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汙染宣戰”重在向扭曲的政績觀“宣戰”

在10天內兩次遭環境部嚴詞批評後,6月25日下午,泰州市委市政府召開三千人大會,公開向環境汙染“宣戰”。該市四套班子領導成員全部出席,江蘇省環保廳主要領導受邀參會。泰州下轄各區縣市主要負責人、各級機關、鄉鎮街道園區和村居(社區)“兩委”負責人以及超過1000家重點環境企業負責人與會。會議規格之高、參會人數之眾均為空前。(6月26日澎湃新聞)

“向污染宣战”重在向扭曲的政绩观“宣战”

泰州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向環境汙染宣戰大會現場

過去,地級市開會,把村“兩委”、重點汙染企業負責人都召開上來參會,這麼一竿子插到底的情況不多見。我們相信,這次泰州公開向環境汙染“宣戰”,是要動真槍實彈了。

文山要搬,會海要填,但這一次其它被“回頭看”發現問題的地方,倒是很有必要像泰州這樣,來一次令振聾發聵的“宣戰”會,讓大家都坐不住。

當然,泰州高規格向汙染“宣戰”會,作為一“戰前動員”,能否實現會議預期,現在還不好說。 這要看泰州是不是敢於對問題動真碰硬。而重中之重,是對那些不作為、亂作為,失職失責的官員,是否嚴肅問責。

如果不能扭住這個“牛鼻子”,再高規格的會議,恐怕也難奏效。

還應看到,這次中央督察“回頭看”,發現的共性問題之一是,表面整改、假裝整改、敷衍整改,多半是上下合演的“雙簧”。說明那些地方還沒有擺脫政績考核的GDP崇拜,“綠色GDP”的政績觀,遠未牢固樹立起來。

在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髮生衝突時,重經濟,輕環境,就很容易成為當地各級政府的心照不宣的“共識”。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面對環境部嚴厲批評時,當地政府上級為下級“背書”。就算要問責不作為、亂作為,也多是象徵性處理幾個基層小官了事。鮮有地級市政府及其部門負責人被問責的。

如果泰州“宣戰”會並無下文,更不向本級政府“亮劍”,等“回頭看”過之後,大家又一門心思回到抓經濟上,那麼這個“宣戰會“的效果,也很難說。向汙染宣戰,重在向扭曲的政績觀“宣戰”。

值得一提的是,以後省、市兩級政府,再想敷衍整改,可要“成本看漲了”。據江蘇省環保廳廳長王天琦透露,生態環境部出臺了對重大環境事件的量化問責規定:地方上,未按照要求完成交辦問題整改的,發現2個問題,將問責副縣(區)長;發現4個問題,將問責縣(區)長;發現6個問題,將問責縣(區)委書記。設區市的行政區域內,被問責的縣(區)達到2個,將問責到副市長;達到3個,將問責到市長;達到4個,將問責市委書記。

泰州向汙染“宣戰”,無論是其正確政績觀的覺醒,還是出於對官員烏紗帽的自保,都值得肯定。

“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制度創新,強化制度執行,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嚴肅問責,就是對制度的嚴格執行。

泰州被發現了多少個問題,有多少人該“認領”責任,是時候清算一下了。不妨從現在開始,給制度的“高壓線”通上“高壓電”,形成有責必追、追責必嚴的鮮明導向。果如此,泰州向環境汙染“宣戰”的成效,定將是“槓槓的”。希望泰州在這方面為江蘇乃至全國帶一個好頭。(冷雨)


分享到:


相關文章: