄自流灌区、高扬程提灌区和干旱半干旱山区三大自然区域构成,自然条件恶劣,生态环境脆弱,土地荒漠化严重。

自回乡创业以来,贾存勤心里一直惦记着养育他的家乡靖远,一直牵挂着还未脱贫致富的父老乡亲,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带动群众脱贫致富上。他说,“造福桑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是我应有的社会担当。”

贾存勤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他深知,要想脱贫致富,必须要选对产业,他首先在靖远县糜滩镇首次成功试验梭梭—肉苁蓉,在后续的种植过程中又解决了肉苁蓉接种率低和难以越冬的技术难题,使得接种率达到85%以上。改进发明了肉苁蓉开沟播种农机,开沟、播种、覆土一体化,实现了机械化接种操作,生产效率提高了80%以上。

试种成功后,贾存勤又大胆流转了农民撂荒多年的沙化旱地,建立了1.3万亩的梭梭—肉苁蓉种植生态经济示范基地,其中靖远县若笠乡7000亩,景泰县喜泉镇6000亩。在他的带动和指导下,靖远县、景泰县和平川区的农民积极发展梭梭—肉苁蓉产业,已经利用撂荒沙化旱地栽植梭梭树12000亩,全市总计种植梭梭树25000亩。

“过去啊,在地里种些庄稼一年下来也挣不了几个钱,现在把地流转给贾博士,不仅年年有流转费,还能打工挣钱”,若笠乡皮袋湾村村民陈东志拿着自己刚领到手的工资4000多元笑呵呵地说到。

贾存勤在发展肉苁蓉产业的同时,积极探索让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通过流转农民撂荒闲置土地,不仅让当地农民获得了土地流转费,还盘活了劳动力资源,增加了务工收入。2016年、2017年累计吸纳靖远县若笠乡建档立卡贫困户123人务工,人均年收入增长4500多元;吸纳景泰县喜泉镇农民83人务工2个月,人均年收入增长1944元,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之所以选择肉苁蓉产业,是因为它具有不争地、不争水、不争人的“三不优势”;同时,它还是一种寄生植物,梭梭、红柳、红砂等寄主植物又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的“三耐特点”,是西北干旱地区防风固沙的先锋植物。”贾存勤这样介绍道。梭梭—肉苁蓉发展模式不仅具有经济效益,同时具备非常明显的生态效益。

作为一名靖远走出去的优秀儿女,他用实际行动带领着当地更多农民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他在家乡的这片热土上,默默地为全县脱贫攻坚、生态保护和就业创业贡献着自己的青春、智慧和力量,他是老百姓心里最信服的致富带头人!(乃新平、李 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