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以帮扶家庭农场发展为抓手 积极培育精准扶贫新主体

东海县老促会平明镇分会以帮扶家庭农场发展为抓手,积极培育精准扶贫新主体,取得显著成效。

平明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的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团结一心跟党走、保家卫国不低头的壮丽篇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平明老区人民又在党的领导下,发扬老区精神,建设美丽家园,把平明建成了一个初步富裕起来的鱼米之乡。

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平明镇仍有一部分农民家庭贫困。为了确保小康路上不丢下一个人,平明镇党委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扶贫工作要求,开展了精准扶贫攻坚战。在这场战役中,东海县老区开发促进会、扶贫开发协会平明镇分会主动参战,以服务老区为宗旨、以促进贫困人口增收为己任、以帮助更多的贫困户脱贫致富为重点,不断探索精准扶贫的新方法、新举措,走出了一条以帮扶家庭农场发展为抓手、带动更多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平明镇一个重要特点是区域面积大、耕地多。全镇总面积157.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5.37万亩。能不能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开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艳丽花朵,平明分会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调研。在进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之后,他们通过政策宣传、土地流转、项目扶持等措施,加速农村土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程。

在这个过程中,平明分会重点扶持发展农村家庭农场经营形式,鼓励能人领办、创办农村家庭农场,努力把农村家庭农场培育成精准扶贫新的主体。

家庭农场在现代农业发展和带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有显著优势:一是家庭农场整合应用了先进的农业科技、良种、良法、农机作业,示范推广了农业高新科技,节约了生产成本。二是家庭农场有政府扶持资金,能不断扩大种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增加示范效应。三是家庭农场按目前的生产形态,大多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常年需要雇佣大批劳力参与其中,这样,就可以使当地相当一部分农民特别是贫困人口,有机会获得工资收入。为了更好地促进这项工作的开展,平明分会着力做好了四件事:

二是加大宣传,吸引更多能人参与。平明分会充分利用广播、条幅、标语、上门走访等形式进行宣传发动,吸引更多有意愿、有实力、有经验的人参与进来,尽快形成示范效应。王军是平明当地人,部队退伍后有愿望在现代农业方面施展一技之长。分会得知情况后,主动和王军商谈,帮助他解决资金、技术、土地流转手续等问题,使他顺利从农民手中以每亩1200元,以后每年递增2%的价格,直接承包了155.5亩土地,创建了军华家庭农场,雇佣了10名贫困户进场务工。当年就收到了不错的经济效益。

东海县以帮扶家庭农场发展为抓手 积极培育精准扶贫新主体

东海县老促会副会长 秘书长孙顼洲在家庭农场调研

一花引来百花开。成功的示范,引来了更多能人加入。到2017年底,平明镇已在县市场管理局注册家庭农场40家,从业人员368人,经营规模达12068亩。其中经营面积达到100亩以上的有56户,50-100亩的有158户。

三是扶上马送一程 ,促进稳步发展。经过充分的宣传发动和示范带动,平明镇农户对发展家庭农场积极性很高,纷纷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发展家庭农场的有关政策及具体的操作程序。分会积极响应,从户籍、土地性质、申报主体、合同期限及鉴证等八个方面,对有关操作规定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化。同时,对一些重点户进行扶持,帮助他们做大做强。这些年,分会与县老促会联系,为家庭农场提供免息帮扶资金150万元,对所有家庭农场提供了技术支持。

四是加强检查监督 ,保证家庭农场发挥扶贫功能。平明分会支持扶持家庭农场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精准扶贫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分会始终抓住扶贫主线不放松,要求所有被分会帮扶的家庭农场主首先雇用贫困户、首先帮扶特困户,并在用工高峰期进行检查督查,保证两个“首先”落实到位。

东海县以帮扶家庭农场发展为抓手 积极培育精准扶贫新主体

在平明镇王军家庭农场调研

经过几年的发展,平明镇家庭农场不管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有一个质的飞跃。截止2017年,在全镇40个家庭农场中,种植粮食作物的37家,经营面积11518.5亩;种植花卉苗木的1家,经营面积74亩;种养结合1家,经营面积220亩;种植西瓜葡萄的1家,经营面积255.5亩。并培育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0家,县级示范家庭农场15家。全镇各农场长期和季节性用工中贫困户超过80%,月均工资不低于15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