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在太空有空間站,但海里為什麼沒有類似的長期實驗室?

羅昕楠

有啊,這種實驗室叫深海空間站。

▲前蘇聯“一級核動力深海工作站”工作想象圖

深邃的海底其實比茫茫的太空更危險,那裡有巨大的壓強,1000米深處的壓強是大氣壓強的100倍。頻繁的地殼運動,複雜的地形,湧動的暗流,都給建設深海空間站帶來了極大的困難。我們對於海底的瞭解,還沒有對月球和火星的瞭解更詳細。

▲寶瓶礁石基地

目前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拉哥島以南約九英里處,有一個叫寶瓶礁石基地的實驗室。這個實驗室最初是屬於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後來被佛羅里達國際大學的FIU接管。位於水下20米深處,重量81噸。好像一艘潛水艇。

FIU將其用於海洋生物、海底生態、環境、氣候變化等諸多問題的研究和教育基地。美國航空航天局也用它開展各種太空實驗,例如:模擬小行星表面的極端環境,測試火星登陸車,開展宇航員在零重力下的失重訓練等等。2014年夏天,一個名叫法比亞的科研人員在寶瓶實驗室裡連續居住了31天,創造了海底停留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

建造深海空間站的難度不亞於建立太空空間站,因為深海的壓強實在是太大了,需要質量輕,耐壓強度極高的新型材料。深海空間站是一個由功能各異的潛水器組合在一起的結構群。包括居住艙、儀器艙、返回艙、對接艙、動力艙等。

深海運載器可以與深海空間站對接,為空間站送去能源、食品、氧氣以及科研儀器等等。

我們對深海的探索程度,遠不如對太空的探索更深入。深海空間站可以發現海底礦藏、油氣資源,研究深海生物,提高我們對海洋的認識。據2017年《科技日報》報道,深海空間站已列入我國科技創新2030重大項目,未來的深海空間站有千噸級別,可以在海底停留半個月,甚至幾個月,可容納幾十人同時開展科研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