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知我們中國漢語的博大精深?

如何認知我們中國漢語的博大精深?

網上有這麼一篇文章,是對一首英文詩的翻譯,英文詩原文如下:

You say that you love rain,

but you open your umbrella when it rain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sun,

but you find a shadow spot when the sun shines.

You say that you love the wind,

but you close your windows when wind blows.

This is why I am afraid,

because you say that you love me too.”

如果按照正常漢語翻譯,意思是這樣的:

你說你喜歡雨,但是下雨的時候你卻撐開了傘;

你說你喜歡陽光,但當陽光播撒的時候,你你卻躲在陰涼之地;

你說你喜歡風,但清風撲面的時候,你卻關上了窗戶。

我害怕你對我也是如此之愛。

不過,卻有中國網友用七律詩歌翻譯進行了翻譯:

江南三月雨微茫,羅傘疊煙溼幽香。

夏日微醺正可人,卻傍佳木趁蔭涼。

霜風清和更初霽,輕蹙蛾眉鎖朱窗。

憐卿一片相思意,猶恐流年拆鴛鴦。

漢語,最常用的漢字大約是4000個左右,當這4000個漢字自由組合,組成兩個字、三個字、四個字的詞語,再由這些詞彙、單字進一步組成五個字、七個字、甚至更多字的句子,我們的眼前頓時充滿了繽紛色彩。

這就是我們漢字的強大之處。

再舉另一個例子。

如何認知我們中國漢語的博大精深?

佛學宗師鳩摩羅什

眾所周知,佛教是從印度傳人中國的。佛教傳入中國的形式是印度梵語寫成的佛經。我們中國人是無法看懂梵語的,這就需要同時通曉梵語、漢語的人進行翻譯。

於是,在佛經傳人中國之初,陸續出現了一些西域胡僧在中華大地生活一段時間後,開始將佛經翻譯成漢語。

可惜的是,這些胡僧他們翻譯佛經的模式,就如同上文中普通版本的翻譯一樣,只不過是將佛經的字面意思對照了出來,佛經中要表達的智慧由於文化的差異,並未充分表達出來。

直到後來,佛教高僧鳩摩羅什法師的出現。

當年鳩摩羅什本是西域龜茲國高僧,他被前秦梟雄呂光擄掠到中國涼州後,在異國他鄉生活了十七年。這十七年中,鳩摩羅什不僅精通了漢語,而且通過和中國本土儒學、道學家交流過程中,也深深地掌握了中國傳統諸子百家文化中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十七年間在涼州遭受的摧殘和磨難,不僅沒有令鳩摩羅什受到打擊,反而令他更加淡定、從容地面對這個世界。中華文化原本就是產生於磨難。鳩摩羅什的這種特殊經歷,無異於令他更加深刻的認知中華文化,對他日後將佛經中的精髓翻譯成漢語奠定了良好基礎。

十七年後,來到長安城的鳩摩羅什開始了自己翻譯佛經的偉大事業。漢語文化博大精深,每個漢字都代表不同的含義,不同漢字的組合而成的詞彙,又能衍生出全新的含義,可謂變化無窮、包羅萬象。鳩摩羅什開始在無窮無盡的漢字中,搜尋最能體現佛經深刻精髓的字、詞、句子,有些原本沒有的詞彙、句子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被鳩摩羅什所創造出來。比如“菩薩”、“歡喜”、“神通”、“清淨”、“極樂”、“菩提”、“舍利”、“羅剎”、“涅槃”等一大批頗具哲理的詞彙。

在鳩摩羅什翻譯佛經的過程中,老莊、孔孟等中國最為睿智的一先賢聖人開始和來自西方的佛教領袖開始在一片寧靜祥和中進行交談。而用漢字演繹的佛經,則是這場文化交流最為璀璨的結晶。

如果不是鳩摩羅什對中華文化的深刻認知,佛教文化中的智慧不可能深刻的影響中國,改變中國,中華文化也將因為缺少佛教文化的填充而黯然失色。而完成這一偉大文化融合的,最為重要的當屬中國漢字文化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