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六月半,荷處覓禪音

西湖六月中,煙柳畫橋,風簾翠幕。十里荷花,正是菱歌泛夜、琴賞煙霞時候。西湖與古琴素有淵源,唐宋以降,湧現出不少善琴之高僧,其中清初永福寺心越禪師傳授琴道於東瀛,並開禪宗壽昌派一脈,影響至今,猶為深遠。

西湖六月半,荷處覓禪音

西湖之西,法雲幽意,靈隱禪蹤是又一樁佳事。禪蹤乃是靈隱山水的意境所在。唐宋時期,禪僧輩出。文人士大夫以尋僧訪道為雅事,以琴、僧、寺、山水、禪理一同入詩,自然諧趣,天然宛成。

西湖六月半,荷處覓禪音

在古琴三千餘存譜之中,《普庵咒》這首曲子也是最廣為人知的琴曲之一,該曲相傳是南宋的普庵禪師所作,本是梵唄之歌,譜入琴唱。它的整體風格是內有陽剛風骨,同時又指法簡靜,節奏淡雅,素被稱為“平調第一曲”。此曲音韻暢達,節奏自然,令人身心俱靜,也素來被眾人認為“有盪滌邪穢,安心懷護之妙”。琴書《楊倫伯牙心法》中也稱它:“雖儒釋固自異源,而音韻微有真契,聊寄一時之笑傲雲耳,知音者其辨之。”對琴人而言,這首佛曲的音韻深處,自有中華古遠的正聲。

西湖六月半,荷處覓禪音

西湖六月半,荷處覓禪音

六月,來水光瀲灩的西湖邊,講一講古今琴事,探一探“琴巢”舊蹤;在林木聳秀的靈隱深處,聽一聽暮鼓晨鐘,彈一彈清樂雅音,懷一襟清風朗月,洗一洗塵土耳目……如是妙音,持以供養。

青青翠竹,盡是法身。鬱郁黃花,無非般若。

空明澄澈,水月相忘。重重無盡,脫落身心。

《普庵咒》琴曲研習班聯繫人:(方春燕老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